趁着早上脑子不算糊涂,又有点闲暇时间,读了《弟子规四十讲》的第二讲---“正确抉择所需的智慧”。虽然是浅读,也是领略了作者的要义。在我看来,“福田心耕”是我最为赞成的点。
因为是搞建筑的,平时又喜欢写写文章,总有朋友会误以为应该是懂些风水之术的。讲真,“风水”一学,本人从未涉猎,只是有自己浅薄的理解罢了。
从房间布局来说,所谓风水,就是空气流通、气韵流转罢了。厨房、卫生间和客厅、卧室的用途不尽相同,空气自然也不相同。厨房里到处都是油烟和酸甜苦辣咸,即使是用不错的抽油烟机,也还是会有味道。厕所主打一个异味,排泄之物的臭味,或是各种卫生清洁用品的气味,无非是用一个味道掩盖另一个味道。客厅里多数是流动的,时常通风,又时常走动。卧室自然是相对私密,流通少,而且一夜呼吸的废气都留在那里。
如果这几个地方没有明显的区隔,就会很不舒服。时间久了,轻则情绪不高,重则脑胀生病。以此来怪风水不好,倒也是有几分道理。至于那些让在哪里摆个鱼缸,或是摆个香楼的,大抵也是如此。鱼缸里的鱼儿,自由自在,花花绿绿,让人赏心悦目,转换心情。香楼里燃香,也会有气韵上的变化。风水二字,大抵也是如此。
如果说是在单位,座位后面能有个墙,心里或许会踏实些。头顶上如果恰好有个横梁,等你抬头休息的时候,总觉得很是压抑。而这些影响,往往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沁在日常里的潜移默化。顺,则一顺百顺。不顺的时候,又会怪罪到风水上面。道理也是有几分道理的,但也不是什么颠覆不破的真理。
对于胸怀宽广、宅心仁厚的人来说,其实是不太在意的。即使是房间布局不太合理,随着日常的生活习惯的秉持,慢慢也就理顺了。或是厨房装一个门,或是厕所搞上了排气扇,再或者是卧室时常通风。至于客厅,越规制越赏心悦目,杂物时常会清理,还会添置些喜爱的花花草草,或是摆件。即使最初不那么合适,时间久了也就合适了。
一个房间的气韵,一个人的气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实是慢慢契合的。与其说某个地方的风水不行,倒不如说是这个人的风水不行。平时就喜欢多吃多占,喜欢挑别人毛病,他的世界里都是风水不好的地方。哪怕是登泰山之顶,也会说风大。哪怕是渡浩荡长江,也会说水大。一个人心里只有自我的时候,好风水也就离他而去了。为什么。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他都只要对他好的,殊不知,各种好的叠加,终究不见得就是好。
说回蔡先生的第二讲,讲得重点还在于智慧和判断。有了智慧,才懂判断。有了判断,才能抉择。以至于搬出许多诺奖获得者的感悟,“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才能解决21世纪的问题。这个论调好像很有道理,却不见得适合所有人。甚至可以说,大概也只适合一小部分人。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智商和情商都不高的大有人在。如果讲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要么是不信,要么是深信不疑。要做到笃行,辨别之后化为己用,多数人做不到。怕只怕,丢了精华,只捡起了糟粕。
更多的是,喜欢断章取义,讲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话,只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锱铢必较,睚眦必报。这肯定也不是蔡先生所愿意见到的。讲学之道,重在因人而异,重在因材施教。蔡先生必定是对自己的听众负责。至于“有教无类”,道理是这个道理,却也不能硬塞。
脑子是个好东西,能动脑的不愿意动嘴,能动嘴的最好不要动手。偏偏又有那么多需要我们动手的地方,身体力行方为人。至于言传身教,也不是为了教而教,不过是力行而已。
蔡先生的课,大体是侃侃而谈,不算拘束,也不冗长。读的过程也很轻松,总能唤起一些思考。读书,学习,便是如此。有了思考,有了辩驳,也就有了辨识。取一瓢适用自己的,好好受用就是了。
心正了,福田就肥了,福报也就进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