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源:豙字本义究竟为何?

云鹤阁课程 2024-05-08 07:28:31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豙,读作yì,最早字形是西周金文,但构形和本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豙字演变(《字源》)

  《说文解字》:“(豙)豕怒毛竖,一曰残艾也,从豕辛。”

  《说文解字注》:“(豙)会意兼形声,一曰残艾也。艾当作乂,乂或作刈,芟[shān]艸也。残乂yì者,删夷之也。从豕,辛省。各本無省字。篆体从辛豕。今按五经文字毅下云从䇂省,正从辛省之讹,以毛竖如食辛辣也。”

  《汉典》未对豙字字形进行解析,直接引用《说文解字》及《说文解字注》的解释:“1.猪发怒,毛竖起。2.删夷,剔除。”

  《字源》认为,豙字“从豕,从辛,构形本意不明。楷书字形由篆形省简而成。”并进一步指出,“金文中有‘金豙’一语,学者多以为当读为‘金柅[nǐ]’。柅指塞于车轮下的制动之木。《易·娇》:‘系于金柅。’王弼注:‘柅者,制动之主。’孔颖达疏引马融曰:‘柅者,在车之下,所以止轮,令不动者也。’”

豙字野猪的獠牙

  如果把豙字释读为野猪的獠牙,上述字书说不清楚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金豙”一词,出自西周中期《番生簋盖》和西周晚期《毛公鼎》铭文中,是周王给“番生”和“毛公”赏赐物品中包含“金豙”。于是,历史上有学者认为,“金豙”是“金柅”,是车轮下的制动装置,即柅,或者说“豙”的意思就是“柅”。有人(侯乃峰:《周易·姤卦》“金柅”考辨)研究认为,柅是挂在腰部拴马缰绳的弓形器,用来防止马脱缰的,而非车轮制动装置。可以说,历史上对“金豙”的解释没有统一,莫衷一是。

西周番生簋盖和毛公鼎铭文中有“金豙”二字

  既然,“金豙”不是车轮制动装置,那么应该是什么器物呢?从马车的功能看,既要载人载物从一地运送到另一地,又要停下来方便人上下车,或装卸货物。这就需要驻车并保持马车平衡,不能前后翘起,便于人安全上下,或者安全装卸货物。如果非要寻找固定车轮的装置,那就是车轮底下放置的“轫”。

秦陵铜车马的车撑即金豙

  只要看明白秦兵马俑博物馆中展出的一号二号铜车马,“金豙”是马车的什么部件就一目了然,即“金豙”是马车停车时的支撑,因为这个车撑是青铜打制的。再往深里想,或者马车的车撑曾经是用似野猪獠牙的树杈制作的,只是到人们能够使用青铜制作器物的时候,就用青铜制作这种车撑,这就是“金豙”。

  如此看来,豙字本义是野猪的獠牙,从豕,乂声。因此,《说文解字注》对“豙”字的解读是正确的。至于豙字被解读为“残乂”或“删夷”、“剔除”等字义,则是对野猪与老虎等对手搏斗时,用其獠牙刺穿甚至刺死对手。

野猪发怒用獠牙刺死对手,这就是“豙”字

  这就需要释读一下豙字的部件“乂”字。

  乂字,甲骨文字形表示起到剪刀作用的石器。野猪的獠牙,上下各一对,形状似剪刀。有可能正是受到野猪獠牙的启发,华夏先民制作出了有剪刀作用的石器。

乂字演变(《字源》)

  正是根据野猪长有獠牙如剪刀,因此华夏先民就选“乂”字和表示野猪的“豕”字组合成为“豙字”,本义野猪的獠牙,豙字的读音也来自乂字。最早字形仅见金文,但却是由甲骨文的乂字与甲骨文的豕字组合而成的。

  许慎对豙字解释有一点是正确的,即野猪(豕)发怒,但如果再向前一步,野猪发怒毛发竖立,用上下獠牙撕咬敌手。人们就是根据野猪用上下獠牙撕咬敌手的样子,创造了豙字。撕咬敌手,置于死地,豙字于是引申为“消除,剪除”,顺理成章,没有毛病。

毅字本义手持棍棒打击野猪

  另外,豙的衍生字“毅”,则是有人手持棍棒打击野猪。因为长有獠牙的野猪都是公猪,非常凶猛,连老虎都敢攻击,面对人更不在话下,因此,敢于用棍棒猎获凶猛的野猪,需要有惊人的勇气。由此看出,毅字是会意字,表示意志坚强、果断。

0 阅读:4

云鹤阁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