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源:襾

云鹤阁课程 2024-07-09 19:20:58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襾,读作yà,异体字写作覀。

襾字演变(《字源》)

  《说文解字》:“(襾)覆也。从冂,上下覆之。”《说文解字注》:“(襾)覆也。从冂[jiōng]上下覆之。下字賸[shèng]。冂者自上而下也,凵[kǎn]者自下而上也。故曰上覆之。覆者,覂[fěng]也。从一者,天也。上而不外乎天也。”

  《字源》:“(襾)会意字。像一物(用一横线表示)盖住另一物之意。本义是覆盖。此字未作为独立的字出现于古代文献中。”

  《国学大师》:“此(襾)字始见于篆文。其形作(见小篆),上、下覆盖的意思。由於不明其专指何物或何事,所以在六书中属于指事。学者或以襾像冠冕之形,其上半部分像冠纽,下半部分像覆帽之形(《文字析义》,P.171),据具体的实象造字,属象形,可备一说。”

  笔者认为,襾字来自酒坛的封盖。

襾字从原物到文字的演变

  《实用甲骨文字典》(陈年福)认为,襾字有三种甲骨文。但从襾字所要表达的原物来看,金文字形更接近原物酒坛封塞的样子。可见,襾字产生的时间较晚,西周金文字形都比较原始。秦小篆简化,把金文的象形线条化,隶书变圆弧形笔画演变化方正笔画。在与其他部件组合时,襾字演变为覀。

  襾字的读音,与其原物作用封塞酒坛有关,必须压紧压实,防止坛里的酒精挥发导致酒不好喝。

  现代汉字中襾字成为生僻字,但覀作为偏旁仍然出现在常用汉字之中。带襾的字,都与覆盖和酒坛有关。如,贾,覆,覂。

  1.贾,有两个读音gǔ,jiǎ。甲骨文字形是内外结构,本义是盛货币的匣子。西周金文有的继承了甲骨文字形,有的把内外结构变为上下结构,上为贮(貯),下为贝,这样强调有封塞的匣子。

贾字演变(《汉典》)

  读作gǔ时,有两个意思:(1)作买卖的人;商人。古时特指设店售货的坐商:行商坐贾。        

  战国时期,贾字的陶文和印章及楚简中,有“古”字部件。有的字形出现“襾”字,有的字形左右或上下结构,由贝和古构成。古字本义是卖酒的意思,可以肯定这是贾字读作gǔ的原因,同时也是所谓“行商坐贾”的来源。行商,拿一把天平秤走“江湖”;坐贾,因为卖酒和做酒一体叫做酒坊,不方便走动。

贾字战国时期陶文印章及楚简字形

  (2) 卖:余勇可贾(比喻还有多余的力量可以使出)。

  读作jiǎ时,其衍生字是價,简化字写作价,本义买卖人提出的购买商品支付的金钱数量。因此,可以看出,贾是價的初文,后来作了姓氏,于是,人们另在贾字上加一个人字。

  2.覆,由襾彳复三部分构成,襾是压塞,彳是街道,复是来回,回表示来多次压盖。如,颠覆。

  3.覂,fěng,生僻字,表示把压塞正着用了反着用,用的不能再用的压塞,会意为不中用。《说文解字》:“反覆也。从襾乏聲。”

要字演变自编

  顺便说一个字“要”,有人把“要”也归到襾(覀)字下,是错误的。要字的甲骨文字形,表达的是女子在梳头扎辫子的情景。华夏先民根据女人每天扎辫子这个活动,创造了要字,表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会意必须,应当。要字楷书上部的覀与襾无关,到西汉时要字的字形还是双手扎辫子的样子,到东汉时期,要字的上半部就从双手扎辫子讹变为覀字,写作“要”。

0 阅读:49

云鹤阁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