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被评为千古无二?四项过人之处,至今无人能同时超越

康康看历史 2023-02-26 00:26:02

文章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干。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垓下歌》出自项羽被围垓下时的感叹,他叹息自己空有一身武艺,最终却还是兵败如山倒,最终落到了这个地步。项羽并未称帝,也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王朝,但司马迁在《史记》中还是给了项羽帝王般的待遇,给他安排了原本只有皇帝才能有的本纪。

那么,项羽为何如此受到重视呢?主要是因为他有四项过人之处,至今还没有人能够同时超越。

项羽力气惊人

《项羽本纪》中记载他“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然没有具体说扛的是怎样的鼎,有多重,但我们可以根据现存的古代鼎进行推测。

中国国家博物馆里存的大盂鼎重153.5公斤,这已经属于较轻的鼎了。而同样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后母戊鼎重832.84公斤,是目前已知最重的鼎。

即便按照较轻的大盂鼎来算,项羽也是能扛起150多公斤的东西了,并且是扛起来,而不仅仅是举一下,这个水平已经相当惊人了。

而如果项羽能举起的是七八百公斤的大鼎的话,那简直就属于超人了,目前还没有人类能达到这一水平。

而最关键的是,这一事实是记录在《史记》这一可信度较高的正史中的,而不是来自于某部小说或野史杂谈,因此大概率是真实的。

而许多小说中也有许多力气十分夸张,能够举起五六百斤甚至上千斤东西的武将,比如李元霸用的就是一对各四百斤的大铁锤,但这些都是夸张出来的,没有史料可以证明。

而如果看正史中对于“大力武将”的记载,项羽绝对是名列前茅的。

项羽很年轻

这一点可能让人有些奇怪,年轻也算过人之处吗?

年轻本身确实不算,但我们将其和项羽的功绩结合起来,就可以算了。项羽是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能够统率千军万马,争霸天下了,并且他自己就是领袖,不是别人手下的将领。

一般而言,比他成就更大的没他年轻,比他年轻的没他成就更大。能够在如此年轻的时候取得如此多的成就,确实算是项羽的过人之处了。

我们往往因为楚汉相争,项羽与刘邦争雄,以及电视剧中常常把项羽塑造成彪形大汉的形象,从而认为项羽也是中年人,是跟刘邦一个年龄段的人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到公元前202年乌江自刎时也不过30岁。而刘邦则出生于公元前256年,足足比项羽大了24岁,古人结婚生子又早,刘邦的年龄已经可以算是项羽的父辈了。

可以说,项羽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年轻人,他打拼天下的那些光辉事迹基本都是在二十多岁时创造的。

有人可能会奇怪,东汉末年的“江东小霸王”孙策不也是年少创业吗,自身不也是武艺超群吗?

他还不到20岁的时候就继承了父亲的志向,在江东一带征战,为孙吴政权奠定了基础,去世的时候也不过25岁,这不是比项羽更年轻吗?

但是从称号上就可以看出来,项羽是“西楚霸王”,而孙策只是“江东小霸王”。

这正是因为项羽的征战范围比孙策广大得多,而志向也比孙策远大得多。

孙策想的只是继承父亲的事业,割据江淮,并且其主要作战范围正是在江淮一带。而项羽想的却是制霸天下,取秦朝而代之,重新统一混乱的天下,他的作战范围也遍布东西南北,在格局上就压了孙策一头了。

并且项羽曾经占据了很大优势,是秦朝灭亡后天下最强的势力,确实有过完成统一的机会,只是后来因为一系列操作失误而错失良机了而已。

而孙策的战果确实辉煌,但其生涯中确实从未成为过当时天下最强的势力,也没有过一统天下的机会,而这些成就项羽在同样年轻的时候已经达成了。

由此就可以看出,项羽确实不简单。今天许多人劝诫年轻人时常常会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

而古人有时也会嘲讽年轻气盛的人为“黄口小儿”。但项羽却在初出茅庐的时候就取得了巨大成就,压倒了那些远比他出身高贵,阅历丰富和年龄更大的人,成为了天下最强的势力。

可以说,如果没有刘邦,项羽很可能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了,只可惜他遇上了刘邦这个“宿命中的对手”,最终功亏一篑。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曾多次击败刘邦,算是虽败犹荣了。

项羽极其勇猛,个人作战能力极强

项羽的战斗力我们都很熟悉了,尽管我们有时也会听说一些战斗力更强,更为勇猛的武将,但这些大多是小说戏剧中的夸张,而项羽的个人战斗力之恐怖,是记载在正史中的。

据记载,楚汉对峙时,项羽要求“汉王”,也就是刘邦和他决战,刘邦不肯,于是用弩箭一发就射中了刘邦,刘邦受伤逃走。

当时的战斗已经不是两军主帅在战前堂堂正正对决的模式了,项羽却依然能够一箭射中刘邦,这个射术确实不简单。

而在“垓下之围”中,《史记》对项羽的战斗力也有详细的描述。

在写下了《垓下歌》之后,项羽带着八百余骑兵突围逃走,但却被一个老翁误导,陷入了沼泽中,被汉军追上。即便如此,项羽还是在血战一番后逃脱,到东城时还剩28人,而包围他们的汉军骑兵足有数千人。

项羽知道自己可能无法再次逃脱了,便对部下们说: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这是项羽对自己功绩的概括,而事实证明他确实不是自夸,项羽亲自参与的战斗少有失败的,但他在整个战略上败给了刘邦。

项羽随后说: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也就是说现在落到这个地步,是上天导致的,不是因为战斗不行。他要为大家斩将夺旗,来证明这一点。

之后,项羽就开始了他的表演。当时楚军已经被团团包围,但项羽却“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在这种敌我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还能斩杀汉军将领,足见项羽的勇猛。之后杨喜来追项羽,项羽仅仅是开口怒喝了一番,就将杨喜吓退了。

随后汉军再次包围了项羽,但项羽“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在成功突出汉军包围圈后还剩下26人,只损失了两人。

之后项羽来到乌江边,当地长官想要接项羽过江,帮项羽继续抵抗,但项羽却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拒绝过江,而是留下来和汉军死战。

他把坐骑赐给当地长官,自己下马步战,“所杀汉军数百人”。

奈何刘邦重金悬赏项羽的人头,涌上来的汉军越来越多,项羽自己也身受重伤,支撑不住。但他不愿意被汉军杀死,最终在乌江边自刎。

他死后汉军为了争夺项羽的尸体还发生了火拼,死了几十个人,最后有五个人抢到了项羽的尸体,刘邦把他们都封为侯。这里也可以看出刘邦对项羽有多么重视。即便仅仅是抢到项羽尸体的人,都能得到这种程度的封赏。

小说演义中往往不乏杀死了数百人,数千人甚至数万人的将领,但那些多为虚构,没有史料可以佐证。

而项羽的勇猛却让司马迁都无比佩服,从以上记载就可以看出,项羽绝对是一名可以以一当百的猛将,这个战斗力在古代将领中不说第一,至少也是名列前茅的。

项羽志向远大,经历传奇

早在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羽就曾经豪情万丈地说:“彼可取而代也。”要知道皇帝出行的仪仗可是极其壮观的,更何况是秦始皇。

这种庞大的出行场面可以说是压迫感十足,那个年代通讯又不发达,一般人见到这种场面早就吓得瑟瑟发抖,能够保持神志清醒就算好的了。

而项羽不但不怕,还自信满满地说他可以取代秦始皇,这是何等的气魄和豪迈!并且他也不是放空炮,而是确实做到了。

尽管最终首先攻取咸阳的是刘邦,但如果没有项羽消灭秦军主力,刘邦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一点的。

而项羽消灭秦军主力的故事更是一段传奇。当时赵国被围攻,宋义率军前往救援,而项羽只是他手下的一个部将。

然而宋义说是救援,实际上却在安阳顿兵不前。于是项羽前去要求宋义出兵,宋义不肯,项羽便直接斩杀了宋义,并且“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这里也可以看出项羽有多强的个人魅力和威慑力,能够在斩杀主将后迅速掌握全军。

随后项羽便率军渡河与秦军交战,他在渡河后把船都凿沉,把做饭的锅也打破,只带三日干粮突袭,这就是“破釜沉舟”。其实这是违反传统军事规则的,风险极大,但项羽真就这么干了,可见其信心。

《史记》中对巨鹿之战的直接描述并不多,但却十分震撼:“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

当时其他诸侯在楚军与秦军交战的时候纷纷作壁上观,没想到楚军竟然消灭了秦军主力。于是项羽威信大增,而诸侯们在被项羽召见时“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连直接看项羽都不敢。

这可以称得上是项羽的高光时刻了,他由此成为了反秦义军的领袖。

综上所述,项羽这四项过人之处确实很难超越,整个古代也几乎没有人能同时在这四项上超过项羽。那么,这样一位英雄为什么最后会失败呢?其实司马迁已经在《项羽本纪》的末尾给出了答案:

“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项羽一开始并没有多大权力,就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却能够在三年之内就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这是司马迁敬佩项羽,将他列入本纪的原因。

但是“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这就是项羽最终失败的原因。

他作出了放逐义帝,背叛盟约等错误决策,又缺乏谋略,一心想要靠武力征服天下,也就注定了其失败的结局。

0 阅读:14

康康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