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音节的奥秘:从汉语看全球单音节语言起源

野话说文化 2024-06-10 18:34:53

许多人直观地认为汉语是单音节语言,即每个“字”(词素、音节)都有独立的意义。这一点,在古汉语中尤其明显。

古汉语大量单音节词汇

现代汉语则更多的通过将多个音节组合成词汇,如“新闻”、“明天”、“定心丸”等,不过,其中词汇中的每个字仍然具有单独的意义。

当然,古汉语中也保留了一些多音节词汇,这类词的单个音节意义已不甚明了,例如“麒麟”、“旮旯”、“坷垃”、“蝙蝠”、“蝴蝶”等。

越南语,泰语,缅甸语都是单音节语言(图为缅甸语手写体)

汉语的单音节属性是特有的吗?

答案是:并不是

实际上,所有语言在其早期阶段都是单音节的,后来的多音节词汇多是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形成的。

语言的单音节起源,可以从一种语言现存的古老词汇中看出。以英语为例,越是古老的词汇越趋向单音节,如go(去)、bee(蜜蜂)、like(喜欢)、have(有)、nut(坚果)、but(但)、love(爱)、come(来)、eye(眼)、nose(鼻)、arm(臂)、lip(唇)、teeth(牙)、rain(雨)、stone(石)、eat(吃)、run(跑)等。

英文中多音节词形成的一种方式

至于英语中的多音节词,实际上是由单音节组合而成的,这一点与汉语保留的古老单音节特性相似。

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英语中的多音节复合词的每个音节实际上都有独立的意义,非常类似于汉语的单个“字”。通过分析英语复合词,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语言之间的共同特点。

我们试举一例,如:

东罗马帝国首都旧称“君士坦丁堡”(现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其旧名为constantinopolis,英文为constantinople,两者大同小异。

作为一个典型的欧洲多音节复合词,君士坦丁堡实际上是由多个有意义的单音节(字)组合而成,分析如下:

con——君 stantin——站立、驻扎、代表(类似于英文stand) polis——堡、城市(类似于汉语的堡、亳、铺)

君士坦丁堡

具体来看:

con表示“君”。汉语的“君”在古音中也是kun或kün,与汉语的“昆”同源,意为“大”或“长子”,如“昆弟”指兄弟,“昆仑”指大山。英语中的con也有统治、征服之意,如conquer(征服)、command(命令)等。stantin表示站立、驻扎。英语中的stand也是站立之意。汉语的“站”与stand同源,也可以翻译为“临”,如君临城下的“临”。英语中st开头的词多表示停止、驻扎、坐下,如sit(坐)、stop(止)、Saturday(周六,休息)、seat(座位)等。汉语中则有站、(侵)占、(驻)扎等,与此词相关。polis表示城市、堡。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同源词极多。欧洲语言中大量城市称为“堡”,皆源自polis或pole。汉语中更是如此,现代地名中的“堡、铺、浦、泊”乃至商朝首都“亳bo”,都与polis同源,意为城市、城堡。

综合以上分析,君士坦丁堡的意思即为“君主驻扎的城市”。

尽管这座原名“拜占庭”的城市是四世纪由君士坦丁大帝所建,城市名也依据君士坦丁大帝命名,但我们应认识到,君士坦丁大帝的本名同样意为“君临”,这并非他的姓,而是他的名,并且延续自父亲之名。

由此可见,虽然欧洲语言现今多为多音节,存在大量多音节词汇,但其本质与汉语相似,都是由单音节“字”组合而成。如果将这些多音节词用空格分开,就和汉语十分相似,例如:

con stan ti no polis君 临 停 之 堡
0 阅读:0

野话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