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武则天半夜腹疼,40岁御医沈南璆来诊脉,武则天突然抓住他
深夜的长安城,万籁俱寂。皇宫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御医沈南璆被紧急召入宫中,为身体不适的武则天诊治。
沈南璆年仅四十,却已是太医院的能手,不仅医术精湛,更兼容貌俊朗。这夜,他依例为武则天把脉,谁知正当诊断时,武则天突然紧紧抓住了他的手腕。
沈南璆一惊,抬头望去,只见武则天眼中闪着异样的光芒。这一刻,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却又不敢确信。这位掌控天下的女皇帝,究竟为何会对一个普通御医如此反常?这个夜晚,又将怎样改变他的命运?
【沈南璆的太医生涯】
世人都说,沈南璆能在太医院平步青云,全靠他那一手出神入化的医术。可谁又曾想到,这位后来被武则天看中的御医,竟出身于一个寒门之家。
沈南璆的父亲是洛阳城里一个普通的医馆大夫,从小就教导儿子要勤学苦练医术。那时候的沈南璆,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跟着父亲采药,白天跟在父亲身边学习诊脉开方,晚上还要苦读医书。
有一年,洛阳城里闹瘟疫,许多大夫都不敢出诊。十八岁的沈南璆跟着父亲走街串巷,为百姓治病。一次,他们遇到一位重病的老者,老者是个退休的朝廷命官,家中几位大夫都束手无策。沈南璆仔细诊断后,用独特的方子治好了这位老者的病。
这位老者感激不已,得知沈南璆有意参加太医院考试,便写了一封举荐信。就这样,沈南璆得以参加太医院的考核。考试那天,正赶上一位大臣的夫人突发急症,几位老太医都看不出病因。沈南璆大胆请命,提出这是"食物中毒"之症,并开出方子,三服药后,那位夫人果然转危为安。
这一手医术,让沈南璆一举成名,被破格录入太医院。在太医院中,沈南璆更是刻苦钻研,常常通宵达旦地研究医书。他擅长望闻问切四诊,尤其精于脉诊之术,号称"一握便知病因"。
太医院里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回,一位大臣得了怪病,请了几位名医都看不出所以然。沈南璆诊脉后说:"大人近日可是常去新开的酒楼?"那位大臣一惊,连连点头。原来是那酒楼用了劣质的陶器盛酒,致使大臣中了慢性砷毒。
渐渐地,沈南璆在太医院内名声鹊起。他不仅医术高明,为人也谦和有礼。每逢年轻太医遇到疑难杂症,他都会耐心指点。太医院的老太医们都说:"沈大夫这般年纪就有如此医术,将来必成大器。"
可就在沈南璆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被选入专门负责皇家诊疗的御医队伍。这是何等的荣耀,却不曾想,这竟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那些日子里,沈南璆依旧勤勉工作,每日研习医术,钻研方子,丝毫没有因为当上御医就有所懈怠。
谁能想到,就在那个深秋的夜晚,一纸诏书将他召入武则天的寝宫,从此改变了这位年轻御医的一生......
【一夜惊变】
那是个不寻常的秋夜。太医院里,沈南璆正准备就寝,突然听见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一名内侍匆匆赶来,说是女皇腹痛难耐,速去诊治。
按照规矩,给皇家诊病向来是两位御医同往。可那晚,张文仲因病卧床,其他几位御医又都不在值班,这便只有沈南璆一人前往。
穿过重重宫门,月光洒在青石板上。内侍引着沈南璆来到武则天的寝宫外。平日里,这里戒备森严,今夜却显得格外清冷。殿前的宫女们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出。
"沈御医来了?快进去吧,陛下等候多时了。"内侍掀起绣着金龙的帘子,沈南璆躬身而入。
寝殿内香烛摇曳,武则天倚在龙榻上,面色并无异常。沈南璆依礼行礼,便要上前诊脉。不料武则天却摆了摆手,示意宫女和内侍都退下。
这可是破了规矩了!自古以来,御医给皇帝看病,都要有人在旁伺候。沈南璆正犹豫间,武则天已经伸出了手腕。
沈南璆小心翼翼地搭上脉门,细细诊断。奇怪的是,脉象平稳,并无半点病态。正要起身禀告,武则天却突然扣住了他的手腕。

"沈爱卿,来都来了,今晚就不要走了。"武则天的声音忽然变得柔和,与平日里发号施令的威严判若两人。
殿外的风吹动着宫灯,投下摇晃的影子。沈南璆站在那里,仿佛被定住了一般。这样的场面,他在太医院十年,从未遇过。
武则天见他迟疑,又道:"朕知道你医术精湛,人品也好。这些年来,朕一直在寻找一个可靠的人。"
说着,她命人取来一卷金册,那是太医院少有的医书孤本。"这是赏你的,朕知道你一直想看这本书。"
沈南璆刚要推辞,武则天又道:"朕年事已高,总要有人在身边照看。你医术好,相貌也周正,不如就留在朕身边吧。"
这话说得很明白了。沈南璆哪里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可他一个太医,如何能拒绝女皇的恩宠?
那夜过后,沈南璆便从太医院搬到了宫中专门为他准备的院落。次日早朝,武则天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封沈南璆为"供奉官",位列三品,还赐下诸多金银珠宝。
一时间,朝野哗然。谁都明白,这位年轻的御医,已经成了新的皇帝宠臣。而这一切,不过是发生在一夜之间......
【权力与欲望的漩涡】
从太医院到宫中供奉,沈南璆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搬进了专门的府邸,每日锦衣玉食,身边伺候的人比以前太医院整个值班室的人还要多。
可这样的日子并不好过。宫中早有薛怀义、张易之等武则天的宠臣,他们见又添一个新贵,自然不会善罢甘休。有一次,沈南璆走在宫中,差点被"不小心"掉落的瓦片砸中。还有一回,他的饭菜中被人下了药,幸好他医术精湛,尝出异味才免遭毒手。
武则天对这些明争暗斗心知肚明,却并不制止。她甚至故意在几位宠臣面前称赞沈南璆:"沈爱卿不仅医术了得,还懂得养生之道,朕近来身体越发康健了。"这话一出,其他几位宠臣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
为了在这复杂的宫廷中站稳脚跟,沈南璆开始寻找各种珍贵补药。他让人从西域购买昂贵的药材,又从南方搜罗名贵的补品。每天,他都要服用大量的补药,只为在夜晚能够侍奉武则天。
宫中的御医们私下议论:"沈大人现在每天服用的补药,比当年给李治皇帝开的方子还要猛烈十倍!"
这些补药价值连城,光是一副药方的价格,就抵得上普通人家十年的收入。但武则天并不在意这些开支,反而经常赏赐沈南璆金银珠宝。她还特意从民间征集各种秘方,交给沈南璆研究。
渐渐地,沈南璆的面色开始变得憔悴。他不再像从前那样经常出现在太医院,而是整日待在自己的府邸里。偶尔有老同僚来访,也都被他婉言谢绝。
宫中传言,沈南璆每天都要服用十几种补药,有的药材甚至是剧毒的。为了保持体力,他甚至开始尝试一些来历不明的偏方。那些偏方据说能让人精力充沛,但副作用极大。
一天,张易之在武则天面前说道:"陛下,听闻沈大人近日身体欠佳,不如让他休养几日?"武则天却道:"无妨,他自己就是太医,想必知道该如何调理。"
就这样,沈南璆在权力和欲望的漩涡中越陷越深。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可地位却越来越高。武则天甚至赐给他专门的府邸,让他能随时入宫侍奉。
谁也没想到,这样的日子维持不了多久。那些看似珍贵的补药,正在慢慢侵蚀着沈南璆的生命......
【悲剧性的结局】
那是个寒冷的冬夜,宫中灯火通明。武则天召见沈南璆时,他已经连站都站不稳了。近来,他的脸色越发苍白,眼睛深陷,整个人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
当晚,沈南璆刚进入武则天的寝宫,就突然倒在了地上。宫女们慌忙去请太医,一时间整个皇宫都乱了起来。

太医院的老御医们赶来时,看到的是一张他们再熟悉不过的面孔。躺在地上的沈南璆,曾经是他们当中最年轻有为的一个。此时的他,气若游丝,已经说不出话来。
几位老御医诊断后,都摇头叹息。他们在沈南璆的房间里发现了大量的补药,有些甚至是剧毒之物。这些药材混在一起服用,无异于慢性自杀。
张文仲跪在武则天面前,颤抖着说道:"陛下,沈大人这是...药石无医了。那些补药里的巴豆、附子、乌头,都是剧毒之物,长期服用,五脏六腑都已经被毒素侵蚀..."
武则天听罢,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既如此,你们先退下吧。"
第二天清晨,沈南璆在自己的府邸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死时才四十二岁,从被武则天宠幸到离世,不过短短两年时光。
消息传到宫中,武则天正在批阅奏章。听到这个消息,她只是略微停顿了一下,便继续批阅文书。不久后,她就把张易之提拔到了更高的位置。
沈南璆的葬礼很是简单。虽然他官居三品,但来送他最后一程的,只有几个太医院的老同事。他生前积攒的那些金银珠宝,大部分都被充入了国库。
太医院的人收拾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本医书。那是他年轻时一直想看的孤本,就是武则天赐给他的那一本。可惜这本书才翻了几页,就永远地停在了那里。
沈南璆的死,在宫中激不起任何波澜。第二天的朝会上,文武百官照常议事,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只有太医院的老御医们私下感叹:这个昔日医术高明的同僚,最终却连自己都救不了。
不久之后,另一位新的宠臣又住进了沈南璆曾经的府邸。权力的游戏依旧在继续,宫墙内外,又是一片歌舞升平......
【历史的启示】
沈南璆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它却折射出了大唐王朝最为特殊的时期。在武则天统治的年代里,像沈南璆这样的悲剧并非孤例。
太医院里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沈南璆死后,几位老御医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本手札。那是他在太医院时记录的医案,里面详细记载了他治愈的各种疑难杂症。最后一页写着:"医者,当以救人为本。"
这句话让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唏嘘不已。一个医术精湛的太医,本该在太医院悬壶济世,却因一时的荣华富贵,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沈南璆死后不久,张易之也步了他的后尘。张易之虽然比沈南璆更受宠信,但最终也难逃厄运。据说在他被处死的那天,武则天正在欣赏宫中新种的牡丹。
再后来,武则天又宠幸了几位年轻男子。他们有的是商人,有的是文人,甚至还有乐师。但这些人的结局都大同小异——要么暴毙,要么被贬,要么含恨而终。
史书上记载,武则天在位期间,先后有十几位男宠。他们中有人位极人臣,有人富甲天下,可最终能善终的,却是寥寥无几。
有意思的是,在这些人中,偏偏是最不起眼的沈南璆,给后世留下了最多的话题。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他的医术,说他会诊断百病,能解千种疑难。只可惜,这样一位良医,最终却倒在了权力的游戏中。
沈南璆的府邸后来改建成了一座寺庙,取名"医济寺"。据说是太医院的老御医们集资建的,为的是纪念这位昔日的同僚。寺中有一口井,当地人称之为"医人井",说是沈南璆生前用来浸泡药材的。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座寺庙的后院里,竟然种着一株牡丹。据说这株牡丹是从沈南璆的府邸里移栽过来的。每到春天,这株牡丹开得极艳,可花期却极短,往往不过三五天就凋谢了。
就像沈南璆的人生一样,虽然璀璨,却转瞬即逝。而这,或许就是历史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权力和欲望的漩涡中,一个人的生命是如此渺小,如此脆弱。
沈南璆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后人甚至编了一出戏,名叫《太医悲》。这出戏至今仍在上演,每每演到沈南璆服毒而亡的场景,总能引得观众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