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与子孙(部分)合影
袁世凯一生娶有1妻9妾,有子女32人,17子15女;17个儿子又育有22个孙子、25个孙女,儿孙共79人。袁世凯的世系辈分为:志九耀三,保世克家,启文绍武,卫伟国华。如今,在世的后人已至启、文、绍字辈。其后人除主要集居天津外,美国、加拿大、台湾、上海、港澳等地。
袁世凯妻妾女儿(部分)合影,中为于氏
现简略介绍袁世凯妻妾及后人情况(到第三代家字辈)。
零
妻子于氏(1859-1919),河南沈丘人,与项城毗邻。育有长子袁克定。
长子袁克定(1878-1958),娶湖南巡抚吴大澄之女吴本娴,另有二妾。1958年病逝,终年81岁。有一子二女:子家融;女家锦、家第。
袁家融(1904-1996),袁世凯的嫡长孙,1920年赴美读中学,毕业于在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后至博士学位。1930年回国后娶湖北督军王占元之女。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书。建国后曾在河北地质学院、贵阳工学院任教授,1964年退休后定居北京,1996年以92岁高龄辞世。后人在美国、加拿大生活。
袁家锦,生卒不详,袁克定长女,妾马彩凤生,嫁袁世凯旧部雷震春长子雷存政。
袁家第(1903-1989),又名袁慧泉,次女,妻吴本娴生,袁世凯的嫡长孙女。
壹
大姨太沈氏,江苏崇明(今属上海)人,青楼出身,无子女。袁世凯委托其管理家务,并让子女称她为“亲妈”,地位非同一般。于氏懦弱守旧,上不得台面,袁世凯便把沈氏作“太太”看待,在一些外交场合中,沈氏也常以太太身份出现。
贰
二姨太吴氏,生卒不详,三姨太金氏婢女,朝鲜人。生五子克权、七子克齐、十子克坚、十二子克度;长女伯祯、六女箓祯。
五子袁克权(1896-1941),毕业于英国齐顿汉姆公学。娶端方之女陶雍,两人感情甚笃,是兄弟中唯一未纳妾者。育四男四女:子家诩、家说、家誉、家諲;女家训、家诜、家諿、家诒。一生以文墨自娱,清高孤僻。袁世凯去世后,隐居天津,以典当家产度日。1941年病逝。
七子袁克齐(1899—?),生于山东德州,故而初名克德。在英国齐顿汉姆公学就读一年。娶民国总理孙宝琦之女孙用熙。生子家艺(1949年死于太平轮事件),女家红。袁克齐1963年曾作《回忆父亲二三事》一文。卒年不详。
十子袁克坚(1904—1960),1920年去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25年学成回国,曾在宋哲元领导下的冀察政务委员会任英文秘书,后辞职回津赋闲,直到1960年病故。袁世凯死去那年,袁克坚12岁。他本定亲大总统徐世昌之女,待到娶亲时,袁家早已风光不再,徐世昌悔婚。后娶民国陕西督军陆建章之女陆毓秀,生二子二女:子家禧、家诚;女家立(夭折)、家文。袁家禧因“家庭出身不好”,频受社会歧视,患精神病,于1960年代初跳海河自杀身亡。袁家诚,又名袁杰,1938年生于天津法租界袁寓。1978年十年动乱结束,考入清华大学医疗系。2002年退休前是天津某医院放射科主任。袁家诚有一子一女。儿子袁启方是美国某公司副总裁;女儿袁启菲曾在央视国际频道任英文翻译。
十二子袁克度(?—1976),娶天津富商罗云章之女,育有独女家敏,后定居澳门。妻子病逝后,另娶有一妾,生活拮据,一度以卖冰棍为生。袁克度曾在美国求学十年,学化学专业,因生活方式洋化,人称汤姆·袁,能仿造法国高级香水,达到乱真程度。1976年死于唐山大地震。
长女袁伯祯(1885?-1956),生于朝鲜汉城。嫁前清两江总督张人骏五子张允亮。
六女袁箓祯,嫁民国总理孙宝琦的侄子。生卒不详。
叁
三姨太金氏(?-1916),朝鲜贵族。生次子克文、三子克良;三女叔祯(袁静雪)、八女环祯(夭折)、十女思祯。三女袁静雪回忆:“父亲原定娶朝鲜李王妃的表亲金氏一人为妾。可是,在金氏嫁过来的时候,还带来了两个陪嫁的姑娘,李氏和吴氏。我父亲就一并收她们为姨太太,并按她们年龄的大小,排定李氏为二姨太,金氏为三姨太,吴氏为四姨太。”所以金氏整天郁郁寡欢,袁世凯病亡后自杀。
二子袁克文(1890-1931),生于朝鲜汉城,袁世凯最有名的儿子,才华横溢,“民国四公子”之一。娶天津富商之女刘梅真;另纳有五妾。共有四子三女:子家嘏、家彰,家骝、家骥;女家华、家宜、家藏。袁克文18岁授法部员外郎,民国曾任清史馆筹修。长诗文,工书法,擅昆曲,好藏书古玩。袁世凯曾对他说:"古玩有什么稀罕?将来我用的都是古玩。"(袁克齐《回忆父亲二三事》)袁世凯病逝后,袁克文长期客居上海,以变卖字画为生。1931年在天津病逝。
袁家嘏(?-1961),娶名流方地山之女方初观,1961年去世,儿子袁斝承及后人在上海生活。
袁家骝(1912-2003),生于河南安阳,美籍高能物理学家,袁世凯孙辈中成就最大、名声最著者,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居里夫人”、核物理学家吴健雄。1932年至1934年获燕京大学学士、硕士学位;1940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03年2月1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1岁。与吴健雄有独子袁纬承,生于1947 年,美国著名物理学家。
三子袁克良(1892-1948),生于朝鲜汉城,与胞兄袁克文相反,“喜驰马弄剑而不近文史”。1910年娶已故前清大臣、清末教育家张百熙之女,无子女。另有妾孙宜卿,育子家增、家霖;女家潜、家佶(移居台湾)、家芷(移居美国)。袁世凯死后,袁克良搬到北京锡拉胡同袁宅,两年后患精神分裂症。后移居天津,晚年长期瘫痪在床, 1948年去世。
三女袁叔祯(1897?-1980),生于河南项城,后改名袁静雪,是袁世凯最喜爱的女儿。嫁袁忠实属僚杨士琦兄长、漕运总督杨士骢之子杨毓珣,其兄长杨士骧曾任直隶总督,亦为袁世凯旧部。上世纪60年代,袁静雪写回忆录《我的父亲袁世凯》引起轰动,是研究袁世凯个人生活的第一手资料。1980年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
十女袁思祯,嫁日伪政府宪兵司令邹文凯。生卒不详。
肆
四姨太闵氏,三姨太金氏婢女,朝鲜人。女儿复祯出生不久,害"月子病"误服西药而亡。生四子克端;次女仲祯、四女次祯(夭折)、七女复祯。
四子袁克端(?—1951),娶天津大盐商何仲瑾之女,妾室不详。有子家礼、家宾;女家倜。曾在东三省大元帅府当参议,后在开滦矿务局挂名董事,均不用上班,只负责领钱。一生靠典当遗产、股票为生,1951年病逝。
袁家礼、袁家宾,生卒不详,二人曾为天津市河东区政协文史馆员;袁家宾曾写有《我的大伯父袁克定》。袁家倜(1924-2013),曾为天津市政协委员,袁世凯孙辈中年龄最长,经袁家骝建议,在天津开西餐厅,后人也生活在天津。
二女袁仲祯,生卒不详,原被父亲许配给端方侄子,因其不满而悔亲。1919年嫁晚清大臣薛福成之孙薛观澜,场面万人空巷,轰动一时。孟小冬献唱婚礼。袁仲祯婚后十年, 膝下无子女。1928年将其兄袁克端之女袁家倜过继门下。
七女袁复祯,生卒不详,是袁世凯女儿中最耀眼的。嫁清末陆军大臣荫昌之子荫铁阁。后因荫铁阁外遇,袁复祯与之离婚。此后孑然一身前往香港,还有过一段电影演员的经历。
伍
五姨太杨氏(?—1937),天津人,从小随父做生意,有通达见识和管理本事,深得袁世凯喜爱。既照顾袁世凯日常起居,也替袁管理家人和家务,被誉为袁府的王熙凤。在袁世凯过世后的晚年,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子女也是发展最好的。生六子克桓、八子克轸、九子克玖、十一子克安;五女季祯、十五女玲祯(夭折)。
六子袁克桓(1898-1956),中国近代实业家,娶江苏巡抚陈启泰之女陈徵。有子家宸、家卫;女家英、家仙、家蕖、家菽、家芯。1913年到英国留学,后辍学回国。因母亲劝告他不要从政,故而从事实业,曾执掌开滦煤矿和启新洋灰公司等著名企业。1949年后留在大陆,曾被提名为天津副市长,被他拒绝。1956年在天津去世。
袁家宸(1919-2002),又名袁复,曾赴美留学,新中国建立后回国在天津实验中学教英语。2002年病逝,终年83岁。袁家卫于2006年在上海去世,子弘健、弘仕赴美定居。袁家英、袁家仙、袁家蕖赴美定居。袁家菽,生卒不详,中国建筑设计专家,曾任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袁家芯,生卒不详,曾在天津教育界工作。
八子袁克轸(1902-1942),娶前清两江总督周馥之女周瑞珠,育两女,情况不详。不久妻子病逝,他也在次女一岁时去世。
九子袁克玖(1903-1973),年轻时在美国留学,1930年回国,娶黎元洪之女黎绍芳,但妻子患精神病,之后在精神病院病故。后来又续弦娶妻,无子女。1973年病逝,终年70岁。
十一子袁克安(?—1952),娶天津盐商李士铭之女李宝慧。幼时随侄袁家融、兄袁克玖、弟袁克度同赴美国留学10年,在美国出版了有关英国文学方面的著作,署名别名亨利·袁。解放前夕被国民党空军聘为秘书,并于国民党溃逃时前往香港定居,1952年病逝于香港。
五女袁季祯,嫁前清吏部尚书陆宝忠之子陆鼎生,对婚事不满,婚后郁郁寡欢,不久病卒。
陆
六姨太叶氏(1892-1958),生于江南商贾之家,家道中落后误入青楼。和二公子袁克文私定终身,巧合之下嫁给袁世凯。生十四子克捷、十七子克有;九女福祯、十一女奇祯、十二女瑞祯。袁世凯死后,叶氏因子女较多,分得巨额遗产,但因经营不善及挥金如土,很快亏空,只得变卖房产和首饰度日。次子三十多岁时患胃病去世,长女也去世较早,小女婚后随丈夫赴台湾,叶氏只能随长子袁克捷生活,1955年一家迁居宁夏。1958年袁克捷、叶氏相继离世,因买不起棺材,用草席裹身匆匆下葬。戏剧的是,不久银行发函,通知她去领取6000银元。原来,袁世凯生前在银行为姨太太们各自存了一笔钱,但由于生前临终未能交代,一直被银行保管。
十四子袁克捷(?-1958),又名袁巨勋,毕业于南开大学,娶北京女招待王氏,有子家振、家威。袁克捷因长相与袁世凯相似,人们称其为“袁大头”。袁克捷沉默寡言,对母亲十分孝顺,为了养家糊口,甚至在大街上卖糖葫芦。1955年,叶氏和袁克捷、孙子家振、家威一家四人响应政策,由北京迁居宁夏贺兰县,落户于一新辟农场。1958年袁克捷干着重活,累死在冰冷的渠沟里,发现时已僵硬。草席包裹后匆匆下葬。
十七子袁克有(1917-1953),袁世凯的遗腹子和年龄最小的幼子。日伪时期在北京开业当医生。1934年与北京姑娘于氏结婚。1949年到天津与十五哥袁克和一起生活,1953年在天津天和医院胃溃疡大出血死去,年仅36岁。
九女袁福祯,原名袁玖祯,生卒不详,早年身患重病不幸去世,未婚嫁。
十一女袁奇祯,在天津北洋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嫁一普通人家王姓男子。
十二女袁瑞祯,嫁国民党军官,国军战败后,随丈夫逃往台湾。
柒
七姨太张氏,袁世凯的河南同乡,无生育,原是大姨太沈氏侍女。按照袁氏家规,没有生育孩子,不能被称为姨太太,也不能享受姨太待遇,只能被称为“姑娘”。因袁世凯对她特殊对待,也享受姨太太待遇,被称为七姨太。清末随袁世凯到河南小住,因疑与花匠谈情被袁世凯撞见,服毒自杀。但袁家也有人说,她是因病不治而死。
捌
八姨太郭氏,原是苏州名妓,在袁世凯做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时,别人从苏州买来敬献的,原为江苏绅士郭百万之女。生有二子一女:十三子克相、十五子克和;十四女怙祯。
十三子袁克相,娶前清军机大臣那桐之女。毕业于燕京大学,中英文都好,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第41中学教英语,文革十年时期被迫害而死。书法以善写篆书而在天津闻名。
十五子袁克和(1914-1964),娶天津八大家之一张家之女张允倩为妻。袁世凯故去时,袁克和只有两岁,随母亲郭氏及胞兄袁克相、姐姐袁怙祯到天津,居住在英租界一三层别墅,解放后搬到法租界小白楼。袁克和受新式教育,好跳舞、打球,1934年毕业于天津工商大学,一生没怎么工作,50年代曾到河北曲周县中学教书一年。1964年因食道癌在天津病逝。
十四女袁怙祯(1915-2005),1936年嫁民国大总统曹琨之子曹士岳,后离婚。解放前移居美国,与联合国外交官张德禄结婚,有两子一女。2005年在美国病逝,享年90岁。
玖
九姨太刘氏,原为五姨太侍女,袁世凯被开缺回籍、隐居彰德时所纳,是袁世凯最后一个、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姨太太。袁氏回籍后,刘氏并不同其他妻妾一起住在洹上村,而是独自住在北京九府胡同袁府。生一子一女:十六子克藩(夭折):十三女仪祯,嫁苏州陆家。
十三女袁仪祯,本是袁世凯的五女袁季祯嫁给了苏州陆宝忠之子,但袁季祯与陆鼎生关系不睦,不久病逝。袁世凯觉得“有亏”,便让袁仪祯“补嫁”陆宝忠之子陆鼎生,不过两人婚后很是恩爱。
1916年袁世凯归葬彰德袁林,妻妾子女在彰德洹上村守丧三年后,几个姨太随各自子女陆续迁往天津袁宅,分门别户而居;此后分散世界各地,再往后洹上村被冯玉祥抄家,煊赫一时的袁氏家族自此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