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1811-1872)与胡林翼(1812-1861)
同治六年(1867)六月二十日,曾国藩与幕僚赵烈文闲谈。
这一天,曾国藩看上去忧心忡忡,他从朋友口中得知,京师乞丐成群、民风日下,“气象甚恶”,大清“恐有异变”。对此,赵烈文似乎早有料断,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采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即是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如果中央集权不再,势必出现藩镇之势,直到寿终正寝。在后来的谈话中,他甚至断定,湘军是近世割据之源:“今师一胜而天下靡然从之,恐非数百年不能改此局面。一统既久,剖分之象盖已滥觞。”如今老师的湘军灭洪、杨而为胜利之师,天下闻风响应,趋之若鹜,恐怕这一局面长期不会改变。承平日久,割据之势或滥觞于此。
由此想到后来的北洋乱象,不得不叹服赵氏目光之锐利。
接着,赵烈文更是以敏锐的直觉,做出一个大胆的预测:“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依我看,将来大清之祸,必先是中枢衰颓,之后各地因群龙无首而割据自立,大清国祚,不会超过五十年。
赵烈文的推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出五十年,大清必亡!
石破天惊!
曾国藩蹙额良久,愣了,他从内心里不愿也不敢认同学生。在日后的几次聊天中,他盛赞“本朝君德甚厚”,“跨越前古”;夸慈禧“乾纲独揽,亦前世所无”;说奕䜣“貌非厚重,聪明则过人”,甚至认为自己消灭洪氏政权,如“朝廷中兴,犹为不负此举”。曾国藩这些话,目的单纯而朴实,只为证明赵烈文观点之荒诞。作为一个刚把大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人,他希望以此校正学生的“偏见”,安慰自己那颗失落的心。
时间是历史的最好见证者。
三十年后,北洋势起;又十五年,清帝逊位,清廷覆亡。此后十六年间,军阀割据,硝烟四起,华夏大地,生灵涂炭。
从预言到应验,整整四十五年!
以历史旁观者的身份再读赵烈文的话,不禁喟叹。
胡林翼(1812—1861)
两个月后的九月初三,两人闲论三国事,煮酒论英雄。从孙权讲到曹操,从曹操讲到权术。接着,赵烈文说:“胡咏芝颇得古人家数,金国琛以贫乞返,立馈千金;鲍超母病,时致参药;为子纳罗罗山之孙,以疆臣而为统将之晚辈;先恶刘霞仙,继折节事之。皆英雄举动也。使在开国龙兴之际,李靖、徐勣,明初徐、常之流殆必及之,惜哉不遇时也。”
中国人素以含蓄著称,古人尤其如此。讲完三国,说别人“颇得古人家数”,分明是在骂人。赵烈文的意思很明了,是说这位胡咏芝行事如曹操、孙权等人,权谋多诈,善于牢笼。同时他也不否认,胡是为大局计,当属英雄举动。如果在大清开国之初,李靖、徐勣、徐达、常遇春这些历史上的开国元勋,都未必比得上此人。时也命也,叹只叹他时运不济,生不逢时。听闻此言,国藩掀髯曰:“此吾运气口袋之说也,足下论世真能谛当。”
和赵烈文一样,曾国藩将胡氏之遇,归结于“运气”二字。
或因曾氏在场,或是时代所限,两场交流,赵烈文都没有把话说彻底:如果没有这位胡咏芝和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也许就没有两个月前的那场谈话,大清国祚得以延长近半个世纪,何尝不是曾、胡、左、李诸人之功?
胡咏芝便是胡林翼,亦字贶生,号润之(也作润芝)。
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胡林翼病逝于武昌,谥文忠。
谥号制度始自周礼。北宋司马光称,“谥之美者,极于文正”;及至晚清,文忠仅次于文正。一般来说,翰林谥号方能用“文”,终明一朝,文正名额有限,张居正、杨廷和这类人物也仅仅是文忠。清朝谥号文正者,曾国藩以“中兴”之功颇负盛名,而谥号文忠者也不过五位汉臣,除了后来的骆秉章、李鸿章,胡林翼之前,也就一个林则徐!足见其声望之隆。
时人以曾国藩、胡林翼并称,“曾胡”之说一时盛行。对于两人的生前身后名,人们也有不同看法。曾固有不世之功、圣贤之名,胡亦堪称豪杰、枭雄,就事功而言,两人当不分伯仲。故谈者谓:“国藩以德著而才略非绌,林翼以才著而德量亦宏。圣贤而豪杰者,曾公也;豪杰而圣贤者,胡公也。”
胡林翼笔迹
胡林翼何以与曾文正并论?粗列评语如下:
王闿运:中兴之业,实基自胡。
刘体仁:胡文忠之才,为中兴诸贤之冠。
李慈铭:老谋深识,烛照不遗,固中兴第一流人。
萧一山:湘军能立于不败之地者,皆林翼之功也。
郭嵩焘:数十年来封疆大臣,治行才望,莫或逮公。
蔡东藩:曾胡二公,文足安邦,武能御侮,清之不亡,赖有此耳。
连胡林翼的灵魂搭档曾国藩都称:“林翼坚持之力,调和诸将之功,综核之才,皆臣所不逮”,“忧国之诚,进德之猛,好贤之笃,驭将之厚,吏治之精,无善不备,无日不新,同时辈流,固无其匹,即求之古人中,亦不可多得”。评价之高,可谓罕见。
晚清时期,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并称“中兴名臣”。其中,曾、左、李广为人知,唯胡林翼默默无闻。实际上,其成就、制行、才望均不亚于三人,甚至可以说,没有胡林翼,就没有后来的曾和左。《清史稿》称:“使无其人,则曾国藩、左宗棠诸人失所匡扶凭藉,其成功且较难。”清末沈卓然亦称:“世徒知曾、左之贤,而不知胡文忠固在曾、左之前。盖胡公之学与才,实无逊于曾、左。克奏中兴之业,由此而论,允推功首。”
胡林翼淡出人们视野,究其缘故,多因他推美让功、甘居人后的低调作风。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以未竟之功而英年早逝,功业、才具、影响未能尽得展布。从寿数上看,“中兴名臣”其他三人,左宗棠、李鸿章均年过古稀,年寿最短的曾国藩也过六旬,而胡林翼仅四十又九,天命犹未能知。历史滔滔,时间的车轮一路向前,曾灭洪杨,左复新疆,李兴洋务,三人功业彪炳史册,后世广知。胡林翼尚未上台,便已机会尽失。惜哉,悲哉。
纵如此,他四十九年的生命已足够精彩。
节选自《帝国之翼:胡林翼的官场与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