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制与日本的政治阴谋

云端逐梦舞翩跹 2025-02-12 14:37:15

发须皆白袁世凯

讲到段冯失控,问题来了。段祺瑞位居陆军领袖,掌握全国军事大权,冯国璋割据南京,俨然藩镇。眼看二人羽翼已丰,深谙军事的北洋鼻祖袁世凯会无动于衷?

通观华夏历史,部将尾大不掉像一个奇妙的无限循环,也一直都是难解的政治通病,袁世凯不会不懂得这个道理,抛开历史上的那些人物不说,他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1914年5月,袁设立全国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分陆军、海军、参谋三部,陆军部成为其下属单位,旅长以上人事任免也由总统一人决定。段总长翅膀再硬,归到底还是要听这个“全国军事委员会”指挥。中央搞完军事集权,藩镇也不能忽视。6月,袁世凯裁撤各省都督,改称将军,在北京设立将军府,派遣将军督理各省军务,割据的军阀也被控制在中央手中。

10月,按照蒋方震的建议,袁世凯从北洋地方军中选拔精锐,配以精良装备,成立一支完全独立于北洋军的军官模范团,本部设在北海。这支精英部队的宗旨就是“忠事元首,不入党会”,老袁也正是要打造一支绝对忠诚的私人武装。因此,团长找别人干他也不放心,袁世凯本人干了一任之后,团长的重任落在了袁大公子身上。

蒋方震即是蒋百里,同样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在日本留学时,和蔡锷、张孝准并称“中国士官三杰”。蒋百里的想法很好,可什么事都需要一个过程,北洋军成气候还成长了十几年,军官模范团想重走北洋路线,即使如法炮制,也不是马上就能立竿见影。

从政治和军事角度来看,袁世凯的一系列举措确实高明,他本人也足以称得上军事专家,但有些事需要天人合一,天时地利人和,样样不可或缺。袁世凯心思花了不少,最终还是没能挽回失败的命运。

只是,在那个时刻到来之前,他依然充满自信,坚信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护国军入川

护国军兵分三路,北洋军也是三路,一路挺进湘西,由第六师师长马继增任司令;一路入川迎击护国军,由第七师师长张敬尧任司令;第三路军为广西方向,袁本打算走海上从越南沿滇越铁路背袭云南,被法国殖民当局拒绝,遂改派龙觐光北上广西,联合陆荣廷从右侧包抄滇军。三路大军凡七万余人,以曹锟为川湘两路军总司令,督战前线。

为增强北洋军威势,袁世凯还出动了飞机。1913年,袁创办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从法国购买十架“高德隆”双翼教练机,培养飞行人才,并在镇压外蒙古独立和白朗起义时小试身手,目的同样是威慑。此次战争,北洋军出动飞机四架,分两个航空队,分别进入湘西和四川。限于当时空中打击技术稚嫩,这些战机并未起到太大作用,投掷几枚炸弹,虚张一下声势也就撤了。

1915年底,护国主力军第一梯团北伐四川,次年1月抵达川滇边境。

在他们到来之前,伍祥桢的第四混成旅已在叙州关隘做好设防。正常情况下,伍祥桢部这时正酒足饭饱,精力充沛,对付长途跋涉的护国军简直小菜一碟。可仗还没怎么打,优势占尽的北军一触即溃,伍旅长也弃城逃窜。北洋军首战失利,败得戏剧而窝囊。

得知叙州失守,袁极为震怒,令伍祥桢将功赎罪,配合陈宧夺回失地。待北洋援军陆续赶到,连同陈宧部和本地川军,兵力达三万有余。但北洋颓势依然,几场仗打下来,张敬尧师兵力锐减,吴佩孚旅伤亡殆尽,北洋军损失惨重,护国军人困马乏,双方进入僵持状态。

清末北洋新军在演练机枪

北洋军装备精良,粮饷充足,后援又源源不断,打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换一拨人继续打。护国军呢,就是一起上也才那么多人,且长途劳顿,没饷没粮,连子弹都不够用。蔡锷连续致电唐继尧补充军需,唐继尧却无任何动作,护国军只能干捱。

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让北洋军创造了奇迹。

不是北洋军战斗力不行,是军心,他们不情愿替袁家打天下。本来都还在观望,目睹袁军如此不堪,犹豫不定的观望省份也开始独立。二次革命时,朱尔典称:“袁已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取得在中央政府领导下的各省统一。”为什么袁世凯尤其注重树立绝对的中央权威?这就是答案。

四川打成这样,粤、桂也遭遇滑铁卢。1月下旬,戴戡率护国第三军先遣队抵达贵阳。贵州护军使刘显世宣布贵州独立,并接受改编,加入护国阵营。3月15日,经岑春煊、梁启超策动,陆荣廷宣布广西独立。袁世凯从东侧围剿云南的计划破灭,北洋战势日下。

日首相大隈重信(1838-1922)

那么,袁氏失败与日本有何关系呢?

世上的事从来都是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更有甚者,是落井下石。

袁四面楚歌之时,国际形势也不容乐观。

此时,日、俄、英、法等国一改常态,不再支持中国实行帝制,尤其是将袁世凯视为最大障碍的日本,直接以推翻袁氏政府、扶植反袁力量为政治纲领,从策划满蒙独立的宗社党,到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都是日本用来对付袁世凯的重要棋子。大隈内阁直言:“袁氏掌握支那之权力,不能不成为帝国完成权益之障碍。为完成帝国的上述方针,采取让袁彻底退出政治之手段,同时采用扶植我政治势力之手段为有利。”

《洪宪遗闻》中称:“日政府方面,以严酷之条件要胁帝制,另一方面以秘密之方式接济民党,此是日本一贯作风。日人素畏袁,袁即使如何迁就,终难餍其欲望,故忽而赞成,忽而反对……帝制失败,就国际方面论,不可谓非日本之作祟也。”

而在此之前,“中国驻英日两国公使均来密电,大意谓英、日政府愿与中国联盟,惟英、日均君主,中国民主,联盟恐不能长期巩固,联盟后彼等愿帮助中国建立强有力之政府”。后来,“日本惎袁不为所用,乃以二十一条相报耳”。

由此可见,日本支持袁氏称帝,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政治阴谋。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