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主承认玛莎拉蒂被套走,消费者若被欺诈应该怎么办?

律驰驾道 2025-02-21 12:57:25

近日,河南商丘柘城县的一起“套圈玛莎拉蒂”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王先生在套圈摊上套中了一辆玛莎拉蒂的一年使用权,但摊主常先生和王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法互相矛盾,引发了网友的质疑。

事件经过

事件始于摊主常先生的一个大胆设想:用一辆二手玛莎拉蒂作为套圈游戏的奖品,吸引顾客前来尝试。他声称,只要顾客能套中玛莎拉蒂上面的摆件,就能获得该车一年的使用权。这个诱人的奖品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碰运气。一时间,这个套圈摊位成为了当地的热门景点。

2月14日晚,王先生在摊位上消费了2000元,并最终成功套中了这辆豪车。但由于车辆需要从数米高的架子上卸下,过程较为复杂,加之王先生本人有事需要紧急离开,因此他并未在当天将车开走,他称后续可能会将一年的使用权换成现金。

到了2月15日,当此事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时,常先生却否认了玛莎拉蒂已被套走,并表示自己和王先生是朋友,所谓的“套中”视频只是段子。这一说法立即引发了更多网友的质疑和批评。

还原真相

面对舆论压力,2月17日,常先生终于改变了说法,承认玛莎拉蒂确实被王先生套走了,两人此前并不认识。他解释称,之所以此前没有说实话,是因为不想让人知道车子已被套走,希望用豪车继续吸引人前来。常先生的伙伴葛先生也证实了这一点,并表示视频不存在摆拍行为,王先生在现场也付了钱。

与此同时,王先生也再次回应了此事。他出示了中奖当晚的两笔合计2000元的支付记录作为证明,并表示看到网上关于此事的质疑后,他改变了主意,决定近日前往商丘将车子开走。

目前,柘城县有关部门已经联系到常先生,并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处理。虽然事件的真相已经大白于天下,但这一事件仍然引发了人们对于虚假宣传、欺诈等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律驰驾道观点

涉嫌虚假宣传与欺诈的法律分析

一、虚假宣传的法律认定

虚假宣传的构成要件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0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本案中,摊主常先生以“套中摆件即可获得玛莎拉蒂一年使用权”为宣传噱头,吸引消费者参与。然而,事后常先生却否认中奖事实,声称“视频为段子”,与其宣传内容严重不符。这种行为符合虚假宣传的构成要件:

虚假性:宣传内容与实际兑现情况不符。

误导性:消费者基于对宣传内容的信任参与活动并支付费用。

二、欺诈的法律认定

欺诈的四要件

主观上有欺诈的故意

常先生明知玛莎拉蒂已被王先生套走,却故意隐瞒事实,谎称“视频为段子”,试图逃避兑现奖品的义务。其行为表明其具有欺骗消费者的主观故意,目的是通过虚假宣传吸引更多消费者付费,同时避免兑现高价值奖品。

客观上有欺诈的行为

常先生通过“套中摆件即可获得玛莎拉蒂一年使用权”的宣传吸引消费者参与活动。在王先生中奖后,常先生拒绝承认中奖事实,并编造“视频为段子”的谎言,试图掩盖真相。这种行为属于典型的虚假陈述和隐瞒真实情况,符合欺诈的客观行为要件。

消费者因欺诈陷入错误认识

王先生基于对常先生宣传内容的信任,认为套中摆件即可获得玛莎拉蒂使用权,因此支付2000元参与活动。若常先生未进行虚假宣传,王先生可能不会支付费用或参与活动。

消费者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

王先生因相信常先生的宣传内容,支付了2000元参与套圈活动,并成功套中奖品。其支付行为与常先生的欺诈行为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三、警示与建议

对经营者的警示

经营者应确保宣传内容真实、奖品规则透明,避免以虚假噱头吸引消费者。否则,不仅面临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还可能触犯刑法。

对消费者的建议

消费者在参与类似活动时,应核实活动真实性,留存证据以备维权。若发现经营者存在虚假宣传或欺诈行为,应及时通过行政投诉或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商业活动的日常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此事件也提醒经营者应诚信经营,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共同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关注律驰驾道,一路驰车无忧。

0 阅读:0
律驰驾道

律驰驾道

执业律师,致力于汽车领域法律解析、善于汽车纠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