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智驾故障导致被追尾,车主想要退车能成功吗?

律驰驾道 2025-02-18 15:37:16

近日,小米车主蒋先生向媒体反映称,其今年1月31日驾驶小米SU7在诸永高速上使用智驾功能时,“突然之间它从94码刹到33码”,导致被后车追尾。该事故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和讨论。

事情经过

根据蒋先生的描述,他花了215900元购买的小米SU7,已经使用了7个月。当时他驾驶小米SU7并开启了智驾功能,刚出隧道车辆就从时速94码刹到了33码,这期间大概花费了3秒钟的时间。这样“急刹”,直接导致了后方一辆宝马X5与其追尾。

交警判了双方承担同等责任,并出具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书显示,当事人(宝马X5车主)李某某因未注意观察、制动不及时,负同等责任;当事人蒋某某(小米SU7车主)因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低于规定时速的过错,负同等责任。

蒋先生表示,小米汽车方面认为该追尾事故是由车辆智驾系统引起的,但不愿意承担责任。因此,蒋先生希望能够寻求媒体帮助。提及蒋先生的诉求时,他表示想要退车,他认为车辆安全隐患非常大。

小米汽车负责人回应

事故发生以后,蒋先生把车辆开到家附近的小米汽车杭州某门店,想要个说法。店长留了记者的手机号码,但记者等了两天也没有等到任何回应。截至媒体报道前,小米汽车也没给蒋先生任何解决方案。

蒋先生向记者提供了采访前一天与小米汽车负责人谈判内容的录音,该录音内容中小米汽车负责人提及,该事故确实属于“误识别”场景,目前在行业当中属于难题。她自己开的特斯拉也一样,也会有这种情况发生。针对当下中国复杂的道路情况和技术角度,目前确实无法攻破。

对于该负责人的回应,蒋先生表示无法认同。他表示高速路段并非是复杂路段,为何会发生无法识别?他质疑的是小米汽车宣称的所谓“NOA”智驾,在业内到底是什么水平?当记者联系小米汽车杭州某门店,希望新闻发言人回答蒋先生的疑问时,对方却一直保持沉默。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智驾造成的事故,小米汽车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吗?蒋先生想要退车的诉求,能否得到法律的支持?

律驰驾道观点

针对本案小米SU7车主蒋先生提出的退车诉求,我们根据《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来进行深入分析。

一、本案应适用的法律条款

根据《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可以适用于本案的退车条件为:

因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累计进行2次修理,故障未排除或出现新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

因质量问题累计修理时间超过30日,或同一质量问题累计修理超过4次。

二、结合本案情况进行分析

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认定

蒋先生所遭遇的智驾系统异常急刹导致追尾事故,虽涉及车辆主动安全功能,但智驾系统作为辅助驾驶功能,其是否构成“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在本案当中存在争议,且目前缺乏权威检测报告支持蒋先生的主张。

修理次数与时间的考量

从现有信息来看,蒋先生并未提及因智驾故障对车辆进行过修理,因此未达到“累计2次修理仍未排除故障”或“因质量问题累计修理时间超过30日,或同一问题修理超过4次”的标准。

责任认定与法律支持

交警的事故责任认定显示,双方承担同等责任,表明事故原因并非完全由车辆质量问题导致。蒋先生若主张退车,需进一步举证智驾系统存在设计或制造缺陷,且该缺陷直接导致事故。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基于现有信息及法律规定,蒋先生目前的退车诉求难以直接依据《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二十四条获得支持。因此,我们建议蒋先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车辆智驾系统进行专业鉴定,以明确是否存在质量缺陷,若鉴定结果确认存在质量缺陷,可依据《产品质量法》和汽车三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主张权利。此外蒋先生也可以通过与销售者进行协商,来达到自己退车、补偿的合理诉求。

关注律驰驾道,一路驰车无忧。

0 阅读:1
律驰驾道

律驰驾道

执业律师,致力于汽车领域法律解析、善于汽车纠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