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红利拥趸,我时不时会给诸位分享各类红利指数,也包括红利的一些技术指标,比如大家喜闻乐见的 40 日收益差。
不过在谈及红利时,时不时会有这样的留言:红利那么拥挤了,红利都抱团了,还推荐红利?
看到这样的留言,我都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
还记得 2021 年初面对核心资产的泡沫,我建议大家只有白酒是不够的,并持续更新“不抱团”基金,没想到如今也被“抱团论”的回旋镖打到了红利资产上。
那么红利资产是不是拥挤了,是不是抱团了呢?
今天我们严肃的聊聊。
首先,“拥挤度”和“抱团”,都是这几年做基金投资一个重要的思维视角。这个视角本质上是对“接鼓传花”现象的一个度量。
一个资产的上涨,可能来自于内生价值的攀升,也就是每股利润的上升,但也可以体现在外生资金的追捧,体现在估值的膨胀。而后者,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博傻”的过程,当一类资产想买的场外资金都买了,没有边际增量资金继续推高了,那么往往就见顶反转了。
早年 A股著名的“88 魔咒”,其实就是对此思维的一种应用。当公募基金的持仓达到 88%,毕竟 90%的上限时,意味着公募的加仓资金后继乏力了,往往会带来市场的整体调整。
而“拥挤度”和“抱团”,说的其实是类似的事儿,不过更体现在 A股内部的结构化冷暖上。
拥挤度:侧重短期交易行为拥挤度这个词,这几年越发时髦。
但当我们讨论拥挤度时,到底在讨论什么?
这方面,讨论最多的,还是各家券商的金融工程及策略分析师,一般会使用各类短期的交易类指标去研判拥挤度。
虽然各家券商都有类似的分析,但要说集大成者,当属兴业证券张启尧。
早在 2022年,他们就构建了一个通用的多维度拥挤度合成指标。
下图是这套拥挤度指标的构成,包含了四个维度七个指标。在我看到的诸多拥挤度讨论中,算是最齐全的。
最近,张启尧团队发布了一篇《红利资产当前拥挤度到什么位置了?》的推文,更新了一下中证红利指数的拥挤度数据。
我截取了相关图表,诸位可以结合蓝色的拥挤度指标和红色的中证红利走势对照看一下。当下的拥挤度,不但不高,甚至可以算偏低的。
基于张启尧的这个拥挤度数据,对于长期看好红利策略的投资者而言,借助中证红利ETF(515080)作为跟踪中证红利指数工具,依然是可取的思路。从资金流向上观察,截至最新,中证红利ETF(515080)已悄然连续17个交易日资金净申购,想必这些资金并未受到拥挤度的影响。
公募基金仓位:缓慢上升而已如果说拥挤度指标是一个体现短线交易层面的指标,那么“抱团”就是一个体现公募基金集体行为的视角。2021 年,公募基金在核心资产的抱团,迄今还在品尝着“苦果”。
在这块上,一般每次季报发布后,券商分析师会做一个汇总。
下图来自长江证券《红利持仓提升较快,核心资产仓位企稳—2024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持仓分析》这份研究报告,呈现了 2019 年迄今的行业持仓变化。
仔细看红色的高股息行业的曲线,从纵向时间维度来比较,你就会发现虽然高股息行业虽然边际上的确有显著的攀升,但哪怕相比 2019 年初的水平,都还有不小的差距。
如果从横向比较不同的行业,那么在一级行业层面,高股息行业合计,勉强逼近电力及新能源而已,距离食品饮料这种还是有着巨大的差距——要知道在 2019 年初,这两者的差异可是极小的。
其实说到公募抱团这件事,我们不说数据,就说一些感性的征兆吧。
在 2020 年下半年到 2021 年初,我们可以看到追捧“核心资产”,言必称“厚雪长坡”“护城河”的基金经理,甚至在白酒这个赛道,都有几位著名的主动型基金经理,被并称“白酒四大天王”。
今时今日,你能说出几位以红利投资出名的基金经理?你能说出几名自诩为红利策略的基金经理?
在主动型基金的新基金发行上,也是如此。下图是不算指数基金,名字中带有红利二字的新基金发行结果一览,排名第一的也才 5 亿元出头。
红利类 ETF 真的一枝独秀么2024 年,市场对红利类资产的追捧,似乎最终都以红利类 ETF 的形式呈现。
我将所有跟踪指数中带有“红利”、“高股息”、“股东回报”的 ETF 全部计算在内,对比了 2023 年末和 2024 年 6 月末的规模数据。单看这个数据,300 亿元的规模增量,的确惊人。如果看增幅,那就更喜人了。
但是请注意,我等是红利类资产的投资人,而不是资管行业的从业者,所以增长的总量和增幅对我们并无意义,我们在意的是“击鼓传花”的思维,也就是还会不会有增量资金会涌入。
当你将红利类 ETF 放在整个 ETF市场中看,你就能体会到什么是“沧海一粟”。
是的,目前非红利类的 ETF,规模高达 2.2 万亿元,在这个体量面前,红利类 ETF 整体,只是一个弟弟。是的,当隔壁家科创板50指数一只 ETF 规模就超过 700 亿元的时候,两只加起来规模过千亿的衬托下,要说红利类 ETF 已经拥挤,我真不知道这是真心预警,还是嘲讽了。
如果我们聚焦单一指数,更能体会到这种市场的变迁。在 2024 年上半年,ETF 跟踪规模增长超过 100 亿元的,一共有 9 个指数——其中并没有任何红利指数。
细看这九个指数,除了沪深300、中证500 可能有国家队的身影不具有讨论价值,中证 A50 作为今年现象级的新产品线,一个指数从无到有,新增 300 亿元规模,这才叫现象级的火热好么。
至于黄金新增 210 亿元,纳斯达克100新增 180 亿元,连跌跌不休的创业板也有 172 亿元的增量。在这些的衬托下,你真觉得红利类 ETF“热”到离谱了?
当然,红利类 ETF 热不热,还有一个可以观察的维度就是持股股东户数,等基金中报披露完毕,可以解释进一步比对,来看看红利类 ETF 的群众基础。
估值未到离谱时2021 年初,核心资产抱团行情的破灭,过高的估值,是核心原因——60 倍的茅台,难以吸引更多的资金了。
那么红利类资产呢?
对于红利的估值,我每周末的图表周刊有跟踪股息率,不仅是中证红利的,还包括相对沪深300 的。
不过这里还是要分享一下信达金工于明明老师的持续追踪。于明明老师每周都会更新一份《红利风格投资价值跟踪》,同样基于中证红利指数的追踪,里面有更详实的数据。如果你持有中证红利ETF(515080)这样的中证红利指数产品,建议每周的更新都可以追看一下。
信达金工的这份追踪,在估值层面包含两类视角。
第一类是绝对收益视角。比如下图是从股息率角度看,用的是三年滚动百分位,预测未来一年的收益,当下依然是正收益预期。除了股息率,还有同类采用市盈率的测算。
第二种,则是相对视角,考察的是相对Wind全A整体的超额。从下表可以看到,中证红利相对 A股整体的市盈率估值优势伴随此消彼长,正在缩小。在这个背景下,不可过于乐观还会出现过去数年那样中证红利大幅领先 Wind全A 的行情。信达金工还计算了股息率相对估值,也是差不多的结果。
综合信达的上述分析,结论其实和我的直观感受差不多。中证红利作为一个长期年化收益优异的投资品种,当下依然有着相当的投资价值和绝对收益预期。但对其超额收益能力,不可寄希望过高。
其实,这就取决于你持有红利类基金诉求到底是什么,如果愿意慢慢的赚钱,那么此时此刻依然是一个不错的标的。
最后,补一张图。上周六的推文,放了 Wind全A 过去 10 年和 20 年的年化收益数据。就有读者问,那么中证红利呢?由于中证红利指数基日追溯到 2004 年末,所以要今年末才有 20 年数据,这里放一张过去十年的,年化收益 13.54%,相当喜人,而且整个过程也是缓缓向上,持有体验好的很。
好了,拥挤度、公募持仓、ETF 规模和估值四个维度都讨论过了,红利到底是不是拥挤,是不是抱团,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