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道人生“不寻常”——露露·米勒与《鱼不存在》

刘喜脉 2023-04-04 13:45:00

如果论实用性,《鱼不存在》显然属于非实用的消遣读物——轻松、简单的人物小传+生物学趣谈+作者的心路历程。

本书的男主角,是斯坦福大学建校校长大卫·斯塔尔·乔丹,他似乎从小就是个“异类”,然后,在被(大多数)人并不“完全理解、认同”的氛围中成长为一名精英学者。

他最终成为了一位【鱼类】分类专家(或者,也应该叫做博物学家),大卫·斯塔尔·乔丹发现了当时人类已知鱼类的近五分之一,以及,近千个鱼类标本。

似乎,大卫·斯塔尔·乔丹有一种“灾厄体质”,他收藏的标本曾因雷电击中电话线引发的火灾而毁于一旦,2年后,他的妻子病故,这算是事业与爱情的双重打击。

但是,大卫·斯塔尔·乔丹后来娶了一位大二学生为妻,年芳十八——对比一下,乔丹的大女儿才10岁。

到了1906年,旧金山发生地震,这场地震让大卫·斯塔尔·乔丹第二次收藏的近千个装着鱼标本易碎玻璃罐坠落在地,至此,他毕生的收藏又一次毁于一旦。

如书籍简介中提到的——

其他人可能已经放弃,屈服于绝望。但是乔丹检查了脚下的残骸,找到了他辨认出的第一条鱼,并开始自信地重建他的收藏——他用一根缝衣针将标签缝在鱼身上。当世界陷入混乱,他用一根针来重建秩序。

故事到此,似乎是一个关于默默无闻的学者成长为知名学府首任校长,一个坚强不屈的人坚守信念不向命运低头的励志传奇。

然而,当我们以作者露露·米勒的视角,跟着本书“女主角”再去看大卫·斯塔尔·乔丹的故事,可能第一层面感受到的,是露露·米勒的“心灵救赎”。

露露·米勒的父亲是一名物理老师,在作者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她,“生命没有意义,也无所谓意义”(P34)。

我想,对于一个对世界抱有好奇和探索欲的7岁少女,这样的真话是不是过于残忍了?

生命的真相的确如此,尤其是我最近读理想国出的那本《直到时间的尽头》,结合这本书中的故事,这种懊丧感会格外强烈。

从书中的描述看,露露·米勒虽然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庭氛围也并非很舒缓,大姐,在校园遭遇霸凌,被迫退学;露露·米勒本人在学校遭遇男生们的挤兑;父亲对这两姐妹逐渐失去耐心,他期待女儿们重新振作的状态,逐渐以一种酗酒后的爆发呈现,母亲唯有默默流泪,而二姐后来因为受不了这种家庭气氛而远赴他处求学——算是另一种离家出走。

16岁那年,露露·米勒服下了过量的安眠药,所幸及时获救。

成年之后的露露·米勒,人生旅程并不顺遂,而大卫·斯塔尔·乔丹的传奇,让她动了想深入了解的念头——(这个人)如何在毫无希望的世界里拥有希望,如何在黑暗的日子里继续前行,如何在没有上帝支持的时候坚持信念?

当然,上述只是《鱼不存在》给读者展示的某一面。

接下来,随着露露·米勒对大卫·斯塔尔·乔丹生活的挖掘,世界的另一面也露出了狰狞的笑容。

为了收集鱼类标本,大卫·斯塔尔·乔丹使用过炸药炸鱼,还曾用过士的宁这种毒药给鱼下毒!

同时,我们都知道缔造斯坦福大学的,是财阀斯坦福夫妇,但鲜为人知的,是简·斯坦福夫人死于非命——她在一次海外旅行中“突然中毒而死的”。

当然,虽然证据表明简·斯坦福夫人因毒而死,但凶手是谁,如何作案的,至今无人知晓。而且,已经是一个多世纪以前的事儿,注定是个“人类谜案”了。

问题在于,这个女人的死,似乎与大卫·斯塔尔·乔丹很有关系。

这位首任校长,在斯坦福先生过世以后,与这位文化程度有限、私德方面也有问题的贵妇人关系格外紧张,简·斯坦福夫人非常反感大卫·斯塔尔·乔丹,质疑他的领导能力、研究方式,指控他任人唯亲、滥用经费、以权谋私,甚至还安排了一位教授充当眼线关注大卫·斯塔尔·乔丹的一举一动。

就在“简要开除首任校长”的流言兴起后,简·斯坦福夫人突然被人下了毒,被救了下来。

后来检测,毒药正是大卫·斯塔尔·乔丹获取鱼类标本时用过的士的宁。

大受刺激的简·斯坦福夫人,为了让自己放松,前往夏威夷度假,某一天,她又被人下了毒——这次没能救活。

吊诡的是,大卫·斯塔尔·乔丹几乎是第一时间专门花钱雇人调查了该事件,并坚称简·斯坦福夫人绝不是死于中毒,而是自然死亡。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当时的大卫极有威望且有权势,这件事儿后来就不了了之。

大卫·斯塔尔·乔丹还有个隐藏身份——优生学的积极倡导者。

他所宣扬的美国优生学理论,认为贫困与道德败坏等特质都可以遗传,社会精英应该多生孩子,充实基因库的“优质”基因,而既不聪明也没有什么品德可言的人应该剥夺生育权——即对那些男人和女人强制施行绝育手术。

在各州废除优生绝育法之前,有成千上万的美国女性(原住民、黑人、波多黎各人、精神病人等)因大卫·斯塔尔·乔丹等人的“帮助”下,“成功”进行了“改造”。

在上个世纪初,受到这种优生理论影响的人中,就有一位奥地利男青年,后来,这位名叫希特勒的人将“灵感”在西欧广泛实施。

到底,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大卫·斯塔尔·乔丹以他“卓越的天才”,以一种“反人类”的角度,改写了历史、扭曲了道德?

如果我们将《鱼不存在》视为悬疑小说,那么,故事的反转在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分类学家逐渐意识到,鱼类这种公认的生物类别,并不存在。

确切地讲,从生物进化(演化)角度看,很多我们认为是“鱼”的,从“纲”观察是需要与另一些生物归为“一类”,依照【揭示进化关系】的思路划分生命之树,【鱼】这一概念其实是错误的!

我了个大槽!很颠覆的观念对吗?

这其实也意味着,大卫·斯塔尔·乔丹生前苦苦进行的“鱼的分类”,实际上毫无意义!

如此,似乎一切又回到“人生虚无、没有意义”这个原点,目前意识中的东西,都是人类自己定义的,站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角度看,它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

《直到时间的尽头》提醒我们,宇宙的法则之一,就是【混乱与无序】才是正常的。

但对于个人而言,失去总是痛苦,被人欺凌总是难受的,毕生的心血因为地球抖一抖就消失是无法面对的。

很遗憾,作者在《鱼不存在》中并没有给出她总结的答案,我大概是能理解这种“无解”,因为对于读过这本书的和没读过这本书的,有没有答案都不会改变这样的现实——世界充斥着混乱,日子总要一天天过,苦难总要各种熬。

只道人生“不寻常”,心安之处才是归乡。

我想,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示(激励),还是要弄明白自己这一辈子究竟想做点啥,自己的能力能达到哪个高度,然后规划好时间表,一步步努力的同时,务必要“猥琐发育”,不要太在意周遭世界的信息混乱。

人只有自我一些,才会心安——当然,核心前提是【不作恶】。

投诉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木卯·言兑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0 阅读:9
刘喜脉

刘喜脉

笑谈中外古今事,伴君smile随风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