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有多恐怖?公元219年曹操说了一句公道话

零度有法谈 2024-11-02 01:31:58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权谋交织的乱世。我们熟知诸葛亮的隆中对,周瑜的赤壁火攻,却很少有人深入了解另一个隐藏在历史迷雾中的关键人物——法正。

他如同一位深藏不露的棋手,在三国这个巨大的棋盘上,步步为营,落子精准,最终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棋局的走向。

他并非出身豪门,却凭借过人的智谋和胆识,在乱世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为了蜀汉政权崛起的关键人物。

今天,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重新审视这位被低估的战略大师,看看他是如何在乱世中搅动风云,最终改变三国格局的。

法正,并非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却也出身名门,是东汉名士法真的孙子。然而,出身并不能决定命运,乱世之中,个人的命运往往如同风中飘絮,难以预料。

东汉末年,天下大旱,民不聊生,法正的家乡也未能幸免,曾经的繁华景象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饿殍遍野,哀鸿遍野。

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即使是名士之后,也难以独善其身。家族的衰败,现实的残酷,让年轻的法正不得不思考自己的未来,他渴望建功立业,渴望一展抱负,但现实的困境却让他无从下手。

为了生存,为了寻找机会,法正不得不离开家乡,另寻出路。经过深思熟虑,他将目光投向了相对安定的益州。

益州地处偏远,受灾害影响较小,而且益州牧刘璋出身汉室宗亲,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实力。在与同乡孟达商议之后,法正决定前往益州,希望能够在刘璋的麾下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然而,现实却给了法正当头一棒。刘璋虽然出身皇室,但却缺乏雄才大略,而且他用人唯亲,更倾向于重用出身蜀地世家的官员。

像法正这样外来的“体制外”人士,很难得到重用。法正的才华和抱负在刘璋这里根本无用武之地,他只能屈居于新都县令这样一个小小的职位。

对于胸怀大志的法正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他并非为了当一个小小的县令而离开家乡,他的目标是辅佐明主,建功立业,改变乱世。

然而,刘璋的平庸和短视,让他深感失望和无奈。

就在法正感到迷茫和苦闷的时候,他遇到了益州别驾张松。张松与法正志同道合,都渴望建功立业,都对刘璋的庸碌无能感到不满。

两人惺惺相惜,经常一起喝酒,一起吐槽刘璋的种种不是,在彼此的交流中,他们找到了共鸣,也更加坚定了寻找明主的决心。

然而,当时的天下局势,却让他们感到迷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强大,但身边尽是许都世家子弟,对于像法正和张松这样的“野生”人才,未必会真心接纳。

孙权虽然年轻有为,但有周瑜这样的顶级谋士辅佐,他们去了也未必能获得重用。至于刘备,当时还只是个寄人篱下的“草根创业者”,看似并无什么发展前途。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法正和张松一时之间也难以做出选择。他们只能继续留在刘璋麾下,等待时机,等待一个能够改变他们命运的机会出现。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公元211年,曹操准备征讨汉中的张鲁,刘璋担心曹操会趁机吞并益州,于是寻求与刘备结盟。

张松和法正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机会,他们深知,刘备才是他们真正的明主。

于是,张松毛遂自荐,出使曹营。然而,张松此行并非是为了投靠曹操,而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曹操的为人,以及天下大势。

回到益州后,张松力劝刘璋不要与曹操结盟,以免被曹操吞并。

与此同时,赤壁之战爆发,曹操在周瑜的火攻之下大败而归,刘备的势力也因此得到了扩张。张松和法正更加坚定了投靠刘备的决心。

他们向刘璋建议,邀请刘备入蜀,共同对抗曹操。刘璋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并派法正前往荆州,迎接刘备入蜀。

表面上,法正是以刘璋使者的身份前往荆州,但实际上,他是去投奔刘备的。法正见到刘备后,立即表达了自己的忠心,并向刘备献上了夺取益州的计策。

刘备对法正的到来欣喜若狂,他深知法正的才华和价值,有了法正的帮助,夺取益州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法正的建议下,刘备假意答应刘璋的请求,率军进入益州。然而,他们的计划最终败露,张松被杀。

刘备与刘璋决裂,正式开始了夺取益州的战争。益州之战,法正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他为刘备出谋划策,帮助刘备一步步蚕食刘璋的地盘。

最终,刘备成功占领了益州,成为了益州牧。而法正,也成为了刘备最信任的谋士,他的政治生涯也由此走向了巅峰。

刘备入主益州后,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稳定益州的局势,获得当地世家的支持?法正再次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他建议刘备迎娶吴夫人,吴夫人是刘璋的嫂嫂,也是当地豪门望族的代表。

与吴夫人联姻,不仅可以拉拢益州世家,还可以缓和与刘璋旧部的矛盾,稳定益州的局势。

然而,刘备对这桩婚事却有所顾虑。因为按照辈分,刘璋是他的同族兄弟,娶吴夫人就如同娶了自己的嫂嫂,这在礼法上是不允许的。

法正看出了刘备的犹豫,他巧妙地劝说刘备,指出刘备与刘璋只是名义上的同族,实际上并没有血缘关系。

况且,在乱世之中,为了大局,不必拘泥于这些繁文缛节。最终,刘备被法正说服,迎娶了吴夫人。这一举动,赢得了益州世家的好感,也巩固了刘备在益州的统治。

益州平定后,刘备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法正深知,要想在乱世中立足,必须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

他将目光投向了北方的汉中,那里是益州的门户,也是战略要地。

当时,汉中已经被曹操占据。曹操在平定汉中后,并没有趁势进攻益州,这让法正感到疑惑。

他敏锐地察觉到,曹操的内部可能出现了问题,否则他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于是,法正向刘备建议,出兵夺取汉中。刘备起初有些犹豫,毕竟曹操实力强大,而且汉中易守难攻。

但法正坚持己见,他详细分析了汉中的战略意义,以及曹操目前的处境,最终说服了刘备。

公元217年,刘备亲率大军,兵出阳平关,正式拉开了汉中之战的序幕。在这次战役中,法正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他准确地判断了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以及战场形势的变化,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

刘备首先派张飞、马超等将领率军在下辩一带进行试探性进攻,以牵制曹军主力。同时,法正建议刘备采取迂回战术,绕过曹军重兵把守的据点,直取定军山。

定军山是汉中的咽喉要道,一旦攻占定军山,就可以切断曹军的补给线,进而控制整个汉中地区。

刘备采纳了法正的建议,亲率大军秘密进军定军山。曹操方面得知刘备的动向后,派大将夏侯渊率军增援定军山。

夏侯渊以勇猛著称,但他性格急躁,容易轻敌。法正正是抓住了夏侯渊的这个弱点,制定了针对性的作战计划。

在法正的精心策划下,黄忠率领精兵埋伏在定军山附近,等待夏侯渊的到来。当夏侯渊率军进入伏击圈后,黄忠突然发起攻击,曹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夏侯渊也在乱军之中被黄忠斩杀。

夏侯渊的阵亡,对曹军士气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曹操得知消息后,亲自率军前往汉中,试图挽回败局。

然而,刘备在法正的建议下,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利用汉中的险要地形,与曹军展开持久战。

曹操久攻不下,粮草供应也出现了问题,最终不得不放弃汉中,撤回关中。刘备成功夺取了汉中,并自称汉中王,法正也因功被封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汉中之战的胜利,不仅巩固了刘备在益州的统治,也为蜀汉政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曹操在战后对法正的评价极高,他认为法正“比诸葛亮更善用计,比刘备更能忍耐”,这充分说明了法正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然而,天妒英才,法正在45岁时英年早逝。他的去世,对蜀汉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诸葛亮在刘备东征夷陵失败后,曾感叹道:“如果法正在,一定能够阻止刘备东征,即使东征,也不会败得如此惨烈。”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法正在刘备集团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将法正与曹操的谋士郭嘉、程昱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是“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这足以证明法正的才华和影响力。

0 阅读:70

零度有法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