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因文字狱下狱,李光地求情后其步入仕途,不善政务却是一代文宗

史海撷英 2024-09-28 19:03:57

文字狱是封建统治者迫害文人的狱事,清代的文字狱尤为恐怖。当时有一个叫戴名世的著名文人,他的文集叫《南山集》。有人在《南山集》中发现了大量明末清初的史实,这些史实对清朝统治者在战争中的滥杀无辜行为没有任何美化,康熙皇帝看了之后无比震怒,下令销毁《南山集》彻查与此事有关的文人。方苞给《南山集》写了一篇序文,他也受了牵连被判死刑。将他从江南押解到京城,关入大狱之中等候问斩。

方苞的诸多好友听到这个消息,开始了一系列的营救工作,最后找到了重臣李光地。李光地平定三藩之乱有功,深受清圣祖的信任。他把这个情况上奏给清圣祖,亲自求情,恳请皇帝法外施恩。清圣祖读过方苞的文章,知道他是个才子,于是给了李光地面子,下旨为方苞脱罪。方苞出狱之后,就被清圣祖召入南书房,成为皇帝的私人顾问,也算因祸得福、一步登天。

此后方苞在官场之中青云直上,历经康雍乾三朝,仕宦30余年。先后担任文学侍从、武英殿修书总裁、翰林院侍讲、内阁学士等职务。直到他75岁才因年老体衰奏请告老还乡。方苞身在官场,也没忘经学研究,留下多种著作,共计上百卷文章。他曾历仕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而且官海沉浮、饱经风霜,最终才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家境贫寒,聪明好学

康熙七年四月十五日(1668年5月25日),方苞出生于江宁府六合县(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虽然家境贫寒,但方苞自幼十分聪明好学,相传他4岁就能作对联,5岁即能背诵经文章句。

方苞16岁起踏上了科举考试之路,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方苞进京城入国子监,他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当时的大学士李光地称赞方苞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

方苞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31岁的方苞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但接着又两次应会试而落榜。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方苞又第3次应礼部试,终于考取进士第4名。但因遇到母亲生病,他只得回乡照应,未能去应殿试。

历仕三朝,官海沉浮

谁知,还未正式踏入仕途的方苞,却因一文字狱被牵连入狱。那是康熙五十年(1711年),戴名世所著的《南山集》《孑遗录》里因有大逆不道的话被弹劾,其奏章里涉及到方苞的族祖父方孝标。戴名世和方苞是一个县的人,因方苞曾为他的文集作序,所以被株连下江宁县监狱。不久,方苞被押解到京城下刑部狱,还定为死刑。方苞在狱中两年没有沉沦,他仍坚持著作,且著成了《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此案件审结,戴名世判斩首。还好因重臣李光地极力营救,清圣祖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方苞得以免死出狱,且以白衣之身入南书房,作清圣祖的文学侍从,后来又移到养蒙斋编修御制《乐律》《算法》等书。但只是“宽宥免治”,朝廷并非是认定方苞无罪。

清世宗即位后,对以张廷玉为代表的桐城学人非常信赖,垂爱有加。这也使方苞的政治处境较康熙朝有了进一步改善,方苞和其他因戴名世案入旗的人被解除旗籍,仍然归原籍。

方苞先入直南书房,因工作出色,清世宗想升任他为内阁学士,但他以腿脚不利为由推辞不受。清世宗只好命方苞专门负责修书,不必到内阁治事。后充任《一统志》总裁。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当《皇清文颖》副总裁。

方苞

方苞在雍正一朝,不仅为朝廷编史著书,而且还提出过不少利国利民的好建议。比如他曾说百姓生活日益匮乏,请求朝廷禁止酿酒,禁止种烟草,禁止粮食出洋,并且让州县的副职官员督促老百姓种植养殖,当地士绅帮忙疏浚河道等。“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濬水道。”清世宗在把方苞的意见交给有关部门商议后,择优实行了。

乾隆元年(1736年),方苞被任命为《三礼义疏》副总裁。他再次入南书房,乾隆帝还想提升他为礼部侍郎,方苞仍然以腿脚不利为由推辞,但清高宗留下了他,命令方苞免随班行走。又命令方苞教习庶吉士,方苞坚请请求解除侍郎之任,获准后仍以原衔食俸。

同年,清高宗命方苞选录明代及当朝诸位大家的作品,并加以批评,作为学子写作的标准。书成后,命名为《钦定四书文》。这充分说明清高宗对方苞的文学才华还是十分欣赏与重视的,但是,对于方苞的政务能力,乾隆帝并不欣赏。

方苞

如乾隆元年(1736年),方苞上书说:“救荒宜豫。夏末秋初,水旱丰歉,十已见八九。旧例报灾必待八九月后,灾民朝不待夕,上奏得旨,动经旬月。请自后遇水旱,五六月即以实奏报。”“古者城必有池,周设司险、掌固二官,恃沟树以守,请饬及时修举。通川可开支河,沮洳可兴大圩,及诸塘堰宜创宜修,若镇集宜开沟渠、筑垣堡者,皆造册具报,待岁歉兴作,以工代赈。”

乾隆帝将方苞的建议发到有关部门商议,因为如果五六月份报灾,则可能出现虚浮不真实的现象,所以朝廷没有采纳,方苞的提议未能得到实行。乾隆四年(1740年),方苞因管理能力不够被革职,但仍留三礼馆修书。

找到自己定位,成“桐城派”鼻祖

历仕了三朝、在官场上饱经风霜的方苞,从乾隆帝对他的态度上,找到自己一生的定位:他并不擅长官场生涯,而仅限于文学创作。于是,从此他开始专心编书,还通过培养弟子,来找其衣钵传人,结果成为了“桐城派”鼻祖。乾隆十四年八月十八日(1749年9月29日),方苞病逝。年八十二岁,葬于江苏六合。

方苞

方苞为学以程、朱为宗,提倡写古文要重“义法”,追求道与文并重。他以简严精实的文风,在“义法”理论指导下,把古文写得清新雅洁、自然流畅,并富有极强的感染力,这在清初文坛中独树一帜。

方苞的思想在后世发展出了“桐城派”散文,他也因此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与戴名世、刘大櫆、姚鼐共称为桐城派“四祖”。名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总之,文学家方苞,曾历仕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且官海沉浮、饱经风霜,最终才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仅擅长文学创作。他的人生经历启发人们:应该结合自己的特长与特点,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只有找准了合适的位置,才能为国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避免因“德不配位”、“德才错位”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0 阅读:27
史海撷英

史海撷英

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