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方言“撅(juē)起”·撅断·撅杀·撅嘴!

边地星 2025-03-12 14:02:58

“撅起” 《说文解字》:“撅,以手有所杷也。”作动词时,指的是用手把地里的东西拨起来。《韩诗外传》:“草木根荄浅,未必撅也。飘风兴,暴雨坠,则撅必先矣。”

“撅起”还是翘起的意思,如撅尾巴、撅小辫子。《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忽见一个喜鹊飞了来,落在房檐上,对着她撅着尾巴。”例如:“三天不教训你,尾巴又撅起来了。”

“撅(juē)起”的“撅”作名词时,是倔强、执拗、短见、不明事理的意思。例如:“那人可撅起了,一件东西都借不出来。”

“撅断”的“撅”作为动词,指的是扯断的意思,如“拔萝卜不小心撅断了。”“敠(que↘四声)断”指的是中间断开,敠断棍子、树枝等。如:“他一用力,就把竹竿敠断了。”

“撅杀”中的“撅”是指干活或搬运物体太用力,伤了身体的意思,例如:“你只干活不休息,一连几天就撅杀了。”“那么大的石头,你可抱不起来,还要撅杀你了。”

“撅嘴”也作“噘嘴”指嘴唇圆合而上翘,表示不满、不高兴的意思。李季《军鞋图》:“端阳一听红了脸,又是笑,又噘嘴,躺妈身上。”秧歌剧《光荣灯》:“大正月的不兴噘嘴。”例如:“我没给小孩买玩具,她的小嘴一下子就噘起来了。”

0 阅读:2
边地星

边地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