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蒋介石逃亡台湾的国民党将领,晚年生活都过得怎么样,让我们一起看一下。
何应钦
何应钦(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参加沪军。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到日本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 1916年秋回国,到贵州任讲武学校校长、黔军参谋长等职。1924年赴广州,任大本营参议、黄埔军校总教官兼教导第一团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1927年4月追随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浙江进行反革命屠杀。
1930年3 月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此后任“剿共” 军队前线指挥, 积极参与第一、二、四次“ 围剿”。1933 年5月,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1935年6月又与日本签订《何梅协定》。同年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参谋总长、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1941 年1月同蒋介石策划皖南事变。1945年9月9日,何应钦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递交的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签署的投降书。 1946年6月,任中国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1948年5月,任国防部长,次年3月任行政院长,5月辞职,8月去台湾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民国联合国同志会”理事长、“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等职。
何应钦在1949年选择辞职,先逃到了香港,之后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 逃往台湾后的何应钦却受到蒋介石的冷落,只出任了一般的闲职,比如说“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务,手中并无实权。
1987年10月在台北病逝。
2.白崇禧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回族,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誉为“小诸葛”。军阀新桂系代表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
北伐战争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它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屡有胜果。曾获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英国巴士武士勋章等。白崇禧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
解放军解放中国大陆后,白崇禧逃往台湾,1966年12月2日,75岁的白崇禧被家人发现死在台北松江路公馆的卧室地板上。现场睡衣和床单被撕毁成片,尸体也出现多处抓伤并且周身发绿,床头还有半杯尚未喝完的酒3.
3.阎锡山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字百川、伯川,号龙池,山西五台河边村(现属定襄县)人,民国时期重要政治、军事人物,晋系军阀首领。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清政府公派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中国同盟会会员。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举为山西都督。
北洋政府期间支持袁世凯称帝。民国六年(1917年),兼任山西省长,先后设立公私合办的山西省银行、太原兵工厂等诸多金融机构和军工企业。民国十六年(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次年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民国十九年(1930年)与冯玉祥、李宗仁等倒蒋,中原大战失败后逃往大连。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掌握山西军政大权。“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的不抵抗政策。抗日战争时期采取两面政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8月1日,他正式创办了对山西现代工业发展影响深远的西北实业公司,并出任总理,以实现其亲自制定的《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
阎锡山在1949年随蒋介石逃往台湾,但是他并没有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只担任了“行政院长”一职,为期9个月。 阎锡山在台湾期间,曾经试图发展自己的势力,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1960年病逝于台北,终年77岁,葬于七星区阳明山。
4.陈济棠
陈济棠(1890—1954),字伯南,1890年出生于广东防城港(今广西防城港),汉族客家人,粤系军阀代表,中国国民党一级上将,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华民国农林部部长。 长时间主政广东,政治上与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礼,在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方面则颇多建设,有南天王之称。
1950年4月海南解放,陈去台湾,任中央评议委员、总统府资政等职。 1954年11月3日晨,陈因到台北“风化区”探测办学校址,突患脑血管栓塞症,卒于村舍。
5.刘峙
刘峙(1892年6月30日-1971年1月5日),字经扶,号天岳,江西吉安人。他早年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学员,毕业后加入滇军。1924年,他任黄埔军校教官,成为蒋介石的亲信,并参加北伐战争。后来,他历任多个职位,包括师长、军长、第一集团军总指挥、“讨逆军”第二军团总指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
1935年4月,他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在七七事变后,他担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豫皖“绥靖”公署主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重庆卫戍司令、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等职务。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曾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徐州“剿共”总司令,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全线击溃。
1949年7月,他移居到九龙,次年10月赴印尼。1953年1月,他到台湾。1971年1月15日因病去世。他著有《我的回忆》。
6.陈诚
陈诚(1898年1月4日—1965年3月5日),字辞修,别号石叟,浙江青田人。保定军校毕业。1924年任黄埔军校特别官佐。后任国民政府军第十一师师长、第十八军军长。九一八事变后,任第二路、第三路军总指挥,参加对中央苏区的“围剿”。1935年授中将衔。
次年加上将衔。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兼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参加指挥淞沪会战。1938年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武汉卫戍总司令兼湖北省政府主席,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参与指挥武汉会战。1939年授二级上将衔。次年7月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43年2月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制订滇缅作战计划。不久因病辞职。
1944年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军委会军政部长 。1947年授一级上将衔,1948年任台湾省省长。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任台湾当局“行政管理机构”院长、副领导人,国民党副总裁。
白崇禧不听德公的话[doge][doge]
孙立人呢
薛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