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卖惨?河南高考的另一面

米米宅 2023-10-11 00:58:10

前两天,走在四中考场门口。

那会儿下午场的数学刚刚考完,有考生在对答案,也有的在和父母交流心得。

忽然身后传来哇的一阵哭声。

一个姑娘哭得梨花带雨,“我考砸了,一年都白上了!”

说着就蹲在马路牙子那抱头痛哭,文具噼里啪啦洒了一地。

她穿着红色短袖的母亲在身边安慰,很显然找不到合适的措辞。

只能一个劲说“没事,没事,还有两场”,语气里同样满是忧伤。

在那一瞬间,忽然就想到我的高考备考时代。

永远答不完的试卷,百十号人拥挤不堪的大教室,吱呀作响的风扇,以及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死亡凝视。

那种被高考支配的恐惧在那一瞬间扑面而来。

即便是多年之后,还偶尔会做差不多类似的噩梦,坐在考场里面对数学试卷,怎么想都做不出来。

那种关于高考积年的恐惧如影随形。

1

河南人民确实苦高考久矣。

然而这两年却有一种声调越来越大,认为河南高考难是伪命题,属于河南人民的乞丐式卖惨。

抨击者的主要论据就是河南高考人数“注水”,恶意拉低录取比例。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由于不同省份统计口径不同,关于高考人数和随之推导出的录取率是一门玄学,确实会容易引起一些错误解读。

就像河南,各路大小媒体都会跟风报道河南高考连续五年超过100万人,2023年高达131万之众。

百万雄师,动辄断层领先第二名四五十万大军,在舆论上确实有非常炸裂的观感。

以至于大家光是看到这个数字,就忍不住发出“来世不做河南人”的感慨。

但正本清源,这些数字并不是河南参加高考的真实人数,原因就出在统计口径上面。

广义上河南的高考报名人数,不仅包括参加普通高考的报名人数,还包括参加对口招生、专升本、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等报名人数。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百万大军除了参加夏季全国统考之外,还包括职业技术高中的对口招生、大专院校的专升本统考、以及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

后者这几类考生压根和大众熟悉的高考考生做的都不是一张卷,走的也不是相同的招生渠道,因而不构成对最后的录取率形成影响。

比如2021年高考前省府网站就公布过全省考生的构成。

今年全省高考报名总人数为125万人,参加普通高考全国统考的考生为79.07万人,对口招生省统考6.98万人,专升本省统考18.74万人。除去参加高职单招已录取20.4万人,实际参加统考人数104.6万人。

当去除掉对口招生、专升本等高达45.9万考生,79.07万这才是河南真正参加大众认知高考的真实人数。

按照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看到一组近年来实际报名高考的提纯数字。

2020年为85.7万人,2021年79.07万人,2022年84万人,2023年预计为87万人。

作为对比,全国第二高考人口大省广东参加高考的提纯数字:

2020年为67.4万人,2021年63.6万人,2022年65.9万人,2023年为73.9万人。

这样一来,河南的领先幅度看起来就没有提纯前这么明显,尽管差额仍然在20万左右徘徊。

于是就有人抓住机会讽刺河南数据造假,但河南并不是采用这种多口径统计的唯一异类。

在高考报名人数中加入对口招生以及高职单招是很多省份的通用做法,这些数据原本就是用来衡量一个省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然而在官方不统一公布各省录取率排名的情况下,各路媒体拿着不加筛选的数据去对比录取率,显然有失公允。

因而只有高考数据“提纯”之后,大家出于相同的统计标准,录取率的对比才会更有参考意义。

上表中,2022年河南参加夏季统考的人数由1284万,一本上线率已经来到16.99%,综合排名来到全国倒数第七。

这和很多榜单中河南固定倒数第一的印象流排名有很大不同。

2

不只是一本上线率提高。

当高考报名实际人数这个分母明显缩水,由之推算出的本科上线率、211上线率、985上线率以及各种录取率都会发生变。

比如2021年河南211大学共计录取 32676人,录取比例4.1%。

但尴尬的是并没有大力出奇迹,如此录取率在全国范围内仅高于江西,和广西并列全国倒数第二。

而硬币的反面,北京、上海的211录取率可以分别达到20.4%、16.3%。

此外,衡量高考难易程度的985录取率,河南同样长期稳定属于全国倒数水平。

因而,当河南的高考人数进行大幅“脱水”,就会出现一个和大众认知有些许差异的分化现象。

本科上线率及一本上线率可以有效提升到中下游行列,但诸如211、985录取率等高阶数据依然是全国垫底的存在。

从数据上来看,和几个难兄难弟一样,河南高考确实惨象依旧,只不过没有传说中地狱级难度那么“惨”。

这得益于过去十余年普通高校建设迎来大发展。

随着全国范围内专科院校升级本科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以及二本院校升级一本院校前赴后继地追赶,河南学子考上本科已经不是难事,一本也并非触不可及。

但重点高校,仍是令无数河南人窒息的梦魇。

这主要与各个重点高校在河南投放的招生名额有关。

一般来说,教育部直属985和211最多可以留30%名额给本省,剩余70%名额按照各省生源数量、往年招生情况等综合因素均匀分配。

但河南没有一所985,因而在录取名额上处于先天不足的存在,只能靠外部挤压。

所幸这些年教育部加大985高校在河南招生计划的协调力度,你两百,他三百,每年也可以为河南拼凑出一万多个985名额。

比如千里之外的吉林大学,每年就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每年都友好地向河南投放众多招生计划。

即便如此,河南如今也已经成了成不少外地网友口中“挤占本省资源”、“占尽高考便宜”的恶霸。

至于211,河南只有一所省属的郑州大学,为了托举全省高考学子的希望,郑大每年本地生源的数量都占到60%左右,几乎顶格拉满。

正是由于顶尖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再加上考生基数过于庞大,河南学子想要搏一搏重点高校显得尤为激烈。

另外,河南的高考困境还表现在数据之外。

那些批判河南考生“注水”的人士不知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为什么河南每年会出现高达四十余万的对口招生以及专升本考生?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平衡,这些学子早在高考之前就已经提前被同省其他学子卷到本科大门之外。

在河南,很多县城只有一两所勉强有竞争力的高中,考上几个一本都需要张贴红榜宣扬一夏天的那种。

很多县级高中的特点是人数众多,教育水平稀碎。

不少学生也是起早贪黑地学习,但由于内卷严重及学校硬件确实跟不上,他们中的大部分被本科院校拒之门外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还有在中考时就早早败下阵来选择职高的人,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等着去打螺丝或者去做托尼老师的贪玩青年。

正是出于对于大学的渴望,这些考生才在那种娱乐至死的校园环境中付出加倍的努力,最终在专升本或者对口招生中成功上岸。

这数十万通过“不一般”方式进入高校的考生,是河南高考内卷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3

历史上人文阜盛的河南高教,走到今天令人惋惜。

建国前,河南大学已经是华北地区院系最多、校园规模最大的学校,但自从1952年院系大拆分后就滋润了隔壁高校,本体却一蹶不振。

六十年代,我国开始系统建立重点大学制度,但彼时高校能级几乎由所在城市的政治能级决定,在最初的88所重点大学榜单中,河南无一所大学入选。

七十年代,忙着向后方疏散的中科大向河南伸来橄榄枝,但主政者出于担心挤占粮食资源的问题没有接收。

九十年代,985计划重装上阵,但河南又一次无一入选。直到整合出一个全新版本的郑大才搭上211的末班车。

到了二十一世纪,河南的高教劣势并未随着千禧年的到来扭转,开局就是龙子湖事件的暴击。

后来的故事剧本同样不是那么友好,就连引进外地名校搞合作办学这种常规操作,也遭到“稀释名校品牌资源”的否定。

河南各界时常奔走上书请愿,河南学子在日复一日的抓狂中重复前人的困境。

即便河南的高教近年在领导层的加码努力下举得了诸多进展,双一流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面临着一个骨感的基本面。

全国第一的考生数量,以及156所本专科院校中主力却多为二本、民办高校和职业院校。

很多外省人不理解河南人关于高考的执念。

作为一个人口和农业双重buff叠加的大省,读书是很多河南家庭试图摆脱土地羁绊的朴素理想,一个实现鲤鱼跃龙门成本最低的机会。

这也早已在亿万河南人民心中形成了路径依赖。

因此,你会看到那些为了高考五点就在学校上自习的人,那些为了高考复读一年又一年的人,那些因为高考不如意大学里又发奋考研的人。

高考已经成了河南人民一场集体大型PTSD。

魔幻的是,这些关于高考的执念,也会引来一片天龙人“占便宜”的冷嘲热讽。

0 阅读:0

米米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