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不配有梦!

米米宅 2023-10-11 00:58:04

1

眼下一切,皆为反噬!

古典小说里经常说,种得什么因,就会结什么果!

从2021年开始,中国经济便有官方定义的三大冲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

关于经济解释,你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精准的概括。

三个短句,十二个字,便囊括了一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现状和基本面。

而到了今天,这三大冲击已经具体表现为此刻经济系统有三件重要的事正在同时加速发生:

1. 汇率持续贬值

2. 地方债务违约

3. 房地产萎靡

这三件事将是今年,最核心、影响也最大的三大问题。

它们之中,按序号来说,1关系着出口经济,3关系着国内经济,2则关系着社会整体运行。

所以,无一例外,都是底层架构。

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三大底层架构一起陷入了不可言说的时刻。

事实是,最近的市场现状和政策预期的剪刀差在不断加大。

救市政策越来越积极,也越来越扩张,但是结果呢,预期却并未好转,并且还在不断下行。

所以,最近一年多以来,国内最红的经济学理论,是来自日本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其内涵是,当家庭财富过于绑定楼市时,楼市的涨跌预期彻底绑架了家庭的财富预期,并直接影响着经济循环的龙头——消费。

在楼市触底后,经济也随之下行,这个现实让很多人开始才能重新思考,楼市对于经济的现实意义。

这也导致了眼下最为沸腾和最为混乱的舆论现状,有的人主张赶紧救楼市,必须大力救;有的人主张楼市好不容易抑制下去了,千万不能救。

但也有人说,都这个时刻了,还在讨论救市对不对,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可是,我们明显的可以看到,看空楼市的人在压倒看多的,市场预期有可能深层次下坠;这也导致监管层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坚定救市的声音。

这是因为民间预期和政策动向一向是反比的。

但问题在于,当总体预期一旦形成,想要强行扭转,并不容易,甚至需要下更大的力气。

而今天民间对楼市的普遍化看空是如何形成的?为何会如此?

是什么让民间对于楼市充满怨言?

也许,我们只有先搞清楚这些,才能知道今天之所为为今天,到底因何而来?

2

事实正是如此,民间对于楼市的怨怒,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深过。

如果拉长周期看,应该和两次大行情有关。

第一次是2015到2018年。

2015年开始的全国救市,用的是货币化安置。

诞生了楼市历史上第一次的全国性普涨,2015年到2017年整整三年,无论主城还是远郊,全部大涨。

在此之前,国内只有一些专业的炒房客,都是小团体和小范围,流动在几个核心城市来回买。

但是这一次,让几乎所有人都具备了全国性的楼市视野和投资格局。全民炒房从此诞生!

第一,所有人都知道了城市和城市之间会有时间差,而这个时间差就是进场套利的机会。

第二,楼市的暴涨,可以让财富的升值如此容易。

所有人开始对暴击意识根深蒂固。

所谓暴击,就是资产的裂变。小变大,一套变三套,从百万变千万;所有人都想一步到位,成为人生赢家。

这导致的结果是,买低位等涨到高位,之后出手套利,成为统一的行为路径。

从逻辑上来说,这并没有错,但错的是买的地方。

5年前,很多人都喜欢买环京、环沪、环深。很多人喜欢买二线城市的近远郊。

他们的认知基础是:

这里和主城相比,有着巨大的价差,房价很便宜,将来一线大涨时,会带动升值,有很大的暴击的机会。

但在几年后,这些地方集体出现了三种特征:

不能出租,这导致回报率基本为0。不可销售,这导致流动性基本凝滞。不能自住,这导致这些房子一无用处。

这三点特征,不分城市,不分一线二线,全国如此。

最大的负指向是,它们阻断了楼市正常的换代和升级。

比如说,卖掉远点的房子,买主城的房子;卖掉小房子,换大房子。

这是不断上行升级的一级高于一级的楼市置换路径。

但这一切都被阻断了。

如今看来,这几乎等于是竭泽而渔。

很多原本有购买力的城市中产因此而被圈的死死的,无法脱身。

楼市的第二次暴涨是在2020年5月到2021年7月。

很多人都想不到,这一个阶段行情的猛烈程度,会远超过2016年,也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大周期。

但是,这一波行情覆盖的城市并不广,远远比不上2015年的棚改货币化的全国普涨,导致很多人都没有感觉到。

强悍的数据揭露的最真实的真相。国内房地产在2021年迎来了巅峰的18万亿成交金额,这是楼市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数据,也是未来也不可能再有的成交数据。

具体到城市细节,会夸张到什么程度呢?

北上深广就不说了,只能次能级城市。

因为库存巨大、竞品太多,已经成为开发商资金重担的郑州北龙湖,都开始了疯狂出货。

有的项目1000万的豪宅一天能出12套,连5000万的豪宅都能一个月一套了。

而实体经济重镇的东莞,更是在2020年一年平均涨幅29%,超过深圳,冠绝全国。

很多城市一直到今天,基本都在价格连跌、回调修复2021年涨价的后遗症。

3

结果是,

2015年到2018年的第一波暴涨,困死了中产和刚需;

2021到2022年的第二波暴涨,困死了中产。

这两波挣钱的人多吗?很多很多。

但亏钱的人更多。

说白了,从2016年开始,大量之前从来没有地产投资,不懂经济学原理的人盲目进场,自以为是的胡乱操作,最终导致了今天的一切。

眼下一切,皆为反噬!

中产就这样困在了山顶,上不去,下不来。

山顶的风又大,只能自己抱臂取暖,噤若寒蝉。

这就是眼下最真实的现实!

0 阅读:7

米米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