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记忆:酷暑中,在广元米仓山峡谷,寻一缕清凉的山风吹过

青林知青 2022-08-08 11:15:44

峰壁耸千仞,潭隐绿一溪

说来惭愧,我作为广元人,第一次听说还是数年前收到友人寄来的两斤新茶,包装上赫然印着米仓山几个大字,才知道我们广元也有好茶,继而又知道了一个稍显小众化的旅游景点——米仓山大峡谷。

车程并不算远,出广元向东百余公里便到,记得以前写历史文章时,也曾知道这个名字,不过只知道是由陕甘入蜀的数条山道之一,混在褒斜道、子午道、金牛道、陈仓道及荔枝道这些古老的名称中,感觉很是模糊。

不过却知道,这米仓道是最难走的,但也是最近的,至少由汉中沿濂水和巴江谷道,翻越米仓山便可直达阆中或南江,可绕过天险剑门关,避免在易守难攻的关隘下鏖战,三国时,这里是蜀国猛将张飞的防区。

沿路风景很是不错,虽然明天就是立秋,但城中依旧是酷暑难耐,而顺着河流一路前行,半是绿水半是青翠,心情顿觉舒畅了许多,远山云雾缭绕,在蓝天和绿林间徘徊,所谓云蒸霞蔚,大概便专门为此而生的词汇。

层云在天穹间快速地移动,忽而便莫名地转换成一阵暴雨,迷迷蒙蒙的四周就模糊了起来,正有些惊慌的感觉时,雨又刹然间停了下来,路面干亮,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一般,看来,这山雨的脾气就是这样让人捉摸不定的怪异。

在目不暇接的美景中,不知不觉地便到达了目的地,这里按说属于大巴山余脉,我觉得称为秦岭余韵可能更合适些,这里地势险要,群峰相接,有着许多的传说和故事,如嫘祖驯蚕、黄帝迎亲、仓颉造字等等,但毕竟于正史无考,当个神话听听便也罢了。

史载,这里是远古时“西陵国”和“岐舌国”等氏族部落的活动范围,方国时被称为“巴方”,于此不远处有个截贤岭,据说是萧何韩溪河月下追韩信之处,只是可信度几何亦是无处考证。

这里是古代秦巴间重要的物资通道,当然也是重要的盐路和茶路,如果说得更远些,还是连接南北丝绸之路的重要商道。

当地人一般将此唤作龙潭子,因里面的一条溪水形成的几个水潭而得名,两岸的岩壁上,俱是层层的薄层砂板岩,所以沿溪行走时,时常能看见石壁间的缝隙,奇怪的是,在一处凹进的石壁间,插着许多的木棍,看了介绍我不禁有些迷惑了起来。

边上的牌子上写道,这里叫“撑腰崖”,这些短棍是为了生活和生产出行时指路所用,另一说法是为了出行方便,将挡道的乱石树枝拿走移开,避免孩子绊倒受伤云云。

这一看就是打胡乱说,那枝枝向天指地竖着的木棍,要将人们引向何方?难道要上天入地不成,即使要防止人摔跌,直接丢进旁边的溪中岂不省事,可见其解释是纯粹的无稽之谈。

不管其寓意如何,为亲人或自己祈福肯定是最重要之目的,就如同藏区随处可见的玛尼堆,以及蒙古草原上那座座“敖包”一样,这用脚后跟都能想明白的道理,如何解释得那般地庸俗又不通。

继续沿溪前行,天空便很突兀地狭窄了起来,这里唤作“一线天”,几乎不见了天日,周遭俱被湿雾锁定,石阶湿漉漉的,青苔密布,那壁沿上的水滴不时地打在身上,同晴空地处骄阳似火的暴晒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随着阵阵寒意袭来,将整个通道包裹得严严实实,梯滑曲折,曲径通幽,峭壁上藤萝交织,布满了苔藓,和着空气中弥漫着的幽幽清香,也让人感觉到在凉意中的惬意。

走出一线天,顿有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豁然开朗”之感,此时虽不是观景的最好季节,看不见那五彩缤纷的色泽,但漫山遍野的翠绿,一个个溪水形成的水潭如珍珠般,串起了一路的清凉。

踏着忽上忽下的阶梯前行,不远处便到了大峡谷的主要景点,那就是潜龙十八潭,潭清水冽,阴翳蔽日,不大的溪水在仄滑的水道中瞬间变得壮观了起来。

伴着阵阵的轰鸣声,水也显得壮观了许多,犹如万马嘶鸣般地从天边袭来,原来似乎有些腼腆的作派荡然无存,在层层镂空又重叠的石层中时隐时显,那因空洞而形成回响的溪水,就如同一条不羁的巨龙腾跃于山谷间,又忽而入地潜行,在神秘和威严中呼啸而下,动感十足。

溪边那宽阔的山石巨大又平坦,在绝壁的衬映下,远远望去,人显得很渺小,在石上小憩,观云卷云飞,听飒飒的山风吹过,颇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感,让人顿时有了一种对枕云听泉,溪山悟道的冲动。

溪水泠泠,鸟鸣啾啾,在这里,人的感觉是一种空蒙的混沌状态,看着那被山水冲击得百孔千疮的谷底,你定会为水的冲噬力量所震撼,也能于老子哲学中,对“水”的特质和精神,领悟得会更加深刻。

移步换景,幽趣无穷,神清气爽地一路行来,不觉中已是夕阳衔山的辰光,到了回去的时候了,不得不告别这山美景幽之处而踏上归途,回首这令人难忘的美景,作为广元人,一股自豪感油然升起。

在回程的路上,石壁上,一幅不知何时从扬州郑板桥纪念馆中拓得来的“难得糊涂”四个大字映入眼帘,顿觉大煞风景,瞬间便理解了一个词,什么叫作“不伦不类”。

因为,我实在不知道与这水秀泉灵毫无关联的句式会出现在此处,想了半天也没有结果,悻悻然地将一股怨气发泄在景区管理者的无知之上。

苍山一抹穿越千年等候,溪水万道勾勒一种乡愁;再见了,米仓山,这里飘过多少猎猎战旗,走过多少迁人骚客,幽谷里,见证了多少马帮披星戴月的身影,山风中,听过多少那背二哥粗犷的山歌,经年流转,千古不绝,于今,借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气韵,我不忍地挥挥手,深情道别……

0 阅读:28

青林知青

简介:三线子弟下乡知青待岗工人,打工归来一支秃笔聊伴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