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财经观察|呼吁多年,中国开启网络虚拟身份保护国家核心数据

半张 2024-08-04 18:38:32

近日,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举措对于强化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推进并规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应用、加快实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征求意见稿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国家将根据法定身份信息,依托统一建设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为自然人申请网号网证及身份核验提供服务。其中,网号是指与自然人身份信息一一对应、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网证是指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网号、网证可用于在互联网服务及有关部门、行业管理、服务中非明文登记、核验自然人真实身份信息。

长期以来,中国网络实名制面临诸多挑战和复杂情况。如许多网站由境外控制,其底层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存在诸多博弈。相比之下,美国网络采用匿名制,而中国为实名制,且此前数据出境问题经过多轮协商,最终部分数据撤至香港。此外,网络虚拟身份证在欧洲早已实施,但在中国推进过程中,公安部相关研究所存在利益分配等问题。

网络身份认证涉及生物识别等领域,具有巨大利益。若实施虚拟身份证,可能导致部分研究所的相关研究产品作废。同时,网络虚拟身份证可能带来一人多号的情况,影响网络平台大数据的统计效果。

在网络身份管理方面,中国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美国允许一人拥有多个不同的身份号,且信息不透明,而中国此前为管理方便,将驾照号、社保号、纳税号等与身份证号统一,导致信息透明,存在数据被获取的风险。此前韩国曾更改身份证号,但成本巨大。中国若要更改,成本也会随人口增加呈指数增长,且涉及房产、银行、学历等众多证明的修改,难度极大。

如今,中国在网络身份管理方面虽已行动较晚,但亡羊补牢,总比不补要好。即便开始实施,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若更改身份证号,是否能解决过往信息已被获取的问题,以及如何确保新号的使用规范等。对于未来酒店登记等场景能否使用虚拟号,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0 阅读:35

半张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