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进入教材的变迁史,微妙变化,耐人寻味

文学私秘 2023-08-30 23:07:19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目前使用的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可谓是源远流长,几乎与共和国诞生时间不相上下。

这篇课本的最早出处,是刊登在1951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第1版上的《我们伟大的祖国》图片报道中的文字说明。

其内容如下:

我们伟大的祖国

江西瑞金沙洲坝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根据地的中心。毛主席在这里领导革命的时候,曾亲自率领当地人民进行生产,修筑水井。当地人民现在在水井旁立了一个木牌,上面写着:“吃水不忘开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很快,《初级小学国语课本》第三册于1952年2月的版本里,收入了课文。

这套教材实际上是建国后人教社出版的第一套语文教材。

这套教材值得一说。

它不是由人教社组织编写的,而是在两个来源的基础上改编的。

一个来源是是由上海临时课本委员会编写的。它的最早版本是1949年7月由上海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因为上海在华东,又称为华东版。

华东版1950版

另一个来源是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编写的版本,又称为华北版。

华北版原版

这两个版本,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收用,作为首套人教社的语文教科书,全国统一发行。

这个版本体系,收归人教社之后,不断进行修订。

每一次修订,导致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变异。

我们重点关注一下,《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篇课本是何时出现在这一个版本中的。我们重点关注的是第三册的变动情况:

1950年12月,第三次修订原版。这一个版本里,没有《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因为《人民日报》尚未刊登“挖井人”的报道。

1950版

1951年3月,第四次修订原版。这一个版本里,同样没有《吃水不忘挖井人》。因为1951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才报道“挖井人”的报道。

1951版

1952年2月,第五次修订原版。这一个版本里,首次出现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另一个版本《吃水不忘开井人》,这也是这篇课文首次进入教材。

从1951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首次刊登《吃水不忘开井人》的相关素材,到1952年2月版本的教材中,正式出现《吃水不忘开井人》的课文,在时间线、逻辑线上是毫无违和感。

我们看一下《初级小学国语课本》第三册中的《吃水不忘开井人》一课的内容:

江西瑞金是革命的老根据地。毛主席在瑞金沙洲坝领导革命的时候,亲自率领人民进行生产,开凿水井。现在,当地人民在这个水井旁立了一个木牌,上面写着:“吃水不忘开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可以看出,这篇课文与《人民日报》的报道非常接近,明显是从报纸上的图片报道脱胎而来的。

我们比较一下,两者的异同:

《人民日报》:江西瑞金沙洲坝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根据地的中心。

52版课本:江西瑞金是革命的老根据地。

《人民日报》:毛主席在这里领导革命的时候,曾亲自率领当地人民进行生产,修筑水井。

52版课本:毛主席在瑞金沙洲坝领导革命的时候,亲自率领人民进行生产,开凿水井。

《人民日报》:当地人民现在在水井旁立了一个木牌,上面写着:“吃水不忘开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52版课本:现在,当地人民在这个水井旁立了一个木牌,上面写着:“吃水不忘开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这个课本里的插图,完全是对《人民日报》上刊登的照片的复刻,人物造型及环境背景几乎是一模一样,因为太过真实,反而没有美感。

建国之后的首套语文教材的课文与插图,高度雷同于《人民日报》上的图文报道,也变相地证明了,《吃水不忘开井人》的课文,的确是根据《人民日报》上的报道改写的。目前教科书上,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文下的注释是准确且可靠的,是经得起审视目光的扫视的。

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二套语文教材里,有没有《吃水不忘开井人》这一课。

第二套教材1951年编写,1952年出版,课本名称叫《小学课本:语文》(与第一套版本相比,没有“初级”两字,且国语改成语文)。这是为了适应五年制小学学制而编写的教材,但因为这个制度并没有推行,整个教材只编写了1-3册,就停了下来。

在第二册里,我们看到第36课就是《吃水不忘开井人》。

课文如下:

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住在瑞金沙洲坝。他很关心人民的生活,领导沙洲坝人民开了一口井。

解放以后,沙洲坝人民在井旁边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吃水不忘开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课文的内容,较第一版有较大的变动,用语更适合二年级孩子的阅读习惯,减少了四字语汇。

插图也脱离了上一版对图片新闻的亦步亦趋的摹画,且对人物的身份作了明确的概定,最明显的是人物的衣着有了较大改变,挑水的农民头上画上了头发,而不是上一版看起来很硌眼的光头造型。

1952年9月15日《中国少年报》上登载的诗歌

1954——1955年,人教社首次组织编写(而不是前二套的改编)的《初级小学课本:语文》教材开始启用,这是第三套语文教材。这套教材里的1-3册,就是在上一版的基础上修订的,因此,《吃水不忘开井人》也保留进了这一套教材,放在第二册第36课。

在这套教材每一年度出版的课本版权页上列出了版本递进情况,我们对各个年度的版权细节作一个逐年罗列,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看一看:

1952年11月,第一版。(实际上就是指明了第二套教材是本套第三套教材的源头。《吃水不忘开井人》放在第36课,与第二套教材的编排是一样的。)

1953年版:实际上,第二套教材就没有这一版。因为教材编写停下来了。

1954年5月三版,《吃水不忘开井人》放在第24课。

1954年版

1955年4月第四版,《吃水不忘开井人》依然放在第24课。

1956年1月,是用上一版本重印的,课程排序没有变化。

第四套语文教材于1961年启用,即为《十年制小学语文教材》。

《吃水不忘开井人》出现在第二册第2课,课文如下:

第五套语文教材于1963年开始启用,但因为文革开始,这套教材只出版了6册。《吃水不忘开井人》出现在第二册24课。

1963年版

这套教材的插图有了明显的变化,挑水人没有了头巾,更像一个青年农民。整个插图与上一版的人物布局是相似的,但显然是经过了重新绘制,线条看起来更加柔和,富有美感。

文革期间《吃水不忘开井人》继续出现在课本中。

文革北京版

上海文革版

第六套教材是1978年2月出版的,这是文革后编写的首套教材。但是在1981年第三版中,却被删去了。

1978年版

网上可以搜索到2009年09月25日发表在《赣州晚报》上的一篇文章“最经典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是集体创作”,文章提到:

——赣州晚报刊发《是谁写下“中国最经典的课文”?》,在全国率先呼吁社会各界帮助寻找小学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作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赣州晚报对此进行连续跟踪,报道了有关蒋德舜、梁俊英、张荣杰等的相关消息,并到江西省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两个多月来,共发表报道10多篇。期间,《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对此新闻进行转载和报道,一场寻访活动在全国展开。——

该文认为:

——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最早登在1952年小学课本语文第二册第36课。从记者拍摄到的课文来看,当时文字还采取竖排,且为繁体字,课文标题为《吃水不忘开井人》。全文除标点外共77个字,共两个自然段,比现在课文的100个字还简短。

记者翻阅了当时低年级段的其他几本语文课本,发现里面的课文都未署作者名,只在课本的封面上标有参与课文编写的编辑和插图作者。1952年小学课本语文第二册是1952年11月原版的,1952年12月北京初版。其背面的封面上写着当年的编者是丁酉成、朱文叔、张翠英等,绘图者有孙全洁、蒋德舜等。——

显然,赣州晚报溯源到这篇课文进入教材的时间是1952年出版的第二套教材,但实际上,我们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早在第一套的教材里,就出现了《吃水不忘开井人》。

人教版教材1995版

现在部编本教科书能够将《吃水不忘开井人》追溯到《人民日报》上的一篇图片报道,非常之不易,也基本解开了《吃水不忘开井人》的来源之谜。

而《人民日报》上的图片报道的摄影与文字作者,并没有署名,如果对《人民日报》的报道进一步夯实作者的话,那么,《吃水不忘开井人》的真正作者也就能浮出水面了。

但是,《吃水不忘开井人》得以流传的原因,是它传递的非常鲜明的时代信息,《人民日报》最早的图片报道,以极精简的文字与图像传递出了那份厚重而深沉的历史信息,远比连篇累牍的长篇大论更能反映出一个伟大团队的内涵与本质。

这就是这篇课文与它的内在精神从没有远离我们的原因。

2 阅读:226
评论列表
  • 2023-09-15 23:04

    如今的小学课文那些插画、文章都是些啥,看到就让人来气,这些祸害祖国花朵的修书者,最该千刀万剐

文学私秘

简介:文学是人学,关注人类的所有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