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隐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自遣》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现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颓唐情绪,其中未必不含一点愤世嫉俗之意,反映了旧时代知识分子一种典型的人生观。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句话表达了罗隐对于人生的无奈和悲观,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及时行乐,不要过于担忧未来的事情。
罗隐是唐代文学家、诗人、辞赋家。他的一生有过许多经历,其中包括入湖南观察使于瑰幕,任衡阳主簿,后为淮、润诸镇从事等。他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最终于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去世。
在《唐才子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印证了罗隐科举考试不中的经历。故事中提到,罗隐当初以寒士身份赴举,结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个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十二年后他再度落第,又与云英不期而遇。见她仍隶名乐籍,未脱风尘,罗隐不胜感慨,写了一首诗赠给她,表达了屡试不第、不遇于时的悲愤之情。这首诗就是广为传颂的《赠妓云英》
《赠妓云英》的创作背景也值得一提。罗隐一生怀才不遇,屡次科场失意。此后转徙依托于节镇幕府,十分潦倒。罗隐当初以寒士身份赴举,路过钟陵县(今江西省进贤县),结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个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约莫十二年光景他再度落第路过钟陵,又与云英不期而遇。见她仍隶名乐籍,未脱风尘,罗隐不胜感慨,更不料云英一见面却惊诧道:“怎么罗秀才还是布衣?”,罗隐便写了这首诗赠她
黄巢起义爆发后,罗隐深感时局动荡,于是隐居于九华山,专心研读经史子集,以求修身养性。后来,他归依了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在任职期间,罗隐积极推行改革,提倡节约、勤政和廉洁奉公。他还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亲自主持修建学校,并为学生授课。他的治政理念深受百姓欢迎,被誉为“江南第一才子”。
然而,由于官场斗争复杂,罗隐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他曾多次被贬谪到边远地区,甚至被流放到岭南。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相反,他在流放期间仍然坚持写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
最终,罗隐在910年去世,享年78岁。虽然他的仕途并不平坦,但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却得到了后人的广泛认可和赞誉。他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