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贾诩病重将亡,临死前告诫子孙切勿站队,26年后全族幸免于难

青文评过去 2024-11-05 05:49:28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不仅名将层出不穷,更是有文臣谋士无数。

这其中有一个人最特别,那就是贾诩。他是唯一一个被后人冠以“毒士”外号的人。因为他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大手笔。以至于到了后世,他的名气不比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人小。

然而,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贾诩在临终之际告诫子孙:朝堂上的事情少掺和,更不要站队。

正是这一告诫,使得其子孙在26年后躲过一场劫难。

乱世奇才

贾诩出身贫寒,早年颠沛流离,就为了找份差事养家糊口。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都声名不显。

在当时,只有一个叫阎忠的名士看好他。阎忠曾说:“贾诩此人不简单,他的才能不输给陈平、张良。”

事实证明,阎忠很有眼光。自从投奔董卓后,贾诩的才能开始显露出来。他不出手则已,一旦出手,必定对当时的局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董卓掌控东汉朝堂后,招贤纳士,来壮大自己的势力。贾诩当时还在为生计发愁,于是便毛遂自荐。至于原因嘛,董卓实在是给的太多了。

当时的贾诩就是这么实在,毕竟他还在为了养家糊口而挣扎着。

在董卓那里的好日子没过多久,董卓就被吕布给干掉了,董卓的部将一哄而散。贾诩一看,我这好日子还没过几天呢。于是他忽悠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成功说服他们率军打回洛阳。

李傕、郭汜顺利掌控朝廷,贾诩也因此得到重用。不过贾诩很快便发现李傕、郭汜不靠谱,因此不想掺和朝堂上的是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再也没有献过一计。

后来李傕、郭汜互相攻伐,朝堂也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的。贾诩一看,这日子没法过了,于是他选择离开,投奔了同乡段煨。

只可惜段煨这人疑心病很重,他表面上敬重贾诩,背地里却担心贾诩夺了自己的兵权,因此处处提防。

贾诩何许人也?虽然段煨极力掩饰,贾诩一眼就看穿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于是他离开段煨,转而投奔屯军南阳的张绣。

在张绣夺取宛城后,贾诩总算能过上几天安稳日子了。毕竟张绣与刘表结盟,刘表实力强劲,一般人哪里敢打刘表盟友的主意?

可惜仅仅过了一年,贾诩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因为曹操来了。在贾诩的劝说下,张绣选择了不战而降。

可惜谁也没想到,曹操一得意,老毛病犯了,竟然惦记起张绣的婶婶。正所谓“叔可忍婶不可忍”,张绣愤而起兵反曹。

有意思的是,正是因为此事,让他和曹操结下了不解之缘。

归附曹操

曹操虽然成功逃了出来,但是折损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心腹大将典韦。

这还没完,曹昂的死,使得曹操的妻子丁夫人和他闹起了别扭。此时的曹操别提有多烦心了。

这也使得他对张绣的怨恨不断加深,甚至说出了“不杀张绣,我誓不为人”的话。

第二年,曹操卷土重来。这一次他率领了更多的军队,打算彻底将宛城给踏平。结果,开战没多久,曹操就接到许都的急报。原来袁绍趁着他大军在外,打算突袭许都,夺走汉献帝。

曹操一下子慌了神,和汉献帝比起来,张绣根本算不了什么。他即刻下令撤军。

结果就在这时候,贾诩出手了。张绣采纳贾诩的建议,大败曹操,大胜而归。这一战,也使得张绣对于贾诩的佩服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打定主意:以后只要是贾诩的主意,他一定照办就行。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曹操和袁绍都派人招揽张绣的时候,他会听从贾诩的建议,投奔曹操。

张绣投奔了曹操,这贾诩自然也就成了曹操的手下。

只不过到了曹操这里后,贾诩突然像变了个人一样。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起来。每逢大事,他都是一言不发。如果曹操点名要他说点什么,他也都是敷衍了事。

比如官渡之战前夕,曹操就曾问计贾诩:“先生,你看我想要战胜袁绍,这仗该怎么打?”

结果贾诩却顾左右而言他,说道:“丞相把心放肚子里好了。袁绍在精明、勇敢、决断、用人四个方面都不如你,这仗还没开始打,你已经胜券在握了。”

曹操听完,只得一脸苦笑地离开了。

到后来,贾诩干脆闭门不出。除了上朝,他压根不和其他同僚接触。对于贾诩如此不合群,自然有人感到不满。这些人经常在曹操面前恶语中伤,但是曹操却不以为意。

事实上,贾诩的表现正合曹操的心意。曹操生性多疑,对于“毒士”贾诩,他是很忌惮的。如果贾诩过多展露才华,而且合群,那么迟早会卷入朝堂的纷争之中。以贾诩的性格,一旦他出手,曹操都不一定能承受后果。

所以,在曹操看来,贾诩现在这个样子最好了。

其实,贾诩正是一开始就看透了这些,才选择闭口不言,疏远同僚的。

只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贾诩想要置身事外,有些人却不乐意。

有一次,又有人诋毁贾诩。不过这次这人动了些脑筋,他告诉曹操:“大王,我发现这贾诩看上去不与朝臣往来,其实他暗中有接触您的儿子曹丕。这贾诩怕是在暗中支持曹丕。”

曹操闻言,脸色立刻阴沉起来。对于曹植、曹丕之争,他心知肚明。他也一直在二人之间摇摆不定,无法下定决心。他允许曹操、曹丕争夺世子之位,却很忌讳大臣参与其中。因为那样会引发曹魏的内耗。

他派人一查,曹丕前不久确实去见过贾诩。于是派人将贾诩叫来。

说实话,贾诩也是够倒霉的。曹丕找到他,是问计该如何战胜曹植。贾诩不想参与到这两兄弟的争斗,于是随口敷衍了几句,就将曹丕打发走了。

他贾诩不想惹事,就想安稳过日子。既然事情偏偏找上他,他也只能久违的“露一手”了。

面对曹操的质问,贾诩沉默许久。最后才幽幽开口道:“大王这番话,让我想起了袁绍和刘表。”

曹操是个聪明人,立刻明白了贾诩的意思。袁绍和刘备,在选定继承人一事上摇摆不定,最终酿成大祸。

袁绍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互相争斗,让曹操捡了便宜。刘表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也是互相争斗,这才便宜了曹操和刘备。

贾诩这是在提醒曹操,应该尽早立世子,以免夜长梦多。而世子一旦确定,大臣们也就不会再参与其中。

正是因为贾诩的这一席话,使得曹操下定了决心。虽然他很偏爱曹植,但是曹植这人太不靠谱了。以大局为重,世子之位应该由曹丕来坐。

就这样,贾诩仅凭一句话,就帮助曹丕战胜了曹植。曹丕继位后投桃报李,加封贾诩为太尉,位列三公。

明哲保身

虽说当上了三公,但是贾诩的行事作风依旧没有改变。还是主打一个低调、生人勿扰。

朝堂上的是是非非,他不去参与,也不想参与。以至于不少人都忘了朝堂上还有这么一号人物。

但是这并非表示他对外面的事情都不闻不问。有一次,曹丕私下咨询贾诩,他想出兵,应该先攻打东吴,还是先攻打蜀汉。

贾诩帮他分析了魏蜀吴各自的情况后,说得头头是道。最后,他建议曹丕先休养生息、安抚百姓。当时曹丕志得意满,没有采纳贾诩的建议,执意出兵攻打东吴。结果损失惨重。

此时,曹丕才知道贾诩的老谋深算,后悔道:“我当初真应该听取贾诩的建议。”

此后,虽然贾诩依然少言少语,但是曹丕对贾诩反而更加敬重了。

黄初四年,贾诩去世。临终之际,他将几个儿子叫到身边,交代道:“我去世之后,你们一定要为人低调。切勿参与到朝堂的纷争中去,更不要去站队。很多事情连我都看不清,更别说你们了。一旦站错队,那就是我们贾家的灾难。”

贾诩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听从贾诩的告诫,一生低调做人,与人为善。从不参与朝堂上的是是非非中去。

所以当司马懿夺取曹魏大权,对朝堂上展开清理的时候。无数大臣受到牵连被处死,但是贾家上下却安然无恙。即使到了东晋,贾家依然是朝堂上的高官显宦。而这一切,都是源于贾诩的先见之明。

参考资料:

《三国志》

《晋书》

0 阅读:66

青文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