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男孩被俘虏后,淡定地对朱元璋说:你别杀我,我能统一蒙古

青文评过去 2024-11-10 05:26:41

洪武三年,大明的朝堂上正发生着神奇的一幕。

一个八岁小孩大声对着朱元璋说道:“陛下,你若杀我,会后悔一辈子的。我若回去,必定统一蒙古,让蒙汉重修旧好,再无战乱。”

大臣们闻言,全都高呼:“陛下。万万不可呀?莫要放虎归山。还是趁早将其处死,以绝后患为妙。”

然而朱元璋沉思良久,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放人。大臣们对于朱元璋的决定很是不解,只有刘伯温暗自感叹:陛下这招实在是高明!

那么朱元璋为何要这么做?这个孩子的结局又是如何?他是否如他说所统一蒙古,让蒙汉重修旧好呢?

朱元璋的意外收获

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明。此时的元朝并未灭亡,而是在元顺帝的率领下,依然占据着半壁江山。此时的朱元璋,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横扫元朝残余,使大明真正成为大一统王朝。

为此,朱元璋接连发动数次北伐。就在登基当年,明军在徐达的率领下进逼元大都。明军还没到,元顺帝就望风而逃。一天远遁几十公里,可谓是神速。

但是明军不依不饶,第二年,在常遇春的率领下再次出兵。这次他们的目标是元顺帝所在的元上都。可惜元顺帝再次展示了他惊人的逃命技术,常遇春派出数百精锐,日夜兼程追击,也没能追上元顺帝。

虽说明军捷报频传令人欣慰,但是元顺帝像泥鳅一样滑不留手,让朱元璋十分郁闷。以至于到了洪武三年,明军再次出兵的时候,他特意交代:“这次务必将元顺帝送到我的面前。”

这一次,明军可谓是精锐尽出。徐达、冯胜、李文忠三大名将一齐出兵,兵分三路攻打元军。要不是常遇春刚结束一场大战,正在休整,朱元璋肯定会把他也派出去。

明朝这边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可惜依然让元顺帝给跑了。不过这次也不是没有收获,因为元顺帝为了逃命,将自己的家眷全都丢下,用来吸引明军的注意力。

他的后宫嫔妃,以及大大小小的皇亲国戚全都成了明军的俘虏。

这其中有个八岁的小孩尤其引人注意。此子名叫买的里八剌,乃是元顺帝的孙子,太子爱猷识理答腊(也就是后来的元昭宗)的儿子。如果不出意外,等元昭宗继位后,他就是太子。

虽然这次没能抓住元顺帝,但是好歹抓住了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也算是能给皇帝一个交代了。于是,买的里八剌被大臣们火急火燎地送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放人才是最高明的选择

一开始听说元顺帝又成功脱逃的时候,朱元璋气得摔坏了好几样物件。他生气地说道:“这群笨蛋,这点事情都办不好。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让元顺帝给逃掉了。”

但是当他看到买的里八剌,以及元顺帝的玉玺后,立刻转怒为喜。买的里八剌前面已经解释过,他是元朝未来的太子人选。如果顺利的话,他将成为元朝的下下任皇帝。既然抓不到现在的皇帝,抓个未来的皇帝也算凑合。

至于那元顺帝的玉玺,就让朱元璋更高兴了。在古代,皇帝玉玺的意义有时候还要超过皇帝本人。比如秦始皇当年的玉玺,就一直被后世皇帝所惦记着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一直觉得自己这皇帝当得名不正言不顺。此时得到这玉玺,也难怪他会如此激动。

朱元璋也有意思,在收下玉玺后,竟然当着买的里八剌的面,和群臣开始商讨如何处置他。

大臣们看法分两种。其一,是以中书省左丞杨宪为首的大臣,他们认为应该在太庙搞个什么“献俘礼”来。

所谓“献俘礼”,其实就是当年金国对宋钦宗、宋徽宗做的那些事情,类似于“牵羊礼”。只不过大明好歹是中原王朝,做起事情来自然比金人要文雅一些。但是其本质是一回事。

这个建议直接被朱元璋给否决了。

朱元璋的意思是,大明新立,大明的治下还有不少人惦记着元朝。更是有不少归附的元朝旧部。现在要是搞出这么个所谓的“献俘礼”,那不是往死里得罪这些人?指不定会因此出现一系列叛乱。

朱元璋直接告诉杨宪:“你这就是个馊主意,以后别再提了。”

这边刚否定了杨宪的建议,立刻有大臣跳出来,说道:“陛下,我们与元朝不共戴天。既然迟迟抓不到元顺帝,那就拿他的孙子祭天得了。”

其他大臣闻言,纷纷附和。

这时候,朱元璋突然对着买的里八剌问道:“你看,我的大臣们都提议要拿你祭天。你说朕该不该听他们的建议呢?”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朱元璋这是演的哪出?别说对方只是一个八岁小孩,即使他是个成人,这朝堂上也没有他说话的地方。

更让大臣们惊讶的是,这小孩竟然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杀了我,将是你最大的损失。我祖父只知道逃,现在元朝群龙无首。不如放我回去,统一蒙古,到时候我必定让蒙汉重修旧好。”

这哪里像是一个八岁的孩子能说出来的话?一时间,朝堂上鸦雀无声。

过了一会,有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听信他的话。年纪轻轻就能花言巧语,如果让他返回蒙古,必然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臣建议即刻将其处死。”

紧接着,是一个个大臣站出来,清酒将买的里八剌处死。

朱元璋沉默了半晌,悠悠地说道:“处死他容易,但是那样大明可就亏大了。传我旨意,给他松绑,让他在宫里住下。等他成年之后再送还蒙古。”

大臣们闻言,纷纷请求朱元璋收回成命。唯独刘伯温站在那里,一言不发。他在行踪暗自感叹道:“陛下这招实属高明。我都有些自愧不如了。”

那么,朱元璋这招高明在哪里呢?关键就在于将买的里八剌留在大明的这几年。

在这几年里,朱元璋可以派遣大儒轮番教导买的里八剌,让他接受中原传统文化。同时,也让他知道明朝的强大。

此举,就是要让买的里八剌深受汉化,对大明心生畏惧,不敢与大明为敌。这样,等他回到蒙古,自然会真心实意地与明朝交好。

就算买的里八剌返回蒙古后背信弃义,那也没事。

此子小小年纪就能语出惊人,可见长大后必定是人中龙凤。让他回去,他怎么甘心久居人下?元顺帝原本就与太子在争权夺利,如果再加入个野心勃勃的买的里八剌,那元朝内部岂不是更加混乱?

到时候大明就可以趁机出兵,一举将元朝这个心腹大患给解决掉。

这一步步算记下来,不管怎么样,对于大明都是有利的。这也就是为何刘伯温称赞朱元璋高明的原因。

买的里八剌的结局

虽然大臣们极力反对,但是朱元璋并没有改变主意。他赐封买的里八剌为崇礼侯,并积极使其汉化。然后于四年后,送其返回蒙古。

然而买的里八剌返回后,便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就仿佛根本不存在这个人一样。

元顺帝去世后,元昭宗继位。元昭宗去世后,天元帝继位。

这位天元帝并非买的里八剌,而是元顺帝的儿子,元昭宗的弟弟。这位天元帝十分敌视大明,处处与大明作对,双方为此爆发了多场大战。当然,结果都是明军大获全胜。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买的里八剌返回蒙古后的情况。

他回到蒙古后,积极巩固地位,为争夺皇位做准备。结果却因为理念不合,与自己的叔叔发生了冲突。

当然,这位天元帝也是野心勃勃,他也许早就窥视兄长的皇位。买的里八剌虽然不简单,但是他毕竟年幼,且多年离开蒙古。他在元朝的根基根本无法与天元帝相提并论。

最后,经过一番厮杀,买的里八剌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落败下来,被天元帝彻底抹去。朱元璋期待的事情未能如愿发生。

当然,也有后世学者认为买的里八剌和天元帝根本就是同一个人。但是怎么说呢?如果真的如此,买的里八剌会傻乎乎的与大明交战?整个元朝没几个人比他更清楚明军的强大。以他的聪明,绝不会做这种以卵击石的事情。

买的里八剌的死令人惋惜。如果他能继承元朝皇位。也许后面的许多战争都可以避免。那样的话,对于元朝和大明来说都是一件幸事。只可惜世事难料,即使是朱元璋也无法算到这一切的最终结果。

参考资料:

《元史》

《明史》

0 阅读:67

青文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