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妙的是一开始就别相见,这样就不会相恋了。再有就是最好别相知,如此就不会相思。
这部穿越剧在湖南卫视正式开播之后,就老是在各大电视剧榜单上头好多次占据榜首的位置,整个网络到处都是关于《步步惊心》的讨论。
《步步惊心》讲的是现代白领张晓出车祸后穿越到清朝康熙那时候,变成满族姑娘马尔泰·若曦了。然后,她不由自主就卷进了“九子夺嫡”的权力争斗里,还和皇子们有了感情上的纠缠不清,最后是个悲剧结局。
清朝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这件事,就叫做“九子夺嫡”。
这九个儿子依次是大阿哥胤褆、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襁、九阿哥胤糖、十阿哥胤峨、十三阿哥胤祥还有十四阿哥胤禵。
康熙帝到了晚年,那些皇子,由于政治方向和为人理念有差别,就组成了好几个势力不相上下的政治集团。为了能当上继承人,他们展开了中国历史上耗时最长且极为残酷的皇位争夺战。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驾崩了。在步军统领隆科多等人的帮扶下,四阿哥继承了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至此,“九子夺嫡”这件事以雍正赢了画上句号。那些和他争皇位的哥哥弟弟们,都被不同程度地整治了,差不多都落得个挺惨的下场。
康熙帝子女可不少,打康熙十一年生下长子胤褆起,一直到最后一个皇子胤祕出生,康熙帝这辈子总共生了35个儿子,其中能活下来的有24个。
皇子那么多,肯定有一部分会动皇位的心思。可皇位就一个,几十个皇子里就只能有一个幸运儿能坐上,那皇子之间为了争皇位,肯定就会互相算计,有时候还大打出手。
在那些争夺皇位的众多皇子里,大阿哥胤褆挺特殊的。
为啥说特殊?因为康熙皇帝还活着的时候,他差不多就没可能继承皇位了,被康熙皇帝给囚禁起来,就像养猪似的,打这起就远离了政治斗争的中心。
胤褆在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被削爵囚禁,一直到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去世,就这么被囚禁了整整28年。
胤褆被囚禁了好长好长时间,在这段日子里,他就只能干一件事儿,那就是一个劲儿地生孩子,结果,给爱新觉罗家族添了29个后人。
谁能当皇位继承人,这事儿就像个噩梦一样,缠了康熙帝好多年。最后还搞成父子互相残杀的局面,真让人忍不住叹气。
为啥?这是因为清王朝没有汉族帝王立嫡的那种传统。古代汉族政权的继承模式,是;。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皇位继承制度,它给封建政权的传承提供了一套基本规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政权交接时的动荡。
它,确实是有一些毛病的。就拿皇位继承来说吧,皇帝的庶子,哪怕比嫡子厉害得多,那也没资格继承皇位。
皇太极死了以后,多尔衮和豪格就皇位继承的事儿争起来了。最后,他俩达成了妥协,让才6岁的福临当上了皇帝。福临即位后,多尔衮成了“摄政王”,实际上还是他在掌权。
康熙是顺治的儿子,他对这段历史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于是,康熙坐上皇位之后,就想抛开祖制,学汉族帝王立嫡长子的做法来传皇位,把皇后生的嫡长子胤礽立成太子了。
胤礽被册立为太子后,康熙就打算把他打造成一个既有德行又有才华,既会治理国家又懂军事的未来君主。
胤礽可真厉害,才八岁,就能把四书背得滚瓜烂熟了,而且还开始学骑射之类的军事技能了。
康熙可满意了,等胤礽稍微长大些,就开始培养他处理政务的本事,还给他精心安排了一套辅臣班子。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又让胤礽留在京师,好锻炼他独立处理政务的能力。
但胤礽一当上皇太子,就急不可耐地觊觎起皇位来,慢慢就露出了马脚。
康熙二十九年,康熙正在外面打仗,结果生了重病。他怕自己这一病就好不了,赶忙召见胤礽。康熙原以为胤礽知道自己病重的消息后,肯定会特别伤心,可哪知道,胤礽脸上根本就没有一点悲痛的样子,反而是偷偷地高兴。
康熙头一回对胤礽感到失望了,气呼呼地让胤礽马上回京师。
胤礽根本没把这教训当回事儿,反倒变本加厉起来。在之后的几年里,胤礽接着胡来,还出宫去抢民女,名声越来越臭了。
康熙最不能接受的是,胤礽竟然结党营私,跟索额图那些人搞出个“太子党”,想要篡夺皇位。
康熙一直一门心思建设大一统的集权帝国,胤礽那些行为他哪能受得了,特别是在他统治的时候,要是出现朋党之争危害到皇权,那他可绝不能容忍。
康熙越发察觉到问题严重得很,只好对太子胤礽采取果决的手段,防止可能会因此出现的政局动荡。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把众皇子都分封了。这之后,胤礽就害怕自己太子的地位会不稳当,于是就跟索额图偷偷地谋划起来,想要搞一场宫廷政变,好把权力抢到自己手里。
没成想这些阴谋诡计让康熙提前给发现了。所以,康熙一点都没留情面,直接就把胤礽给废了,胤礽集团里的核心人物索额图,也被康熙弄进监狱,最后死在里头了。
康熙把胤礽这个储君给废了之后,本寻思能消停一阵儿,哪成想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皇太子的位子空出来了,这一下众皇子瞅见机会了,就又一轮接一轮地展开残酷竞争,那手段狠毒得,把康熙弄得后背发凉。
在废除胤礽的时候,大阿哥胤褆可是出了大力的。胤褆就觉得自己有了向康熙邀功的本钱,急不可耐地先冒头了。胤褆特天真地想,既然“嫡长子继承制”里的“嫡”立不了了,那康熙接下来肯定得“立长”,自己身为大阿哥,理所当然地具备成为储君的资格。
康熙对胤礽的气还没消,胤褆就想借着这个机会赶紧再推一把,他向康熙提议,干脆把胤礽给处死,绝不能让胤礽再有翻身的机会。
他甚至为康熙考虑得极为周全,对康熙讲:“现在要是想杀胤礽,皇父不用亲自动手的。”还表示要是康熙下不去手,自己能代劳。
胤褆这般急不可耐的样子,可把康熙的心伤得透透的。就在这个时候,康熙又接到密报,说是胤褆竟然想通过行刺胤礽这种手段,好让自己能稳稳地坐上储君的位子,永绝后患。
这份密报提到,胤褆身边已经聚了好些谋士,还有一些武林高手。只要胤褆一下令,他们就能偷偷摸进皇宫,去刺杀胤礽了。
步兵统领托合齐把这些消息密报给康熙的时候,康熙一下子就懵了。他压根儿没想到自己的大儿子会这么冷血,是个“乱臣贼子”。
这时候,皇三子胤祉把胤禔在家里用巫术诅咒胤礽的事儿给揭发出来了,这就使得康熙对胤禔的印象变得更差了。
于是,就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宣布把胤礽拘执起来的时候,还发了道圣旨说:“朕之前让直郡王胤禔好好保护朕,可没有想立胤禔当皇太子的意思。胤禔这人性子急,还又笨又顽固,怎么能立他当皇太子?”
没过多久,就下令把胤缇给幽禁起来,还把他亲王的职位给撤掉了。打这时候开始,胤禔的政治前程那可算是彻底没指望了。
这时候,康熙回想胤礽被废的整个事件,发现胤禔忙前忙后、上蹿下跳的。好多胤礽的罪状都是胤禔找出来并且提供的,这里头肯定有不少是胤禔在陷害胤礽。冷静下来之后,康熙又慢慢有了重新立胤礽当皇太子的想法。
可他不想让满朝的文武大臣说自己说话不算话,所以就把满朝文武都召集起来了,打算用“民主选举”这种方式选出皇太子,实际上就是想借着这个机会让胤礽再当上储君。
可康熙没想到被事实捉弄了:在这次民主选举里,皇八子胤襁得票比胤礽多,满朝大臣里大多数都投给了他。
胤提以前就跟皇八子胤襁结成同盟了,互相帮衬着。眼瞅着胤提不行了,之前围着胤提转的那些势力,一下子都倒向胤襁那边了。这么着,皇八子这一伙儿的势力就噌噌地变大了,选举结果也就朝着对胤襁有利的方向发展。
康熙没法接受这个结果,没办法就耍赖,直接宣布选举结果不作数了,还狠狠训了大臣们一通,说大臣们耍心眼儿,不把他的威严当回事儿。
选举没成,康熙就来硬的了。选举第二天,康熙正式宣称,前太子胤礽是被大阿哥胤禔给陷害的,现在事情已经查得明明白白,于是就重新立胤礽为太子。
胤礽被废了又重新被立为太子,他,根本就不反省自己。他反倒觉得自己会被废黜,就是因为没掌握兵权。
所以,他刚复位没多久,就急不可耐地去拉拢那些手握兵权的武将。他哪能想到,他的这些个做法,又让康熙警觉起来了。
在选举大会上得了第一名的八皇子胤襁,他对皇位可是垂涎已久。他就使着各种法子,搜集所有对胤礽不利的消息,然后向康熙禀报。没多久就探听到一个很重要的消息:胤礽嫌康熙帝当皇帝当得太久了,老是私下里嘟囔。
并且胤礽可不是光嘴上说说而已,他还跟兵部尚书耿额等人暗中谋划,打算用武力逼着康熙让位。
胤襁的这些密报一传入康熙耳中,康熙就吓得直打哆嗦。当时的康熙,年纪大了,身体又多病,心里变得特别敏感脆弱,他可容忍不了任何惦记他皇帝宝座的人,哪怕这人是他自己亲自立的太子。所以康熙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宣告永远废掉胤礽的太子之位。
奇怪的是,那个告密的八皇子胤襁,康熙一直都不想考虑。
胤襁这人其实挺精明能干的。康熙不信任他,可能是因为那次选举的时候,拥护他的大臣太多了,这事儿反倒让康熙有了警惕心,后来这种警惕就慢慢变成一种莫名其妙的反感了。
康熙五十三年的时候,康熙到木兰围场打猎去了。胤襁,他想拍马屁都想疯了,就为了能让康熙高兴,专门仔仔细细挑了两只海东青给康熙送过去。
没成想这两只海东青,在路上折腾了好些日子,等送到康熙跟前的时候,都已经快没气儿了。本来这事儿不大,可心思细腻的康熙就多想了:这肯定是胤襁故意这么干的,就是用这种特殊的法子来挖苦自己,说自己又老又多病,应该赶紧把皇位让给他。
咱们不知道康熙为啥会因为儿子这个举动产生这样的联想,只晓得接到那两只海东青之后,康熙马上就宣布:胤襁本是贱妇所生,这人用心险恶得很,比胤礽还过分,从这之后父子情分就彻底断!
胤襁拍马拍到了马腿上,听到消息后就大病了一场,不过结果已经没法改变了。
就在这个时候,西北的准噶尔部首领阿拉布坦向西藏发兵了。康熙,就打算让十四子胤禵做抚远大将军,带着军队去处理西藏那边的危机。
胤禵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最后成功完成任务,很快就把西北的局势平定下来了。这一下,满朝的文武官员都把胤禵看作是正在崛起的政治新星,觉得他就是大清帝国最合适的接班人。
西北被平定后,整个国家都在传扬十四阿哥胤禵的英明和神武,胤禵也就有点飘飘然了。他在军中开始整夜喝酒,还到处找美女陪着自己,那架势就好像全天下他最厉害似的。
可接下来发生的所有事,都大大超出了他的意料。在他西征的时候,康熙去世了,还留下了一道遗诏:“皇四子胤禛,这人品德高尚,特别像朕,肯定能担起大任。让他继承朕的皇位,登基当皇帝。”
就这么着,在全天下人都惊掉下巴的时候,四阿哥胤禛出人意料地登上了皇位,摇身一变成了雍正皇帝。这事儿发生得太突然了,胤禵得知这个结果的时候,好长时间都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雍正刚继位那会,朝野里也有不少传闻说他的皇位是篡来的。雍正知道后就亲自站出来反驳,还编了本叫《大义觉迷录》的书来自证清白,最后把这书印出来发行了。
雍正帝啥时候开始惦记皇位的?大概就是胤礽第二次被废了之后,那时候争储位都快白热化了。
当时胤禛还是四皇子,他看到胤禔被圈禁起来了,胤礽也被废掉了。其他皇子大多还没发展出强大的势力。只要能把八阿哥胤襁给比下去,他胤禛就有机会顺利登上皇位。
胤禛手底下有两大得力之人,一个是年羹尧,另一个是隆科多。这俩人,一个擅长文,一个擅长武,就像胤禛的左膀右臂一样。尤其是隆科多,他可是九门提督。只要康熙那边出了啥意外情况,隆科多一下令把京城的九门给关上,那京城里面可就成胤禛的地盘。
胤禔、胤礽还有胤襁,他们在争储位的时候太锋芒毕露了,这让康熙很反感,也对他们警惕起来。可胤禛就不一样了,和他们比起来,胤禛老是把自己想当储君的心思藏得严严实实的。表面上看,胤禛就想当个安安静静、不跟人争不跟人抢的皇子。就因为这样,康熙越来越喜欢胤禛了,还好多回让他代表天子去主持祭祀的大礼。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九,这可是在康熙驾崩前四天。当时康熙让胤禛代自己去天坛进行冬至祭天大礼。康熙大概是晓得自己没多少时间了,已经打算把皇位传给胤禛,所以才派他去祭天,为的就是让老天爷也瞧瞧这位未来的皇帝。
皇子可不少,但是帝位就只有一个。这几十年来,皇子们一直在明争暗斗。不过,随着胤禛获胜,这一切也就结束了。
太子胤礽被废了之后,就被康熙关在咸安宫里了。而且在临死前还叮嘱新皇帝一定要好好对待胤礽父子。可胤礽已经心灰意冷了,在雍正登基后的第二年,就病死在咸安宫了,死的时候五十一岁。
大阿哥胤褆在“九子夺嫡”里最早失败了,被康熙削了爵还圈禁起来,就一直在自己府邸里被圈禁着,这一圈禁,就是26年。
康熙为了不让他跟外界有联系,还派了八旗护军参领八个人、护军校八个人、护军八十个人到胤禔府里看守。
八阿哥胤襁在几位皇子里命运最为凄惨。雍正登基之后,为了稳住人心,就封他做和硕廉亲王,还把他的名字改成允禩。
雍正根基稳固之后,就找了个由头把胤襁的王爵给削了,还给他改名叫“阿其那”,把他从宗人府的名册上除掉,把胤襁关在宗人府里头,然后把他的罪状向全国公布。没过多长时间,胤襁就在被关押的地方死了,民间好多人都觉得他是被雍正悄悄毒死的。
大阿哥胤褆被圈禁的时候才37岁,还很年轻。打那以后,这世上的事儿就都跟他没瓜葛。他的待遇虽说比坐牢强点儿,可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这跟猪的生活有啥两样?
胤褆被圈禁的时候,整天孤零零的,也就那些曾经的妃嫔陪着他了。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没什么盼头了,就像牲畜一样活着。既然这样,他也没别的事可干,就只能拿这些女人来发泄自己那满满的精力和一肚子的不满了。
胤褆被幽禁了26年,他有11个妻妾,这些妻妾给他生了29个孩子,这29个孩子里有14个是女儿,15个是儿子。
这数字乍一看特别惊人,可仔细一寻思,就会发觉在这组冷冰冰的数字背后,藏着一种能让人绝望的孤独,还有冷到骨子里的寒意。
有这么一个原本有可能登上权力顶峰的政治新星,现在却只能靠这种法子来排遣自己的孤独和无聊,就这么一直到死,这真的让人感觉毛骨悚然。
康熙帝晚年的时候有个“九子夺嫡”的事儿,太子胤礽、大阿哥胤褆还有八阿哥胤襁他们的命运可悲惨了。这背后,体现出来的就是封建皇权内部争斗那种血腥残酷的情况。
康熙给他的嫡子取名胤礽,礽就是福的意思;给大阿哥取名胤褆,褆代表安;八阿哥,取名胤襁,襁的意思是寿。可是,在那充满刀光剑影、拼得鱼死网破的皇位争夺里,他这些儿子当中,又有哪个得到了平安和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