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特别难受,没着落的时候,身边有一个亲近的,信任的人,很认真的对你说,我懂你现在是什么心情,你是什么感受?
会不会一下子感觉到,自己被接纳,被允许了,好像所有的感觉都变得柔软了。
“我懂你”这句话之所以有这种魔力,是因为它在传递一种关键信息:理解和共鸣。
当你有情绪的时候,你会有一种不自觉的担心:“我可以有这样的情绪吗?这会不会是我的问题?”担心自己的感觉是不正确的,甚至是“不合法”的。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彼此之间产生共鸣,产生惺惺相惜、同仇敌忾这样的情绪,才能拥有一种生活在人群之中的安全感。一句“我懂”就是在传递这种共鸣,表明你的情绪被接纳了。
但问题在于,我们找不到这样的人。你遇到的可能是:“你是不是想太多了?为什么别人都不这样,就你事多?”甚至反过来开始教育你,这个时候你就会感到特别受伤。
这就导致我们虽然生活在人群之中,却找不到可以倾诉情绪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个原因是,这个社会节奏太快了,大家都倾向于跳过情绪,直接解决问题。就像医生开药一样,也许你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建议,但是情绪上并没有得到充分安抚。
第二个原因,社会关系复杂,出于某种显性或隐性的“安全感”需要,让我们在别人面前时刻紧绷,不敢示弱。而袒露自己的情绪,会给我们一种“示弱”的感觉。
第三个原因,现在的沟通很多都是在网上进行,你的很多情绪表达,比如语调、语速、表情以及身体姿态等,全部变成了标准划一的文字或者声音,情绪是无法充分表达和传递的。
怎么办呢?首先,用最直接的方式把你的情绪说出来。可以用一个固定的句式,比如“我感觉……”后面接情绪词,比如我感觉很累,我感觉很无聊,我感觉很孤独……
很多人不太会表达情绪,要靠别人去猜。比如你说“我等了你1个小时”,这句话其实是想表达“我感觉有点生气”,但是别人不一定能猜到你的情绪。
第二个建议,当你准备倾诉情绪时,提前做好铺垫。比如,我只想和你倾诉我的一些负面情绪,接下来的5分钟,你耐心的听我讲就可以,不要劝我,不要提任何解决方案。
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对方的“门槛”,因为不论是作为亲人还是朋友,他们看不得你受苦,会急于提出解决办法。大家都聚焦解决问题去了,情绪就得不到安抚。除非你真的想求助。
最后,不要把让别人“懂你”作为目标,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十次里有个一两次这样的反馈,那便是惊喜了。为了这份惊喜,你要勇敢的去表达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