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听说前男友订婚了,她开始有些难过,但是,当在朋友圈看到订婚现场的照片时,她突然释怀,觉得自己可以祝福前男友和那个女孩了。
听起来她瞬间善良了对吗?其实她是在祝福自己。她在庆幸订婚的那个人不是自己。因为,看到那张照片,她感到很恐惧。
恐惧什么呢?照片上,双方重要家人都参加了。这让她想到,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什么事是两个年轻人的事了。他们的所有重大事情,比如结婚、生子、买房买车,都需要双方家属,特别是父母一致同意才行,否则不得安宁。
她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她自己家的关系就是这样的。武志红老师给这样的家庭,总结了六条“浆糊逻辑”:
1. 我的事也是你的事,你的事也是我的事。我的事是所有人的事,所有人的事都是我的事。你深深知道改变自己有多难,但你却抱着改变别人会很容易的想法,你在千方百计的改变别人这一点上,会特别有动力。
2. 所有关系,都是我的事。我和谁相处,也是每个人的事。没有隐私感不说,也必然陷入口舌之争。我的好也罢,我的冤屈也罢,你们都该知道,都应该为我说话。陷入这种逻辑后就特别累,比如有人这么讨论:我对B很好,可B对C竟然比对我好,你说说这对吗?
3. 你们=你,我们=我。你们家任何一个人让我不快,你都要负责,你让我不快,我找你全家麻烦。比如媳妇和婆婆起冲突,要找老公麻烦。老公和媳妇发生冲突,也要找父母。家庭关系总是在“告状”之中,事情越闹越大。
正常应该是,谁的事谁处理,作为老公,“选边站”是最离谱的。老公和媳妇发生冲突也找父母就更离谱。这表明虽然结婚了,但是却没有从原生家庭分化出来。
4. 把问题归咎于对方。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我过得不好,都是因为“你”。比如太多人面临离婚时,会说因为对方不够好,没给他带来想要的幸福生活。事实上,这往往不是对方的问题,即便他们换一个“理想”伴侣,可能仍然感受不到幸福和满足。
5.把问题归咎于“他”。把我两之间的问题,归结到“他”身上。最常见的是,女性遇到丈夫出轨,首先想到的不是丈夫有问题,而是把怒火倾倒给插足他们关系的第三者身上。
6. 绕弯沟通。比如A对B不满,不和B直接说,而是说给C听,想让C告诉B。比如一位父亲想让儿子给他修房子,但不和孩子说,而是在另一个人面前怪孩子不给自己修房子。他想以这种方式,让这个人去跟孩子说。孩子当然很厌烦,就不给修,结果这个父亲便闹起了自杀。
为什么清官难断家务事呢?多数是因为这些“浆糊逻辑”,你见过或者遭遇过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