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之死:背叛基本盘的人,终将会被基本盘背叛

梨评历史 2024-01-21 13:16:10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九月,李存勖命长子,魏王李继岌统领六万唐军攻伐前蜀,仅仅两个月就攻破前蜀都城,前蜀后主王衍出城投降,割据蜀地十八年的前蜀就此灭亡,后唐仅用两个月就啃下险要的蜀地,一时间天下震动,南方各个割据势力人心惶惶,深怕李存勖把目光投降自己。

李存勖也志得意满,认为扫平天下指日可待,但可惜灭蜀不过三个月就后院起火,先是魏博牙兵再度反叛引起河北各州纷纷响应,后被派出去平叛的义兄李嗣源被裹挟称帝,在其女婿石敬瑭的建议下,出兵逐鹿中原。

李存勖三矢立国

李嗣源一路势如破竹,沿途大军纷纷转投李嗣源,大势已去之下,连李存勖宠信的伶人都反叛自己,大军围困皇宫,任李存勖勇武不减当年,但双全难敌四手,最终命丧兴教门,这一年是同光四年(926年)四月,恰好是李存勖灭后梁称帝的第三年。

李存勖身死后的千百年来,无数人都为李存勖的结局感到惋惜,并反思他身死国灭的原因,毕竟他打下五代最大的疆土,也是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人,但却以悲惨的结局收场,有人认为是天不佑他,有人认为是伶人误国。

虽说李存勖并不是如汉文帝那样喜欢励精图治的传统帝王,甚至贪图享乐和骄奢淫逸,还对音乐有着痴迷的喜欢,但这并不足以解释李存勖迅速的崩溃,历史上比他玩的花的帝王多了去了,也没见三年内就崩溃,而且还是开国皇帝。

况且在宠信伶人的时候还灭了岐国和前蜀,甚至谋划南征,哪有衰败的样子?

巅峰时期的后唐疆域(包括臣服的马楚和南平)

细细翻看史书,可以发现李存勖迅速崩溃的原因其实在于背叛了自己的基本盘,一般背叛基本盘的人,终将会被基本盘背叛,可以说李存勖的失败就在一昧打压自己的基本盘河东勋将,光给巴掌不给甜枣,活生生地逼反了他们。

首先就是对于后梁藩镇的处理,当初李存勖是冒险突袭朱友贞的,并不是一城一城的攻下,为了赢得后梁旧臣的支持,李存勖全盘接受了后梁的官员,甚至跑去祭拜朱温的陵地以期获得民心(李存勖打着复兴大唐名号讨伐后梁的,回头就拜大唐掘墓人朱温,这个操作太秀了),因此后梁曾经的各地藩镇依旧在后唐主政。

可以说灭了后梁的初期,后唐地方势力大部分还是后梁的势力,相当于换了旗帜,本质上并没有变。

客观来说,李存勖重用后梁的旧臣只是权宜之计,日后肯定会逐步架空他们的,比如政权稳固后,李存勖就开始大规模更换节度使,短短四年,几乎将后唐的藩镇节度使换了一遍,有的甚至一年一换。

如此一来,李存勖对地方藩镇的掌控力度开始得到了加强,假以时日,这些藩镇必为李存勖所控。

李存勖画像

就在李存勖为了扩大权威纷纷派宦官在各地监军的同时,一些从李克用时期就开始征战的老将勋贵们却有点不满了,因为替换这些藩镇节度使的时候并没有换上他们,哪怕如李存勖的弟弟李存霸这样的后唐宗亲先后担任历昭义、天平、河中三军节度使,但实际上并没有就藩,依旧居住在京,实际掌控藩镇的反而是李存勖委派的各个监军宦官而已。

这还是后唐的宗室,而当年跟随李克用父子南征北战的河东老将们几乎啥都没有捞到,能担任节度使的要么是如李存审这样长期跟随李克用的义子,要么就是灭后梁前后就立下战功的安元信等人,哪怕是自己的女婿宋廷浩,李存勖都不放心,只担任石州刺史而已。

要知道,在李克用时期,为了刺激手下将领,表示所有将领都以军功授刺史,如果功劳够高,当一方节度使也不是不可能,促使一大批中下级将领纷纷为李克用卖命,搏一搏就可以实现阶级的跨越。

但李存勖却亲手打破这个激励将士的途径,不仅大量裁撤官员,甚至开始重用伶人宦官,一度安排两位伶人担任一方刺史,赏罚不明,让跟随李存勖多年的老将亲军极为愤慨,虽然有人劝谏李存勖,但李存勖铁了心任用伶人,在他眼里,只有伶人和宦官不会威胁到皇权。

梁晋争霸时期

历来改朝换代的本质其实就是利益集团的轮替,河东各个藩镇长期跟随李存勖南征北战,不就是为了谋取财富和阶级跃升吗?

任用后梁旧臣稳固政权可以理解,但随着政局的稳固,河东一帮老臣不仅没有获得实际的利益,反而处处受到打压,甚至毫无寸功的伶人得以封侯拜将、宦官耀武扬威,心里实在堵得慌。

到了同光三年(925年)初,虽然李存勖通过一系列的人事任命取代了一半后梁降将们控制的藩镇,但新任命的节度使要么就是后唐宗室名义上遥领,要么就是李存勖安排的宦官和亲信,靠军功晋升节度使的只有寥寥数人罢了。

可以说李存勖一手破坏了李克用时期军官升迁的原则,即便能担任节度使,权力还是被宦官监军所分化,如此一来,从亲军到藩镇,军内上上下下都对李存勖怨恨颇深,而且在后唐中下层军官不满李存勖的同时,为了他征战半生的河东老将们也纷纷背离李存勖。

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

他们纷纷开始接触军中威望仅次于李存勖的李嗣源,而且李嗣源除了较高的军中声望之外,还和各个节度使关系颇深,在军中有着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比如沧州节度使赵德钧就是他的儿女亲家,平卢军节度霍彦威和天平军节度符习这些实力派又和他的关系匪浅。

可以说李嗣源身边已经形成了能够威胁李存勖皇权的势力,如果不加干预,势必会颠覆李存勖的皇帝宝座,但李存勖却没有这么大的长远眼光,过于迷信自己的武力,也觉得李嗣源在自己眼皮底子掀不起太大的风浪,一根筋的选择压制,直接将其软禁,平白无故给李嗣源积累名声。

如果李存勖懂得平衡和分化,理应慢慢剥开李嗣源身边的势力,然后在李嗣源身边掺沙子,分化李嗣源的实力,然后提拔一些和李嗣源不对付的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以及没被李嗣源拉拢过去的中下层将领,慢慢地消除李嗣源这个隐患,但他一样都没做。

和打压河东老将的相反,李存勖却对一帮后梁降将推心置腹,不仅继续维持他们的高官厚禄,甚至还给他们赐姓名,引为自己的心腹,这让河东旧臣更加心寒,曾经的老对手们高官厚禄依旧,为后唐立下不世之功的战将们却备受猜忌而被处处打压。

而这些后梁降将哪里是真心归附于他?只不过形势不由人而已,这帮老滑头也乐的李存勖对待自己,然后准备天下有变的时候伺机作乱,日后李嗣源进攻的时候,这些曾经的后梁降将要么打开城门迎接李嗣源,要么杀死监军在当地响应,可见李存勖的这些安抚手段一点用都没有。

李存勖醉心于戏曲

而除了后唐将领对李存勖不满之外,底层的士兵日子过得也相当凄惨,除了李存勖奢侈无度对底下盘剥无度之外,还劫掠底层军事妻女,更是在天灾频繁的情况下依旧游猎无度。

每天花天酒地的同时却不知道大量底层士兵因为过不下去只能被迫卖妻卖子,这些军士也对李存勖的统治怨声载道,就差振臂一呼反了李存勖了,可以说在魏博军哗变之前,李存勖将自己得以称帝的基本盘全部得罪了干净。

从上到下,大概也就宦官和伶人靠着李存勖的给的权力耀武扬威,其余的人无不受到打压,统治核心的河东老将们不仅不被重用,反而朝不保夕,中下层军官失去了靠军功升迁的道路,底层士兵在天灾人祸下,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还有一帮怀有二心的后梁降将。

别看李存勖两个月平定前蜀,四方臣服,实际上自己的统治早就岌岌可危,就差一个爆炸的点了。

要知道五代本质都是一群军阀建立的政权,军队就是自己的统治基本盘,虽然不能放任藩镇军权最大威胁自己皇权,需要找到平衡点,但两者的平衡点其实很难掌握,李存勖明显低估了藩镇的力量,一昧的压制并不是好办法,光给光给巴掌不给甜枣哪里行?一通操作下,彻底把基本盘逼到自己的对立面,败亡是迟早的事。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魏博军士兵皇甫晖因输了钱心怀不忿,联络其他士兵哗变,炸开了这个火药桶,一时间不满李存勖的河北各州纷纷响应,得知河北有变,李存勖准备御驾亲征,但在大臣劝阻下改派元行钦平叛。

结果元行钦却连连失利,在有心人的劝说下,李存勖起用李嗣源平叛,刚到魏州就被亲兵裹挟着称帝,而元行钦怕李存勖怪自己平叛不力,也在一旁撺掇,加上女婿石敬瑭不断建议,李嗣源化被动为主动,称帝南下。

从中唐开始,魏博军就开始闹腾,最终被李嗣源覆灭

李嗣源振臂一呼,跟随李克用却在李存勖手上郁郁不得志的河东宿将纷纷响应,曾经的后梁降将们一看有利可图,立马推波助澜,一时间遍地烽火。

而听闻李嗣源反叛,李存勖打算前往汴梁借助黄河天险反击,却不料汴梁早已被李嗣源攻克,不满李存勖的唐军纷纷投奔李嗣源,李存勖只能仓皇逃回洛阳,企图东山再起,一路上,眼看自己的亲兵都奔逃李嗣源那里,李存勖也慌了,对他们许以高官厚禄,但无济于事,只能龟缩在洛阳。

当然他还有最后的依靠,这就是伐蜀归来的李继岌大军,但归途中,这支被李存勖寄予厚望的大军在半路就发生哗变,李继岌被杀,其余将帅投奔李嗣源,而李存勖却毫不知情,甚至打算逃出洛阳与其汇合,意图东山再起。

然而还没出门,一直宠幸的伶人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就背叛了他,带着大军围困皇城,李存勖寡不敌众,身受重伤逃回了皇宫,最终身死。

登上皇位的李嗣源还是给了李存勖一点体面,将其葬入雍陵,给了庄宗的庙号,谥号为闵,算是一个同情的平谥。

李存勖其实也是很可惜的一个人,由于一辈子都在征战,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灭了后梁身上,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思考过如果有一天灭了后梁,自己的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李存勖的战斗力却是很强

更要命的是,五代就是一个喜欢下克上的时代,如果不处理好藩镇问题,皇帝的位置是坐不稳的,李存勖想到了,但只想到了打压,却没想到政治是需要打压和拉拢并存的,自己的确能打,但过于看重了自己的作用,却不注意团结各个利益集团,然后分而治之。

李存勖在缺乏长远的思考下,加上自己的眼光不够,最终害死了自己。

46 阅读:12856
评论列表
  • 2024-02-13 10:04

    天下未定而听信妇人和宵小之言轻戮重臣,郭崇韬无论名望还是军内威信都可比后汉郭威(后周太祖),若是有谋反之心,完全可以割蜀自立,但到被谋杀都没有反,李存勖还把他满门抄斩,结果导致前线诸軍悉数叛变,孟昶趁机建立后蜀,李存勖也被叛变诸军围攻,身死国灭,被李嗣源捡了个大便宜,五代十国是武人称雄,得罪禁军(魏博、天雄、禁军)那就是自己找死,所以赵宋强干弱枝、杯酒释兵权也是无奈之举。

  • 2024-03-13 15:00

    后唐战略家张承业病死,最有谋略的郭崇韬被李存勖老婆矫诏秘密残忍杀害,灭梁立有大功的降将朱友谦被无端猜忌满门处斩,导致后唐军士内心极度恐慌,尤其郭崇韬的死,功高第一却被残忍杀害,最后杀李存勖的也是郭崇韬的义子,而太子李继岌率六万伐蜀大军返程支援,也被朱友谦的义子前锋康延孝反叛耽误了,李存勖就是作死

  • 2024-06-29 07:27

    原因有很多,灭梁太顺飘了,还有就是嫡系老将如李嗣昭、周德威、李存审等都死了,对郭崇韬、李嗣源等又有猜忌,还宠信奸后和伶人,封赏不均,这么好的基本盘给败光了,本来是重归一统的好局面。说明自己用人看人不行,忠于自己的基本都是老爹留下来的老人,灭梁之后还用不好。

  • 2024-01-25 09:39

    最主要的还是叛变发生时,李存勖的6万禁军还在四川,兴教门之变时大军才回到长安附近。对比一下,北宋统一时禁军不过20万,其中10万戍边10万驻京。李存勖只统一了北方,6万禁军是无敌的存在。魏博兵变,因为禁军主力不在身边李存勖能带出去的只是数千后方留守人员,在初战失利后准备退回洛阳等待禁军主力返回,决策上没有任何问题,可以说只要李存勖能和这6万禁军主力汇合,反手就可以镇压住魏博叛兵。兴教门之变,是郭从谦担心受郭崇涛之死的牵连,突然发动叛乱。因为郭从谦是近身侍卫,李存勖猝不及防而身死。李存勖的身死和其政策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遇上了意外。

    用户56xxx58 回复:
    问题是那6万禁军也反叛了
    第四维空间 回复: 用户56xxx58
    那是你搞错了,6万禁军当时刚刚越过秦岭回到长安附近,听到李存勖死亡且失去补给后大军溃散。领军的是李存勖长子李继?。之所以没能及时赶回,是因为李继?和副帅郭崇涛发生误解,李继?杀郭崇涛。而郭从谦之所以反叛,因为郭从谦是郭崇涛的从侄,担心受牵连所以突然背刺!!
  • 2024-04-08 15:33

    不该杀郭崇韬,或者傻之前应该考虑周全,郭崇韬杀了,还不防郭从谦。。。老婆惹的祸!还有就是太抠了!以老李的能力,有所防备不至于身死国灭,毕竟小李世民不是闹着玩的!

  • 2024-01-25 19:01

    我认为还是那个时代武将的思想问题,谁强力谁牛笔,很久没有大一统,可不就是谁打赢谁当老大谁牛嘛,朱温后梁为啥第一个跳出来,除了他自己是个人物外,军事加持,背后有内政,制度,权利制衡的高手辅助。李存勖前期也有这样的人物辅助,可是后期这个人噶了,无人提点难免出错,不可挽回。

  • 楚轩 11
    2024-01-22 13:35

    输钱了心情不好就造反,五代十国的大头兵太骄纵,动不动就杀节度使,怪不得赵宋要杯酒释兵权

    singlee 回复:
    不仅仅是输钱的问题,魏博牙兵本来就骄横,又是后梁叛变过来的,后唐把他们当炮灰用,出力很多赏赐却只能捡河东嫡系的残羹剩饭,积怨已久。最后别人在边境驻扎很久按规定该回家休假,李存勖还失信不许别人回家,也不怪别人一呼百应了
    用户17xxx21 回复:
    魏博牙兵最喜欢搞的就是节度使,魏博节度使被搞死几个,高危职业
  • 老胡 11
    2024-01-23 02:40

    藩镇强,中央弱,李存勖想中央集权步子太大了。

  • 2024-01-21 22:38

    那李从珂呢? 就是给的奖金给少啦,就被反啦,李从珂裤子都当啦也发不起奖金,五代十国的大头兵太嚣张啦

  • 2024-06-30 19:31

    你这文章结论没错,叙事却半真半假,庄宗在世时李嗣源啥时候称帝了?还元行钦在旁撺掇,胡说八道

  • 2024-01-26 11:43

    你是在说股票吗 背叛基本盘 总被基本盘背叛 背叛了投资者 都不买了

  • 2024-05-02 21:39

    步子迈的太大扯到蛋了

  • 2024-06-30 10:36

    魏博这个地方的人向来都是桀骜不驯

  • 2024-03-16 09:41

    认为给自己忠心卖命的人都是煮熟的鸭子飞不了。

  • 2024-07-01 00:01

    只怪他老爹只给了他3只箭[得瑟]

  • 笔者说的简单,五代十国有几个帝王善终的?

  • 2024-04-22 23:30

    五代都死在削藩的路上了[笑着哭]

  • momo 2
    2024-07-06 04:41

    自找的,也有唐朝留下的锅[吃瓜]

  • 2024-02-29 07:46

    主要是沉迷伶人,过度纵欲,不察内外形势

梨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