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14):水几于道

袁连法爱文学 2024-12-24 10:20:45

读老子(14):水几于道

《道德经》关于水的意象很多,为什么几于道?因为水毕竟是物,其德近于道而已,由此也可以知道道的一些基本属性,这些属性可以呈现为很多样态,而水是最好的样态。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的最大功德就是利万物,也就利生万物,所以道的最重要属性就是生万物。怎么生?第五十一章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可以把七善与八之联系起来看,水之形象化比喻就好理解。我们在前面还曾把七善当成是自然界和谐表征。

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xù)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水总是往下流,但可以蓄于湖海而成其静成其大。道流形成物,但自身并不变化,如同巨大的容器,第四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几乎没有什么不能包容消解,这一点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正解,但不能忘记利生万物的基点。

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因为生万物,如百谷之王;因为能下,所以在上也如下而能容;正因为“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自然就不争。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正因为水表现出了利生万物、容纳万物却甘居于下,似乎表明它只有柔弱的一面,所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第四十章),实际上却是无坚不摧,所以道大,套用第三十四章的话:“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因其不自强故能成其强。

道,作为体无可道无可名,但它必须发体为用,也就是成德(得),所以《道德经》特别垂重视玄德,其它描述性的内容都不过是方便说法,而尤其注意于氷也是一个极好的发明(孔子和庄子也多次提到鉴水知道)。

0 阅读:0
袁连法爱文学

袁连法爱文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