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传统当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节日,它其中蕴含的中华历史底蕴与文化元素可谓让人叹为观止。最为出彩的就是唐玄宗,即唐明皇李隆基游月宫的故事,虽说是一个非常玄幻的传说,但在正史《唐书》当中却详细记载了当年的其人其事。
从极为浪漫又异常写实的叙述当中,我们甚至很难认定它到底是真有其事的现实,还是虚幻缥缈的史诗,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可以从文字当中,一睹了当年大唐那充满着浪漫气息的辽阔风度。
那应该是唐玄宗开元七年,八月十五日中秋月圆之夜,唐玄宗在宫中赏月,因为玄宗崇道,当时有真人叶法善、天师申元之作陪,玄宗便问二位魔法师道:“此月普照万方,如此光灿,其中必有非常好处。见说嫦娥窃药,奔在月宫,既有宫殿,定可游观,只是如何得上去?”
叶真人、申天师相视一笑,申天师道:“这有何难?就请御驾启行!”叶真人亦道:“陛下请闭目,不得妄视,若有所视,必当惊骇!”说罢,叶真人将手中板笏一掷,现出一条雪链般的银桥来,又见申天师作法,将银桥接入那皓月之中,两位法师扶着玄宗,踱上桥去,随走过处,桥便随灭。
走到一个去处,露下沾衣,寒气逼人,玄宗睁眼一看,面前有座玲珑四柱牌楼,上面有个大匾额,乃是六个大金字“广寒清虚之府”六字。玄宗呆呆看着,知道这就是月窟广寒宫了,又闻见楼中仙音绝妙,听得他如痴如醉,叶真人指道:“当中所奏名曰《紫云曲》!”
玄宗素晓音律,将两手按节,把乐声一一默记了下来。玄宗又想步入广寒宫中一探究竟,叶、申二人急忙阻拦道:“仙宫森严,我等无法进入,望陛下止步!”玄宗无奈,只得与他二人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只见下界万家灯火,热闹非凡,不觉襟怀旷荡,欣然笑道:“朕有如此江山!此生何憾也!”
二位法师见时辰不早,都劝玄宗早早还宫,玄宫虽意犹未尽,却身感寒意,便不好流连,两位法师驾起一片彩云,不劳玄宗举步,片刻已回到人间。路过潞州城上空时,玄宗回首仰望那月色,一发明朗如昼,照得潞州城中纤毫皆见,玄宗忽然叹息道:“朕今夜幸随二位仙师步入仙境,如梦如幻一般,然千载之后世人何以知之?”
叶真人笑道:“适来陛下习听仙乐,何不于此试演一曲?好教世人听闻!”玄宗本是聪睿天子,立马醒悟,答道:“甚妙,甚妙!”于是便教叶真人取来玉笛,当即于半空之中吹奏一曲,那笛音自云中飘然坠下,他又将袖中几个御制金钱洒将下去。
那潞州城中的百姓,多有听得非凡笛声从天而落,也不觉如痴如醉,赞叹不已,又有拾得空中掉下御钱者,不敢造次,慌忙报知官府。潞州官府以为天降祥瑞,上表奏闻。那时玄宗早回宫中,见了潞州“仙乐临城,天降御钱”的奏表,心下明白,不由大笑,从此唐明皇游月宫之事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后来唐玄宗又将所记《紫云曲》传与杨贵妃,更名为《霓裳羽衣曲》,由此而惊艳于世。而那叶法善又名罗浮真人,本是浙江苍县人,活了一百零七岁,在开元年间去世,开元二十七年,唐玄宗还亲撰《叶尊师碑》作为祭奠和缅怀其人。天师申元之,相传则是魏晋时期四川临邛县人,常被称作申天师,至唐时已有数百岁之寿,也深受唐玄宗敬重。
安史之乱,杨贵妃香殒马嵬坡,唐玄宗避难西蜀,后还都长安,魂牵梦萦想和贵妃再续前缘,也就是这位白居易《长恨歌》笔下的临邛道士鸿都客,申天师从洛阳(洛阳有鸿都门)归来,一阵作法,使痴情的唐玄宗把“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化作了“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终于又在久违的月宫仙山幻境当中,为唐玄宗了却了他与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重逢团聚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