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完美情人”会让人痛苦?

鹰哥爱写文 2024-02-25 03:30:49

《亲密关系》作者:克里斯多福·孟

​上一节我们讲到了亲密关系的本质、个人的情感需求,以及亲密关系的四个阶段。那么,在这一节中,我们深入“月晕阶段”,看看为什么完美情人反倒让人痛苦。

“完美情人”源于想象

在亲密关系的月晕阶段,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都成了对方眼里最可爱的人,即使有一些缺点,也都是有趣的。在那一刻,我们都相信,遇见彼此,就是找到了一生挚爱。因为爱情,人们变得盲目,不计后果,将一切真心和感情毫无保留投入其中。很多人曾经幻想,亲密关系就一直保持在这种激情状态,永远不要到下一个“关口”。

可现实情况是,当激情褪去,人们就会失望地发现,自己当初选择的那个爱人,似乎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人们在激情中,根本不会认真地去了解对方,思考两人的关系,只是在需要伴侣时,便在心中描绘出一个“完美情人”,然后将所有理想特质,都投射到对方身上。只要对方有些微小的表现,我们就会在暗示自己:没错,我就知道是他!这是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个完美情人有着和我们心有灵犀的感觉,又像父母般慈爱、温柔并给人安全感,也有着师长般的成熟体贴,还有着让人心动的性感形象,他概括了我们情绪上和心灵上所有的欲望。因此,当人们失望地发现,想象中的完美情人并没有出现,自己只是在生搬硬套,就会以“爱”的名义,选择开始改造计划,让对方变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作者曾经接待过这样一对来访者。女方对男方说:“亲爱的,我觉得你各个方面都很好,唯一让我不满意的,就是你的上进心,你总是不为将来做规划,不为我和孩子考虑。如果你在事业上不获得成功,我们的孩子,和他以后的伴侣,或许就得重走我们的旧路。”

对此,男方则很不解地回答道:“我已经很认真的工作了,也给了你和孩子不错的生活。为什么一定要那么累呢?我更希望把时间花在陪你和孩子身上。相比之下,我倒是希望你能更注意孩子的教育,他的生活得靠他自己的事业,而不是我们的。”说完以后,这对夫妻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这对来访者,其实就揭示了亲密关系中的一类矛盾。那就是,人们以爱的名义去改造伴侣,认为这样就是对两个人好,会让双方变得快乐。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改造对另一个人来说是不必要的,甚至是多余的。

丈夫不一定要功成名就,妻子也不一定要负责孩子全部的教育。人们在亲密关系中,总有自己的追求和坚持,总希望对方和自己心有灵犀,不需要自己去提醒和强求。但实际上,每个人对人生的认知是不同,以至于人们不得不以爱的名义去改变对方,结果造成更多负担。

所以作者指出,很多人有一种误解,认为既然对方是我的伴侣,为了证明他的爱意,他最关心、最在乎的人是我,那就应该来满足我所有的期待。如果伴侣没有满足期待,为了表达内心的不悦,人们可以在语言中夹枪带棒,以表达自己的受伤与冷漠。如果对方足够重视自己,他就会感到内疚,并开始道歉,承诺下一次一定会做得更好。有的情侣甚至还会做检讨、写保证书,以此来强化对爱人的服从关系。

有的人为了爱情去强迫对方,有的人则放弃自己,还有人兼而有之,这正是许多人为爱受苦的根源所在。

那么,难道亲密关系注定要让人失去原来的自我,不得不变成对方想要的样子吗?

爱在桎梏中变了样子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条真正通往爱的道路,而是通往失望的道路。过多的期望会桎梏人的自由,让人无法做出真正爱的表达。

作者认为,当一个人不能接受伴侣现在的样子,或不让他们自由地发展,那就不是真的爱他们,而只是想从他们身上得到满足,满足自己私人的情感需要。很多人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爱人为自己做到。

比如,有的丈夫,自己不愿教育孩子,却总是要求妻子拿出更多时间去陪伴和教育,还美其名曰“家庭分工”,实际上是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的需求、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它会层出不穷地增加伴侣不必要的责任。那么,到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明白一件事,就是那些真正需要的,没有别人能给。如果在亲密关系中不断寻求满足,期待越多,就越是得不到满足,这样反而给亲密关系的相处施加了极大的压力。

人们执着于对伴侣的期待和要求,一边希望自己的付出可以让伴侣满意,一边又等待着伴侣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伴侣双方多么努力,其实是没有办法百分百来满足彼此期待的。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百分之百用心,努力来满足爱人所有需求,他会怎么做呢?他可能要随时察言观色,找准时机,从不同角度表达爱意,还要注意质量的好坏和时间的长短,即使如此的付出,可能还要承受对方的挑剔、指责和不满意,然后还有更多的要求和期待。这样一来,双方都会变得小心翼翼,很紧张。

作者克里斯多福曾经接待过这样一对夫妻,两个人可谓郎才女貌,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事业上彼此成就,让人艳羡。可是在接待的过程中,他却发现了一个问题:两个人对彼此太过礼貌了,好像下级对上级那样。于是他找机会向其中的妻子问道:“像你们这样合拍的夫妻,是怎样做到步调一致的呢?”

没想到妻子却说:“其实我和丈夫生活在一起非常累,我想他也有类似的感觉。”克里斯多福很惊讶,问道:“你的丈夫应该给你很多安慰和快乐,怎么会累呢?”

妻子这才解释,她和丈夫都是名校出身,从小到大都很优秀,两个人自然把这种生活思维带到了亲密关系中。丈夫对她有很多要求,她在努力地迎合,力所能及地做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比如,为丈夫的工作收集资料,去读他喜欢的书,陪他看球赛等等。同样的,丈夫也在努力满足她类似的要求。

可以想象,在这样的亲密关系中,双方都在失望,而且不断加深。他们有时会认为,是对方欺骗了自己,表现出自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样子,做出给对方一切的承诺。实际上这种过高的期望后面会带来失望,甚至演变成愤恨。他们会觉得自己受到不平等对待,开始不再相信那个本应该爱他们、照顾他们的人。

当亲密关系中的压力让人苦恼,种种失望让人伤心,不断产生的愤恨让人后悔时,人们会进入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整个人常常感到难受、郁闷,甚至健康都亮起红灯。有时我们会反问自己,当初那个让我着迷的人,只是一种美好的伪装吗?这是我们最初想要的亲密关系吗?

显然,当亲密关系套上一层名为“期望”的桎梏时,它就已经完全改变了最初的样子。

不要让需求成为伴侣的负担

为此,作者建议,如果我们对亲密关系很不满意,陷入了迷茫,有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法,那就是我们可以先问问自己,此时此刻,最希望从伴侣身上得到的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来它们可能是一些实质的需求。比如,希望对方非常更重视我,记得我的生日、特殊的节日和纪念日、主动和我约会,每次都能准时到达,和我一起逛街,买我喜欢的东西等等。

我们会希望两人回到温暖、甜蜜的样子。但在这些实质性需求之下,我们真正想要的,还是强调自己的重要性,还是我们内在的情感需求。当伴侣做到这些,我们才可以确认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但是当我们了解这个情况后,我们可以试着再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有必要,我愿不愿意放弃这项情感需求呢?

换句话说,我愿不愿意不再把这项需求,作为爱人的职责呢?坦率地讲,这些情感需求其实很正常,它连接着我们的心,它对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但是,如果我们要真正在亲密关系中成长,体验真正的快乐,就要学会放手和接受,不要把自己的情感需求当作伴侣的责任。

如果我们真的愿意放手,就有机会发现,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去完成所需要的一切。比如,有时候伴侣没有时间陪我们逛街,我们可以和其他朋友一起去,爱人忙着工作没有时间的时候,我们可以专注自己的事情。

相反,如果我们不愿对内心的期望放手,就可能面对更糟糕的亲密关系。这也是我们走出月晕阶段的关键,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于伴侣身上,尊重伴侣,允许伴侣用他的方式来对待我们。

因为接纳,我们也有了更多的放松,和发自内心的爱。在两个人的交流中,不再用期待来束缚对方,自己的需求不再是伴侣的负担。当一个人心中,原本被需求占据的空间释放出来,两个人都会感到轻松和愉快。

由此,作者克里斯多福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其实每一段亲密关系开始,月晕是美丽而令人心动的,其中蕴藏着无限的可能。一开始的心动可能转为真正的热情,一开始的欢乐可能成为真正的喜悦,伴侣间的相互理解会提供调剂生活的幽默。在这一切的背后,蕴藏着纯真的灵魂关系,这是我们心中的向往。但如果我们总是抱着自己对完美情人的幻想,坚持自己从小到大的情感需求,并将这些转化为伴侣的责任,这反而会给彼此增加更多的负担。

0 阅读:5

鹰哥爱写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