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南响堂石窟里的北朝往事散落在田野中的北齐帝陵

高澹看历史 2023-02-24 13:45:03

端午入邺,再谒北齐诸陵,又偶见南响堂石壁上所刻关于高阿那肱的记载与周主入邺后寺庙的兴衰…回想北齐之亡,忍不住为孝珩感慨一句。

北齐广宁王高孝珩,为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二子,兰陵王长恭之兄。

文襄诸子,咸有风骨,孝珩自是此间典范。

他画艺超群,本是文雅之道,然家国危难时,亦曾披甲执锐,一展武艺英姿。可惜大势所趋,北齐之亡已然定数,又有周齐王亲征,赖将倒戈,叛臣引路…

当初被迫迁往长安的孝珩,在大宴上举笛垂泪,所受之辱,每每思及都让人有些讨厌起周武。不过终归,孝珩的气节让周武作罢,最后又许了病重的他还葬于邺。

能还葬故都的北齐宗亲少之又少,孝珩得以善终,算是幸运的。邺城是他内心里的牵绊,纵然故国不堪回首,也好过长安的囚牢。但依照他的性格,或许再见家国时的悲愤,于他的病体会雪上加霜,于他的灵魂更有遗憾难全的成分…

仍记当初他所绘的苍鹰于壁,那些藏于他心底的志向,在家国衰亡之时显露无疑,却怎奈,一己之力,终是难以扭转乾坤。

“朝廷不赐遣击贼,岂不畏孝珩反耶?孝珩破宇文邕,遂至长安,反时何与国家事。以今日之急,犹作如此猜疑。”

(周)齐王宪问孝珩齐亡所由,孝珩自陈国难,辞泪俱下,俯仰有节。宪为之改容,亲为洗创傅药,礼遇甚厚。孝珩独叹曰:“李穆叔言齐氏二十八年,今果然矣。自神武皇帝以外,吾诸父兄弟无一人得至四十者,命也。嗣君无独见之明,宰相非柱石之寄,恨不得握兵符,受庙算,展我心力耳。”至长安,依例授开府、县侯。后周武帝在云阳,宴齐君臣,自弹胡琵琶,命孝珩吹笛。辞曰:“亡国之音,不足听也。”固命之,举笛裁至口,泪下呜咽,武帝乃止。其年十月,疾甚,启归葬山东,从之。寻卒,令还葬邺。

若当初,他顺利除掉高阿那肱,被拥立为帝,不知道邺城是否可以守住,北齐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如今,孝珩的葬地怕是早已失考,但想来,会离兰陵王墓不远,会在其祖、父二人的西南方向。每次看到其祖父义平陵前的麦浪翻滚,看到其父符合断龙身份的断冢,看到兰陵王碑后其五弟延宗所叹的“千秋空建名”,再看到被漳水冲垮的邺城残躯,就感觉,其实广宁之墓的具体位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确实归葬了邺城,回到了故乡吧…

2018年给孝珩写的歌词,因为南响堂绝美的回声,让我忍不住在那里来了段现场版,回声效果空灵得仿佛来自遥远的时空里。但因为背景有游人的对话声,MV最后还是重唱了一版,配上本次的邺城随机空镜,和可爱的小伙伴们专业捕捉,没想到做出来效果还不错~

遗恨

《尘起邺城 尘落长安》广宁王高孝珩 角色歌

歌词:唐时星光

2018.6.4.

此词作著作权归属作者本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以任何形式修改,盗用。合作、交流等请联系本人。

邺城风沙 葬风华恨不握庙算卫国家投笔执金戈 终成绕指柔纱玉笛碎云崖

断音呜咽 调声戛信都狼烟滚滚漫黑甲仍记苍鹰志 奈何止于壁衙羽翼折病榻

千里长安路遥 一去何当还罢

梧桐沙沙与卿别话今生遗恨难绝 可怜心有牵挂太匆匆白了韶华月下树影婆娑 单车孤行泥洼邺西青冢微微倾塌故国朱颜已改 昔人血溅黄沙猝惊起片片寒鸦

故国朱颜已改 昔人血溅黄沙猝惊起片片寒鸦

0 阅读:12
高澹看历史

高澹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