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张大千亲口承认的知音,琴棋书画超一流,却终身未嫁无儿无女

疏星点点光 2024-12-30 15:41:03

1971年冬天,张大千在香港举行了盛大的画展,卖画赚得40万港币。

可他并不开心,他不由得回想起过去上海的几次画展,看着窗外,若有所思。

夫人徐雯波像是知丈夫所想,脱口而出:“可惜三小姐再也见不到了。”

张大千惊恐不安,急忙追问夫人“三小姐”怎么了,才知道“三小姐”已经去世大半年。

在往后的日子里,张大千整宿失眠,写了一封长达8页的信寄给“三小姐”的弟弟,信中写道:

“古无与友朋服丧者,兄将心丧报吾秋君也!呜呼痛矣……”

这位“三小姐”,名叫李秋君。

张大千曾亲口承认:“若问谁是我的知音,我会毫不犹豫地答复说:李秋君……”

1899年秋天,李秋君出生在上海石门二路李家大宅。

由于前两位都是儿子,好不容易来了个女儿,李薇庄视若掌上明珠。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偏偏这个千金小姐染上了肺病,身体羸弱。

当时的医术没现在这么高明,肺病只能靠养身体,抑制其恶化。

好在李家经济条件不错,最不差的就是钱,凡是医生开出的营养品,什么人参燕窝,李薇庄都很敢下血本。

为了从根源上医治,大哥李祖韩觉得养身不如养心,提议让妹妹跟着他学习书画。

那时候,上海可是画家聚集地,“海上画派”也活跃于此。

李祖韩与吴昌硕、王一亭、曾农髯等组成“秋英社”,旨在提挈后进,培养“新生力量”。

经王一亭推荐,李秋君拜师吴杏芬先生。

李秋君出乎吴杏芬意料,很有绘画天赋。

陈小蝶曾说:“秋君为吴杏芬老人高足,得宛米山房汪仲山为之润色,山水卓然成家,颇近吴秋农、陆廉夫。

画仕女则兼采张大千意法,以写生法作古装美女,神采生动,几夺大千之席,故大千亦为之磬折不已。”

要说起李秋君与张大千结识,是机缘巧合,也有些戏剧搞笑。

1920年,远在日本的张大千,听闻未婚妻谢舜华病逝,悲痛欲绝,欲连夜赶回家乡奔丧,结果因战事不断,没奔成。

第二年被母亲逼着娶痴呆儿,张大千以出家相要挟,做了100天和尚,又被哥哥张善孖撵了回去,与不爱的女子曾正容结了婚。

完婚后,张大千迫不及待来到上海,拜当时杰出的书法大家李瑞清为师,准备学习书法静心。

李瑞清写得一手擘窠大字,但晚年很穷,又穷得有志气,从不要他人接济,别人想得他几个大字,用钱买还买不来。

但人都有软肋,李瑞清全身上下就数嘴软,特别爱吃,尤其喜欢吃螃蟹,曾有“一顿吃下一百只螃蟹”的战绩,获得“李百蟹”称号。

李秋君的哥哥李祖韩,也想向李瑞清讨几个字,就“对症下药”,宴请李瑞清到李宅吃饭。

有一次,李瑞清也把弟子张大千带上了,在美食方面,张大千比老师略胜一筹,爱吃也特别会做吃的。

那次,李瑞清就让张大千给大伙露两手。

张大千烧了一大碗东坡肉,李瑞清哐哐吃了好几块,一边吃还一边给张大千夹。

张大千纵然再爱吃肉,吃多了也快反胃了,但作为弟子,不好拂了老师的面子,只能强咽下肚。

刚从闺房出来的李秋君,就看见一个年纪轻轻的客人,蓄着一口美髯,还吃得那个狼狈样,不禁嗤笑出了声。

李秋君性格直爽、落落大方,没有传统女性那般“小家子气”。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让张大千眼前一亮,见而忘俗。

两人熟络起来后,李秋君便跟着张大千学习仕女。

李秋君领悟能力很强,很快就找到了要诀,习得自己的风格。

“以写生法作古装美人,神采生动,几夺大千之席,故大千亦为之磬折不已”。

而李秋君与张大千关系随之越来越好,好到常人难以理解的地步。

李家家底厚,自从与李秋君熟络后,张大千来上海的话,通常会在李宅借住,有时候一住就是几个月。

张大千住进了李家,与李秋君有一层师生关系,他也是客人,李秋君便对张大千照顾得无微不至。

小到生活起居,大到张大千的书画事宜,都是李秋君作主。

张大千曾说:“李府大家的规矩,财产划分,在外赚了钱,也要提出一份作为家庭公用。

我是住在李府的常客,三小姐的客人,三小姐每次都拿私房钱多缴一份。

三小姐的车子、车夫都给我使用,我的穿着,都是三小姐亲手缝制,照顾饮食,做我爱吃的菜。”

张大千早年有糖尿病,不能多吃甜食,但他管不住嘴。

李秋君就像个“老妈子”似的,所有送入张大千嘴里的东西,都要事先一一经过李秋君的检验。

有次画家宴会,李秋君和张大千没有坐在一块,张大千与梅兰芳、余叔岩坐一桌。

席间上了一碗桂花味的芋泥甜点,张大千明知李秋君近视,又没戴眼镜,故意隔着老远的距离,大声问李秋君,“这道菜我能不能吃?”

近视的李秋君,把桂花末错看成紫菜碎,以为是普通下饭菜,就同意了。

张大千马上舀了满满的一大勺塞进嘴里,太太小姐们比较矜持,吃得慢。

等到李秋君吃到那道菜,想阻止张大千,他已经把碗刮得像刚洗过的一样了。

李秋君正要埋怨,张大千嬉笑着反击:“我可是问了你才吃的。”

有一次,张大千一顿吃了15只螃蟹,又跑出去偷吃了两杯冰淇淋,结果夜间开始上吐下泻。

李秋君连忙请医生,还在身旁照顾,医生误以为她是张大千的太太。

第二天张大千觉得心里过意不去,就当面跟李秋君道歉。

李秋君坦坦荡荡,“这有什么好道歉的?医生误会了也难怪,按常人来看,要不是太太,深更半夜谁会在床边伺候?

我要是向他解释,一时又说不清楚。反正太太不太太的,我们自己明白,也不用对外人去解释了。”

张大千的夫人也曾跟着张大千一起在李府借住过,据她回忆,李秋君与张大千的行为举止,完全合乎礼仪,没什么暧昧。

而李秋君叮嘱她的话,或许能看出李秋君对张大千这般好的真正用意。

张大千远赴东南亚时,李秋君把自己给张大千写的食谱交给了他的夫人徐雯波,并对她说:

“大千是国宝,一定要好好照顾他,别让他出毛病才行。”

因为知道张大千对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性,所以甘愿背负着流言蜚语,也想尽全力好好照顾他,让他尽可能活得更久一点。

感激李秋君的付出,张大千也打从心底里视李秋君为知音,将自己的一双女儿过继给李秋君。

而李秋君终身未婚,又给张李的关系铺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有人说是李秋君爱而不得,其实不然。

李秋君长期被肺病折磨,她明白婚娶的最后绕不过传宗接代,而她的身体状况显然不允许。

30岁那年,正当李秋君事业上升期,她婉拒了一位外交官谢某的求婚,正式向母亲表示,愿意终身侍奉母亲。

李秋君什么都好,家境好、人有财气,更有才气,二十几岁的年纪,就在日本、比利时开了画展。

比利时的美术国际大赛中,与其他选手相比,李秋君作为资历较浅的参赛者,居然横空出世,斩获金奖。

回国后的李秋君,在画坛上到处留痕。

先是与王济远、江小鹣、潘玉良、朱屺瞻和张辰伯等人创办了“艺苑绘画研究所”。

1934年,李秋君与冯文凤、陈小翠、顾青瑶和杨雪玖等发起组织了“中国女子书画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女子书画团体。

李秋君是画会中的核心人物,《中国女子书画会展览会特刊》便是由李秋君和陈小翠二人编纂的。

这样的人,却被肺病拖垮了,很可惜。

放弃了婚嫁的执念,李秋君全身心投入到另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1937年,我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

李秋君得知后,以女子书画会名义,向总司令朱德发去贺电,还自掏腰包寄去500大洋。

不久,朱总司令亲笔写了感谢信,附上一张奖状,专门派人送到李秋君的住处。

李秋君在世期间,一直是上海市妇联的执行委员,也担任市人大代表。

平时的生活,无外乎就是忙于社会活动,以及日复一日的艺术创作。

肺病没有绊住她创作的脚步,她异常勤奋,存放在家中的画稿就有齐桌般高的6大捆。

但肺病早给她的生命按下倒计时,再加上那场风暴中,李秋君倍受凌辱。

屈辱与病痛抽打着她,1971年3月,因为身体不适李秋君被送入医院。

在医院捱了10天,21号死神宣告了最终的胜利,李秋君享年72岁。

她的死讯半年后才被张大千知晓,张大千悲恸欲绝,写了8页的信以抒对故人绵绵不绝的思念。

1945年,张大千曾交给谢稚柳一幅《苍莽幽翠图》,希望他能代交给李秋君。

然而,这幅画因不可抗因素,兜兜转转直到张大千去世后一年,才到谢稚柳手上。

这时已无人可交,这幅画只能暂由谢稚柳保管。

2004年3月,《苍莽幽翠图》终于由谢稚柳的后人奉出拍卖,被世人所知。

下面是李秋君作品欣赏:

-END-

看完记得关注@凡畅读书

及时收看更多好文

▼点个在看 你最好看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

1971年冬天,张大千在香港举行了盛大的画展,卖画赚得40万港币。

可他并不开心,他不由得回想起过去上海的几次画展,看着窗外,若有所思。

夫人徐雯波像是知丈夫所想,脱口而出:“可惜三小姐再也见不到了。”

张大千惊恐不安,急忙追问夫人“三小姐”怎么了,才知道“三小姐”已经去世大半年。

在往后的日子里,张大千整宿失眠,写了一封长达8页的信寄给“三小姐”的弟弟,信中写道:

“古无与友朋服丧者,兄将心丧报吾秋君也!呜呼痛矣……”

这位“三小姐”,名叫李秋君。

张大千曾亲口承认:“若问谁是我的知音,我会毫不犹豫地答复说:李秋君……”

1899年秋天,李秋君出生在上海石门二路李家大宅。

由于前两位都是儿子,好不容易来了个女儿,李薇庄视若掌上明珠。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偏偏这个千金小姐染上了肺病,身体羸弱。

当时的医术没现在这么高明,肺病只能靠养身体,抑制其恶化。

(右二李秋君)

好在李家经济条件不错,最不差的就是钱,凡是医生开出的营养品,什么人参燕窝,李薇庄都很敢下血本。

为了从根源上医治,大哥李祖韩觉得养身不如养心,提议让妹妹跟着他学习书画。

那时候,上海可是画家聚集地,“海上画派”也活跃于此。

李祖韩与吴昌硕、王一亭、曾农髯等组成“秋英社”,旨在提挈后进,培养“新生力量”。

经王一亭推荐,李秋君拜师吴杏芬先生。

李秋君出乎吴杏芬意料,很有绘画天赋。

陈小蝶曾说:“秋君为吴杏芬老人高足,得宛米山房汪仲山为之润色,山水卓然成家,颇近吴秋农、陆廉夫。

画仕女则兼采张大千意法,以写生法作古装美女,神采生动,几夺大千之席,故大千亦为之磬折不已。”

要说起李秋君与张大千结识,是机缘巧合,也有些戏剧搞笑。

1920年,远在日本的张大千,听闻未婚妻谢舜华病逝,悲痛欲绝,欲连夜赶回家乡奔丧,结果因战事不断,没奔成。

第二年被母亲逼着娶痴呆儿,张大千以出家相要挟,做了100天和尚,又被哥哥张善孖撵了回去,与不爱的女子曾正容结了婚。

完婚后,张大千迫不及待来到上海,拜当时杰出的书法大家李瑞清为师,准备学习书法静心。

李瑞清写得一手擘窠大字,但晚年很穷,又穷得有志气,从不要他人接济,别人想得他几个大字,用钱买还买不来。

但人都有软肋,李瑞清全身上下就数嘴软,特别爱吃,尤其喜欢吃螃蟹,曾有“一顿吃下一百只螃蟹”的战绩,获得“李百蟹”称号。

李秋君的哥哥李祖韩,也想向李瑞清讨几个字,就“对症下药”,宴请李瑞清到李宅吃饭。

有一次,李瑞清也把弟子张大千带上了,在美食方面,张大千比老师略胜一筹,爱吃也特别会做吃的。

那次,李瑞清就让张大千给大伙露两手。

张大千烧了一大碗东坡肉,李瑞清哐哐吃了好几块,一边吃还一边给张大千夹。

张大千纵然再爱吃肉,吃多了也快反胃了,但作为弟子,不好拂了老师的面子,只能强咽下肚。

刚从闺房出来的李秋君,就看见一个年纪轻轻的客人,蓄着一口美髯,还吃得那个狼狈样,不禁嗤笑出了声。

李秋君性格直爽、落落大方,没有传统女性那般“小家子气”。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让张大千眼前一亮,见而忘俗。

两人熟络起来后,李秋君便跟着张大千学习仕女。

李秋君领悟能力很强,很快就找到了要诀,习得自己的风格。

“以写生法作古装美人,神采生动,几夺大千之席,故大千亦为之磬折不已”。

而李秋君与张大千关系随之越来越好,好到常人难以理解的地步。

李家家底厚,自从与李秋君熟络后,张大千来上海的话,通常会在李宅借住,有时候一住就是几个月。

张大千住进了李家,与李秋君有一层师生关系,他也是客人,李秋君便对张大千照顾得无微不至。

小到生活起居,大到张大千的书画事宜,都是李秋君作主。

张大千曾说:“李府大家的规矩,财产划分,在外赚了钱,也要提出一份作为家庭公用。

我是住在李府的常客,三小姐的客人,三小姐每次都拿私房钱多缴一份。

三小姐的车子、车夫都给我使用,我的穿着,都是三小姐亲手缝制,照顾饮食,做我爱吃的菜。”

张大千早年有糖尿病,不能多吃甜食,但他管不住嘴。

李秋君就像个“老妈子”似的,所有送入张大千嘴里的东西,都要事先一一经过李秋君的检验。

有次画家宴会,李秋君和张大千没有坐在一块,张大千与梅兰芳、余叔岩坐一桌。

席间上了一碗桂花味的芋泥甜点,张大千明知李秋君近视,又没戴眼镜,故意隔着老远的距离,大声问李秋君,“这道菜我能不能吃?”

近视的李秋君,把桂花末错看成紫菜碎,以为是普通下饭菜,就同意了。

张大千马上舀了满满的一大勺塞进嘴里,太太小姐们比较矜持,吃得慢。

等到李秋君吃到那道菜,想阻止张大千,他已经把碗刮得像刚洗过的一样了。

李秋君正要埋怨,张大千嬉笑着反击:“我可是问了你才吃的。”

有一次,张大千一顿吃了15只螃蟹,又跑出去偷吃了两杯冰淇淋,结果夜间开始上吐下泻。

李秋君连忙请医生,还在身旁照顾,医生误以为她是张大千的太太。

第二天张大千觉得心里过意不去,就当面跟李秋君道歉。

李秋君坦坦荡荡,“这有什么好道歉的?医生误会了也难怪,按常人来看,要不是太太,深更半夜谁会在床边伺候?

我要是向他解释,一时又说不清楚。反正太太不太太的,我们自己明白,也不用对外人去解释了。”

张大千的夫人也曾跟着张大千一起在李府借住过,据她回忆,李秋君与张大千的行为举止,完全合乎礼仪,没什么暧昧。

而李秋君叮嘱她的话,或许能看出李秋君对张大千这般好的真正用意。

张大千远赴东南亚时,李秋君把自己给张大千写的食谱交给了他的夫人徐雯波,并对她说:

“大千是国宝,一定要好好照顾他,别让他出毛病才行。”

因为知道张大千对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性,所以甘愿背负着流言蜚语,也想尽全力好好照顾他,让他尽可能活得更久一点。

感激李秋君的付出,张大千也打从心底里视李秋君为知音,将自己的一双女儿过继给李秋君。

而李秋君终身未婚,又给张李的关系铺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有人说是李秋君爱而不得,其实不然。

李秋君长期被肺病折磨,她明白婚娶的最后绕不过传宗接代,而她的身体状况显然不允许。

30岁那年,正当李秋君事业上升期,她婉拒了一位外交官谢某的求婚,正式向母亲表示,愿意终身侍奉母亲。

李秋君什么都好,家境好、人有财气,更有才气,二十几岁的年纪,就在日本、比利时开了画展。

比利时的美术国际大赛中,与其他选手相比,李秋君作为资历较浅的参赛者,居然横空出世,斩获金奖。

回国后的李秋君,在画坛上到处留痕。

先是与王济远、江小鹣、潘玉良、朱屺瞻和张辰伯等人创办了“艺苑绘画研究所”。

1934年,李秋君与冯文凤、陈小翠、顾青瑶和杨雪玖等发起组织了“中国女子书画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女子书画团体。

李秋君是画会中的核心人物,《中国女子书画会展览会特刊》便是由李秋君和陈小翠二人编纂的。

这样的人,却被肺病拖垮了,很可惜。

放弃了婚嫁的执念,李秋君全身心投入到另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1937年,我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

李秋君得知后,以女子书画会名义,向总司令朱德发去贺电,还自掏腰包寄去500大洋。

不久,朱总司令亲笔写了感谢信,附上一张奖状,专门派人送到李秋君的住处。

李秋君在世期间,一直是上海市妇联的执行委员,也担任市人大代表。

平时的生活,无外乎就是忙于社会活动,以及日复一日的艺术创作。

肺病没有绊住她创作的脚步,她异常勤奋,存放在家中的画稿就有齐桌般高的6大捆。

但肺病早给她的生命按下倒计时,再加上那场风暴中,李秋君倍受凌辱。

屈辱与病痛抽打着她,1971年3月,因为身体不适李秋君被送入医院。

在医院捱了10天,21号死神宣告了最终的胜利,李秋君享年72岁。

她的死讯半年后才被张大千知晓,张大千悲恸欲绝,写了8页的信以抒对故人绵绵不绝的思念。

1945年,张大千曾交给谢稚柳一幅《苍莽幽翠图》,希望他能代交给李秋君。

然而,这幅画因不可抗因素,兜兜转转直到张大千去世后一年,才到谢稚柳手上。

这时已无人可交,这幅画只能暂由谢稚柳保管。

2004年3月,《苍莽幽翠图》终于由谢稚柳的后人奉出拍卖,被世人所知。

下面是李秋君作品欣赏:

0 阅读:0
疏星点点光

疏星点点光

疏星点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