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硬枝嫁接技术的规模化应用研究

秦柳钱 2025-01-15 22:09:01

葡萄硬枝嫁接技术的规模化应用研究

刘 庆

从 2011 年起我国鲜食葡萄产量已稳居世界首位,从 2014 年起葡萄栽培面积已跃居世界第 2 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葡萄生产大国。截至 2022 年,中国的葡萄栽培面积和葡萄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葡萄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优质的葡萄苗木,优质的葡萄苗是葡萄产业的基石和保障。然而,我国葡萄苗木繁殖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缺乏规模化育苗企业、苗木繁育技术水平不高、苗木品种纯度参差不齐等问题 。以上问题严重阻碍了葡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导致市场上苗木质量良莠不齐,造成葡萄生产者经济亏损。我国南方多采用扦插繁育自根苗,北方由于环境因素以抗寒砧木和抗旱砧木的嫁接苗为主,且南北方的葡萄苗木繁育多数由个体户承担,规模小,技术水平低 。针对以上问题,创新葡萄繁育技术,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大力提升我国葡萄的市场竞争力是我国葡萄产业发展总体的应对策略 。笔者将详细论述葡萄规模化硬枝嫁接技术,该技术是区别与田间就地嫁接的一项嫁接技术,是在室内完成扦插前的嫁接与伤口愈合,室外完成砧木生根和接穗萌发的一项嫁接繁殖技术,适用于工厂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的优质葡萄苗木繁育。葡萄规模化硬枝嫁接技术的重要步骤包括了嫁接前接穗和砧木品种的确定、枝条的选择与采集、枝条的分级与贮藏、浸泡、接穗剪截、砧木去芽、机械嫁接、嫁接后愈伤组织的形成、苗圃地的准备、扦插、扦插后期管理以及苗木出土等步骤。

1 嫁接前的准备

1.1 确定接穗品种和砧木品种

砧木品种主要针对土壤环境的非生物胁迫或潜在病虫害风险的防御需求进行选择。冬季存在极端低温天气的地区可选择抗寒性较高的砧木品种,如贝达和山葡萄;干旱缺水地区可选择抗旱性较高的砧木品种,如 110R、140Ru、1103P;由于降雨、土壤类型或者地势等因素易出现水涝的地区可选择耐涝性强的砧木品种,如 3309、1616、1103P、SO4 等;存在线虫的土壤可选择高抗线虫的砧木品种,如 SO4、5BB、1616、1103P 等;有抗根瘤蚜需求的,可选择砧木品种SO4、5BB、1103P、420A 等 。

接穗品种的确定根据市场需求和品种对环境适应性需求进行。品种对环境适应性需求的研究包括品种对活动积温(生长季≥10 ℃的积温)、无霜期、干燥度等多方面的需求,此处不做详细阐述。以活动积温为例,赤霞珠(晚熟品种)不适宜在活动积温低于3100 ℃的生态区域种植,美乐(中熟品种)不适宜在活动积温低于 3000 ℃的生态区域种植,黑比诺(早熟品种)不适宜在活动积温低于 2700 ℃的生态区域种植,歌海娜(极晚熟品种)不适宜在活动积温低于3300 ℃的生态区域种植 。

选择砧木和接穗时,除了考虑砧木和接穗对环境适应性的需求外,还需要从性状稳定且纯度高的母本园选择接穗和砧木,如图 1 为砧木母本园与赤霞珠母本园。

图1 葡萄砧木园(上)和赤霞珠母本园(下)

1.2 枝条的选择和采集

选择成熟度良好、健康、无病毒、具有品种标准粗度的枝条是保证嫁接苗成活率以及维持葡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成熟度良好的枝条颜色为黄色、黄褐色或褐色,枝条不易折断,节间长度适中,通常为8~20 厘米,节间过短通常营养不足,节间过长表现为枝条徒长,营养过剩,成熟度不足;判断枝条的健康状况可在采收前检查葡萄植株是否感染葡萄病害,从良好健康的母本植株上采集的枝条通常也是健康的。葡萄病毒病是造成叶片畸形、光合能力降低、葡萄长势弱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经过检疫无病毒的枝条才能进行苗木繁育推广。病毒检测的方法可以每亩地随机采取 30 根枝条,通过 PCR 技术或者酶联免疫技术进行检测,此检测可以通过研究院、高校或者检测机构完成;葡萄品种的标准粗度为 0.7~1.2 厘米,直径过小表现为营养不足,相反,直径过大表现为营养过剩,成熟度不足。规模化育种工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了企业的长远利益,需要建立独立的、纯正的、优质的品种母本园和砧木母本园,培养优质的葡萄品系用于葡萄繁育。

枝条的采集可以根据葡萄品种进行分类采集,剪成 30~40 厘米长的枝条,每根枝条留 4~6 个芽,每捆100 根枝条,每捆枝条贴上标签,标明葡萄品种和采集时间。

1.3 枝条分级和贮藏

将葡萄枝条根据直径进行分级,以便于砧木与接穗的尺寸相互匹配,在后期嫁接时,枝条相互咬合在一起,形成层充分接触,嫁接苗成活率更高。枝条的分级可将枝条置于如图 2 所示的两块长方形木板之间,枝条从上往下放,枝条卡在哪个位置,其对应的等级就是枝条的尺寸等级,例如枝条从上往下,卡在 2的位置,则该枝条的尺寸等级为第 2 级。

图2 枝条尺寸分级板

枝条贮藏可以采用沟藏或冷库贮藏。沟藏方法:挖宽、深均为 60~80 厘米的沟,长度和深度可根据贮藏的枝条数量进行调整。贮藏时先在沟底铺 5~10 厘米厚的湿河沙,将成捆的枝条平放或倒立沟中,一边摆一边用湿沙填满枝条与枝条之间、捆与捆之间的空隙,直到全部覆盖为止;每放一层插条后再覆上 5~7厘米厚的湿沙,最上层距地面 20~30 厘米,最后覆土与地面平,以后随气温下降而逐渐加厚覆土。条件好的地区,可以采用冷库贮藏,冷库的温度 1~5 ℃,湿度 85%~90%,湿度过低容易使枝条失水,活力降低甚至死亡,湿度过高枝条易生霉腐烂,所以定期检查枝条,如发现枝条生霉,可将枝条在 5%的 FeSO 4 或0.3%的 K 2 MnO 4 中浸泡 2~3 分钟。

2 嫁 接

嫁接是将接穗和砧木连接为一体的过程。首先是枝条的浸泡,将贮藏的枝条从冷库或者沟中取出,并将枝条浸泡在常温水中 12~24 小时,充分吸水。其次是接穗和砧木的准备,用于作为接穗的枝条,将枝条全部剪截为单芽的小段,装袋备用,接穗的长度 7~10 厘米,太短不便于后期嫁接操作,用于作为砧木的准备,去掉砧木上所有的芽(防止砧木芽眼萌发出萌蘖枝),打包备用。最后是嫁接形成嫁接枝条。工厂规模化、标准化的嫁接通常采用机接法,嫁接口的形状可采用 V 形(图 3)或则 Ω 形。

图3 V形嫁接

3 嫁接后伤口的愈合

嫁接苗成活的三大基础是嫁接伤口愈合、砧木形成不定根和接穗长出新梢,三者缺一不可。砧木形成不定根和接穗长出新梢是在扦插后完成,扦插前需在嫁接连接处形成愈伤组织,促使伤口愈合。

经嫁接机将接穗和砧木连接后,可以通过胶带绑缚、蘸蜡和温湿度环境控制协同促进嫁接连接处愈伤组织的形成,促进伤口愈合。

3.1 胶带绑缚

在砧木与接穗的连接处使用胶带绑缚,可以通过胶带的颜色来区分不同的砧木接穗组合。

3.2 蘸蜡

将嫁接枝条的顶部 1/3 段浸泡在蜡中 3~5 秒,减少嫁接枝条的水分流失,有利于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3.3 温湿度环境控制

经嫁接枝条置于沙土泡沫箱中,采用一层沙一层条的方式进行摆放,除顶部接穗的芽暴露于空气以外,插条其余部位置于沙土中,如图 4 所示。将装有插条和沙土泡沫箱放在温度 25~30 ℃,湿度 90%的环境中,该温度、湿度环境下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1 个月左右后,愈伤组织已形成,接穗和砧木之间的伤口愈合,组织相互融合,二者合为一体。

图4 嫁接枝条与沙土装箱

从沙土中取出形成愈伤后的嫁接枝条,部分萌发的接穗需去除已经展露的叶片,减少枝条水分蒸腾。

4 嫁接枝条的扦插

4.1 嫁接枝条扦插时间

春季土壤温度稳定在 10 ℃以上后即可扦插,各地时间不同,一般在 2 月底至 4 月初。扦插时间过早,容易受霜冻危害造成葡萄芽眼受冻,影响葡萄萌发和新梢发育;扦插时间过晚,芽眼提早萌发,插条生根不及时,无法吸水或吸水困难,最终葡萄失水死亡。

4.2 苗圃地的准备

应当选择土壤疏松且经过消毒处理、营养充足、光照充足、易于灌溉的苗圃地进行扦插。土壤的消毒方法采用湿蒸法杀菌,将土壤浇透水,并盖上薄膜,经太阳光直射,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杀菌,1 个月左右后土壤完成消毒处理。如果土壤条件不能满足要求,可以通过施有机肥、秸秆、掺沙等方式进行土壤改良。将苗圃床整理为宽 30 厘米左右的平畦,平畦之间的距离为 1~1.5 米,在平畦上铺上塑料薄膜,用于保水和升温。

4.3 扦插

扦插的株距 10~15 厘米,扦插时将砧木一段插入土中,且接穗部分必须露出地面,防止倒插。

5 扦插后的幼苗管理

加强扦插的嫁接枝条的幼苗管理,图 5 为嫁接苗的苗圃基地,定期检查葡萄幼苗的营养状况、病虫害情况,做好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工作。

幼苗经一个生长季后,嫁接苗已经完成砧木的生根、接穗新梢的生长发育,至此嫁接苗已经形成。

图5 嫁接苗苗圃基地

在落叶休眠期,幼苗需经过修剪、出土、清洗、打包待用。出土前,可以通过机械修剪或者人工修剪,剪截接穗过长的新梢枝段,留 10~15 厘米一年生枝即可;苗木出土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机械挖掘,条件有限可以人工挖掘;出土后的嫁接苗要浸泡,清洗掉根系上的土壤;将嫁接苗按照品种进行打包,并贴上标签,贮藏待用。

0 阅读:5
秦柳钱

秦柳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