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在春秋时期还只是一个边陲小国,在齐、晋、楚等国参与的中原争霸之战中,秦国根本算不上什么主角,秦穆公虽然有进军中原的野心,但在殽之战以及彭衙之战中接连败于晋国后,也暂时放弃了东出中原的打算。
秦穆公及时调转方向,将秦国发展的重心转向西边,于是秦国称霸诸戎。
到了战国初期,魏国君主魏文侯启用李悝主持变法,同时命吴起主持魏国军事领域的改革,战力无双的魏武卒就是在吴起手中组建起来的,此后魏国夺取秦国河西之地,一度成为抗击秦国的主要领导诸侯国。
败给魏国令秦国上下倍感耻辱,所以秦孝公即位后便决定效仿魏国变法图强,力图改变“诸侯卑秦”的耻辱现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名叫卫秧的人才听闻秦国君主发布求贤令,便由魏入秦,此人便是日后名震天下的“商鞅”。
商鞅主持秦国变法商鞅出身于卫国公族,不过卫国一直是三流小国,所以商鞅的王室身份并不值得张扬,商鞅少年时便喜欢刑名之学,在魏相公叔痤门下做事,而公孙痤虽知晓商鞅的才华,但他却没有向魏国君主推荐商鞅,因为他担心自己的地位会被商鞅取代。
直到公叔痤病重时,他才向魏王交代要重视商鞅,然而此时的魏国虽然不及魏文侯时期那么辉煌,但有大将庞涓以为后盾,魏惠王仍有争霸天下的野望,而当时天下大多数英才也都倾向于加入强大的魏国以施展抱负。
因此魏惠王对公叔痤举荐的商鞅有些不以为意,所以也就没有遵从公叔痤“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的临终嘱托。商鞅在魏国得不到重用,自然要去别国寻找出路,这时正值秦孝公发布《求贤令》,诚意十足向天下招贤纳才,商鞅便由魏入秦。
商鞅来到秦国之后向秦孝公展示自己的强国之术,秦孝公被商鞅的才华震撼,决定支持商鞅在秦国实行富国强兵之变革,这才有了“商鞅变法”的前提。
那么商鞅到底变了什么法呢?
首先是认可土地私有化,废除井田制;其次是鼓励农桑,重农抑商,再其次是推行郡县制度,加强朝廷中枢对各地的管辖力度,最后则是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按战功赐爵赐田。
尤其是最后一条变革,让普通民众也能通过战功来获得爵位和土地,极大振奋了秦国民众参军的热情,对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民众来说,最不值钱的就是他们的性命,他们大可上战场“赌”一把,输了不过是丢命而已,而要是赢了,子孙后代都能享受到荣华富贵。
秦国军功爵位的含金量很高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秦国男丁们踊跃参军,使得秦国原本招兵困难的局势很快得到逆转,在爵位和土地的诱惑下,士兵们悍不畏死,打出了秦国的威风,而“秦锐士”之名也响彻天下。
而秦军战斗力强大的底牌就是源于这一套“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
众所周知,在先秦时期,贵族和平民之间具有不可跨越的鸿沟,贵族永远是贵族,而平民世代只能为平民,在那个时代,不管你多有才华也无法跻身上流社会,人们唯一重视的就是你的“血统”。
贵族内部的爵位等级分为五等,即公、侯、伯、子、男,这也是我国最为古老的身份等级制度,而商鞅则对这一制度进行了更加具体地细化,同时打通了各阶级之间的人才流通,让平民、寒门也有机会实现人生逆袭。
而要实现人生逆袭,唯一的机会就是“军功”,因为军功可以换爵位、抵罪、抵徭役,而军功则是以敌人的头颅数量来计算。
如果秦卒在战场上斩杀了敌人一名甲士并将其首级带回,那么该秦卒就会获得“公士”的爵位,同时获得田地一顷、住宅一处以及奴仆一个。如果取得两名敌人甲士首级,父母若是囚犯可赦免其罪行,妻子若是奴隶也可转为平民。
随着军功的积累,赏赐也会越来越丰厚,在军中的待遇也会得到提高,比如无爵位的秦卒只能吃糠咽菜,而有爵位的秦卒不仅能吃到精米,同时还有菜羹,除此之外,爵位越高,每年得到的禄米也就越多。
军功赐田的两个附属规定而且,古代平民大多没有土地,他们都是为贵族打工,为什么古代会有“卖身葬父、母”的悲剧,其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所有土地都是地主和贵族的,并不是你随便挖个坑就能埋的,而军功赐田体系则让平民也有机会获得土地。
不过军功赐田体系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秦国的土地资源就那么多,商鞅就不担心未来有一天土地不够分吗?其实这一点商鞅早就考虑到了。
据1976年出土的云梦睡简记载,商鞅早就为此想到了解决方法,他为军功爵位制敲定了两条附属规定。一是“降爵继承”,凭军功获得的爵位可由子嗣继承,但继承的前提是爵位降两级,比如父亲的爵位是第三级“簪袅”,那他的儿子也只能获得第一级“公士”的爵位以及待遇。
另外一条规定则是“身死夺田”,即爵位所有者死亡后,除了由子嗣继承的土地外,其余土地一律收归国家所有,再由国家赏赐给其他立有军功的秦卒,这意味着土地可以不断循环使用,秦国不用担心无地可赏。
商鞅正是凭借这两条来保证以后秦国有足够的土地资源来赏赐有功之士,有效避免了世袭制的弊端。
军功爵制为秦国崛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军功爵制带来的巨大激励下,秦国得以集全国资源投入到战争中,并且做到以一敌六的壮举,最终一统天下,不过,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凭借军功选拔人才的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当时的社会发展。
不管怎样,说商鞅是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大功臣,相信谁也不会反对,可惜在秦孝公去世之后,商鞅惨遭极刑,没有避免功臣“兔死狗烹”的结局。商鞅为秦国强盛殚精竭虑了一辈子,结果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令人感到惋惜……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好事什么时候轮得到你们这些消耗品
商鞅大才,一国之变,出一人之设计,有商鞅之才岂有不强之理
其实按理,这个制度应该有很多有爵位的人,为啥历史没有记载
谁能说说嫪毐一个太后的面首封侯,有啥功绩,打了哪场胜仗。所以至少在嬴政登基开始,军功爵已经崩溃,秦统一不过是巅峰的惯性,二世而亡不奇怪。
话说魏国真的是人才输送基地
说白了就是给你武器让你去改变现状。给你土地让你种田。说白了就是最高成给的权
有件事想不明白,战场上成千上万人拼杀,不可能杀死一个人就停下来割头。如果等到战斗结束后,谁又知道哪个人是被谁杀死的呢?那怎么计算每个人的杀敌数呢?
2块钱就能中500万,不怕彩票公司倒闭吗[得瑟]
斩首级300,身死,功归谁?
好
傜役更历害。
商鞅为秦国前期大才,后期大患,自不知危,以此有祸。
死的不屈
这个怎么落实,打仗时杀了对方几个人怎么统计?难道要刚杀一人就割首级,割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