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修心:就是一边驾驭自身,一边统御万物;一边定心,一边正念

人之书 2024-02-17 21:43:46

什么是修心?人为什么要修心?人应该怎么修心?人如果要修心,首先要搞明白:心是什么?如果你就连“心是什么”都搞不明白,还这么修心呢?

万物都有表里、内外,人心自然也有表里内外。要想修心,要想搞明白怎么修心,就必须先明确:心灵的内里是由什么构成的。

一枚苹果,果皮是其外表;果核、果肉是其内里。

对于人心,你所感受到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得意、失意、欢乐、苦闷等,都已经是人类心灵的外表了,或者说是外在表象。

什么才是人类心灵的内里实质呢?

人类心灵的内里实质,就叫做灵魂魂魄。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魂一魄方为人。魂属阴,魄属阳。

人皆有心,心分魂魄;万物有道,道分阴阳。心魂心魄,便是人心的内里实质。

所谓修心,其实就是修魂炼魄。魂是心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灵、心理、内心等,虽然用词用字不同,但它们实质相同。

魄是心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气魄、魄力、胸怀、气度、格局等。它们都是一回事。

什么魄力?人的魄力从哪里来?

人的魄力、胸怀等,从人的思想观念中来,从人的认知理念中来,从自我的思想认知中来,从人的欲望、意念、志向中来。

因此气魄、魄力等,与思想、认知、欲望、意念等,都是一回事,都是指心魄,而不是心魂。

气魄、魄力、胸怀、气度等,是人们对“魄”字的形象化、抽象化表达;

思想、认知、理念、观念、意念、欲念、意志等,是人们对“魄”字的实质性、直指性表达。

对于人类的心魄,几千年来,人们认知不一,不同的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认知与感受,而采用不同的字或词,对“魄”字加以命名。

于是几千年来,关于“魄”字的字和词,人们给“魄”字所取的别名,就越来越多、越积越多。但实质上它们都是一回事。人皆有心,心分魂魄。它们都只是魄而已。

认识魄、分辨魄,这是人们修心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之一。因为魄就是人心的内里之一。

倘若不进行分辨,你就会发现关于魄字的字词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每一个都神秘莫测,就连认识它们都很困难,你还怎么去修持它呢?

当你发现它们本质上都是一个叫做“魄”的东西的时候,你就不需要再过多地纠结它们究竟是指什么,只需要修心炼魄就可以了。

所谓修心,其实就是修魂炼魄。人为什么要修心?因为人心就像手脚、躯干、脏腑、眼睛、嘴巴等一样,只有好好地修炼它,你才能更好地掌控它。

你要想书法好,你就必须要认真地练习手臂;

你要想口才好,你就必须要认真地练习口舌;

你要想箭法好,你就必须要认真地练习眼睛;

你要想有一颗强大的内心,非凡的智慧,你就必须要认真地修魂炼魄,也就是修心。

人应该怎么修心?修心先要认识人心。人皆有心,心分魂魄。人心由一魂一魄组成。

人心有内外两端,就像一枚鸡蛋也有内外两端。蛋壳是外端,蛋清蛋黄和胚芽是内端。

对于人心来说,心魂是内端,心魄是外端。心魂,就是指心之魂,就是指魂。心魄,就是指魄。

什么是魂?

魂,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心。几千年来,也许是受到“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影响,人们皆不言“魂魄”,而只说“心”。孔子如是,王阳明也如是。

《礼记·大学》中有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心,代表魂;意,代表魄。心和意,就是指魂和魄,它们在广义上都是指人心。

我们为什么要用魂魄二字,而不用心意二字呢?

因为在大多数时候,心字往往还代表着人的一整个精神意志。心字固然哪里都可以使用,但它无疑很容易就会带来认知的混乱。

心可以是指人的一整个心灵,也可以指心魂,也可以指心魄,也可以指每一种感情或感受。

但是心有内外两端,有内外表里,如果不去分辨人心的内外表里,心字无论放在哪里都可以使用。

当你需要修心,需要分辨人心的内外表里,需要修魂炼魄的时候,如果再随意使用心字就有些不明智了。

心与魂魄是一回事,魂魄是心灵的内里。它们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心字就相当于一整个鸡蛋,魂魄就相当于蛋壳和蛋液。

一阴一阳之谓道。魂字如果再细分出阴阳,则阳为神,阴为灵。于是心魂就有了神魂与灵魂的区分;也可以叫它们心神和心灵。它们都属于魂字,它们只是阴阳属性不同而已。

神是心魂之阳,多显现于外,人们常说的魂不守舍、神游天外,其实就是指人走神、失神的心理状态。

灵是心魂之阴,多隐藏于内,人们常常期望的灵性、灵感的爆发,其实就是指人内在心灵的静谧和空灵的状态。

分清魂和魄,你自然就可以知道怎么修心,怎么修魂炼魄了。

魂内敛,魄张扬;魂向内收敛、敛息、安定;魄向外迸发、张扬、驰骋。

因此修魂就需要定、静、空;炼魄就需要在张扬驰骋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方向和平衡,保持机动和灵活,以确保不至于马失前蹄。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说的心,就是指魂;念,就是指魄。起心动念,就是指魂想魄动。

心和念合在一起,等同于魂与魄合在一起,它们都是指人心的全貌。

人心难测,它深沉如渊海,晦暗难明,这是指魂,它隐藏于内;

人的意念,犹如天马行空,可纵情恣意于九天之外,这是指魄,它驰骋于外。

心魂用于驾驭自身,心魄用于统御外物。

所谓修心,其实就是一边驾驭自身,一边统御外物;一边定心,一边正念。

定心,就是定魂;正念,就是正魄,就是保持自己的意念始终在正确的方向上。

人的意念此起彼伏、杂乱无章,它就像春天的小草,随时随处都可能从地里冒出来;人的气魄时强时弱、时刚时柔,它就像一湖春水,忽而波涛汹涌,忽而又平滑如镜。

因此,炼魄需要有正。何为正?正就是指有方向、有目标、有标准,而不是毫无章法、胡乱飞驰。

总之,修心就是要做到:心中有定、心中有静、心中有空、心中有正。

定、静、空者,是魂;正者,是魄。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虚者,空也;静者,心也。虚和静,都是老子对自我心灵状态的调整与引导。

当他把自己的内心调整到虚空、静的状态之后,才开始认真地对“万物并作”的现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也唯有在如此的心灵状态下,人的灵感才能不停地迸发。

老子说:“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者,魂也;俭者,魄也;先者,身也;

内心中有慈爱,意念中有节俭,身行时不惧落于人后,不争先恐后,这便是老子对自我身心内外的基本态度。

在老子看来,所谓修心,心魂要宁静、不要躁动;心魄要谦虚、不要骄纵;心魂要慈爱温暖、不要狠辣阴冷;心魄意志要勤俭广大、不要奢靡狭隘。

老子说:“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圣人治理天下,不仅要让天下万民“实其腹,强其骨”,还要“虚其心,弱其志”。

虚其心,就是要让天下万民在内心中能够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正所谓: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弱其志,就是要让百姓不争强斗狠、不纵欲、不争贤、不贵难得之货。个个情趣意志温润如玉,悠然自得。

人皆有心,心分魂魄。人们通常所说的心,就是指魂;念,就是指魄。所谓修心,其实就是修魂炼魄,也叫定心正念。

魂需有静,魄需有正;也可以称之为心中有定,念中有正。

魂魄也可以叫做心念。它们就是人类心灵的内里与实质。

1 阅读:8

人之书

简介:域内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