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373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在历朝历代的封建国家中,大唐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太宗时期更是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强大的军力基础上的,以府兵制为基础,将大唐的军力发挥到了极致,再加上科举制的革新,更是为帝国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军伍人才。
武举的盛行,使士族不再垄断军政要职,为社会底层开辟了一条晋升之路,对科举制也有一定的补充意义。自隋文帝推行科举制以来,文举就成了当时国家选材的一种主要手段。
但由于武士选拔的特殊性,一直未向民间公开,一直到唐高宗时期,才正式设立了“武试”,但“武试”只限于“武将”,一直持续到武则天时期。
一个强盛的国家,往往都是在征战与磨砺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疆土的不断扩大,唐廷对于边境的戒备变得更加森严,而在这样的戒备之下,朝廷对于军需开支的把控,也变得更加森严。
为了保证均田制的可持续性,唐朝迫切需要增强军力,而科举制的改革又是对唐朝军士人才的一种特殊的培养。唐高宗时期,大唐边陲动荡不安,国力衰弱。
尤其是在西域,各个民族都在蠢蠢欲动的情况下,再加上唐朝以农牧为主要兵种,使得军队的战力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如何挑选出最好的兵种,便成为了当权者治军的关键。
高宗时期推行的“武举”,因其影响力有限,且只局限于一场选举赛,一直到武则天登基,才得以普及。
武则天即位后,以公平和通俗性为主要内容,在考试中实行“贴名制”和“附书制”,以防止考试中出现舞弊现象。
而且,每年兵部都会举办武举,向天下武士敞开大门,只要是有血性,有真才实学的人,都可以被选入军伍之中,成为一方诸侯。
唐朝的武举,讲究的是力量型、射箭型,当然,拳脚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核项目,毕竟在兵器盛行的年代,拳脚是非常普遍的。
而在这两个科目之中,最主要的就是箭术,因为箭术可以进行远距离的攻击。
箭术有平射和直射之分,这两种都对考生的身体素质有很大的要求,不过报名的人除了要进行军事素质考核外,还需要进行文试。
要想挑选出一名合格的士兵,除了实力和实力之外,还需要智力,而这一次的文试,明显要比普通的文试容易得多。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硬通货”,例如身高体重,甚至是相貌等等,只要是比较优秀的,就可以直接晋升。
武则天时期,武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最重大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打破了高宗之后士族对武举的垄断,而只限于军事选举制。
广泛征募有才能的士卒,补充了唐军的新鲜血液,改变了唐军的守备状态。另外,随着武举在朝堂上的地位不断提升,朝廷为百姓谋福利的渠道也随之增多,与科举制形成了互补关系。
武举既是唐朝传统文化的延续,又是唐朝兵强马壮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在武举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则达到了“三赢”的局面。
唐朝是武举制度发展的关键时期,它与隋朝的科举制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为底层士子提供了一条升迁之路,丰富了官场,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同时,随着唐朝疆域的扩大,对边境的军事需要也越来越大,因此,对武举进行改革,成为当权者必然要进行的一项工作。
武则天时,正处于选材的紧要关头,通过“户名制”和“家眷录用”,确保了考试的公平;通过“文举”,使百姓得以进入仕途,增强了边塞防卫力量;通过“文举”,提高了社会的公平。
武则天一开始就推出了选贤任能的系统,目的就是要保住江山,因为她本来就不是正统,必须要从下面选出一群忠心耿耿的臣子,这样才能确保江山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