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两代的兵制:府兵与征募,是如何发展和变化的

菊兰说历史 2023-04-17 21:22:42

全文共1552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大大小小的战事。对于一个古代国度来说,一切都是以军队为尊,以生命为尊。

如果一国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没有足够的军队,那就会被他国所掠夺。在中国古代,那是一个丛林法则的时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其他大国吞并,成为他们的囊中之物。

因此,在一支军队里,武者才是最能体现力量的。在中国的封建时代,有很多种兵役制度,如唐朝、宋朝等。从唐到宋,兵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且,在古代,除了招募士兵,还有一些文臣武将,甚至是军师。比如,秦孝公于秦时期发布的“求贤令”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制度实行以后,秦国在魏国取得了对商鞅的统治。从那时起,在商鞅的带领下,秦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使得秦国的军力大增,为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什么在古代,有那么多的国家,有那么多的兵役制度?就像秦国招兵买马一样,说不定某一天,就会出现一个能把秦国带向中原,一统天下的人。

其次,兵丁与士卒相结合,是唐朝兵丁体制的突出特点。大量的士兵被安排到了民间,由他们自己去耕种,以保证生活所需,同时,国家也会按时给士兵们发工资。

所谓“兵农”,就是在没有战争的时候,士兵们都是普通的农民,过着普通的农活。一旦有战争,他们就会成为战士,奔赴沙场。

唐朝的军队,会将自己的田地分配给那些士卒,农夫,除了种植粮食,还有一些特殊的田地,供他们修炼之用。而且,他们的首要任务,还是在唐朝的“折冲”上。

西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文官,到了唐朝,文官在文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唐朝,一般都是由朝廷组建一支军队,再派官员到民间征兵。而这几个人,正是折冲府中的一位官员,也可以说是一位教官。

在这段时间里,每一名士兵都会被选拔出来,作为下一任的士官,由士官亲自操练,至于那些不合格的士官,直接开除出军营。所以,唐朝的军制,就跟今天的军制差不多。但是,无论何种制度,都存在着它的不足之处。

唐朝实行的是府兵制,刚开始发展之时,普通民众还能积极参军,但是到了后期,随着军训的增加,参军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到了后期,百姓们都选择了耕种,而不是去当兵。

或许是因为知道唐朝的军事体系行不通,于是改用了兵役制度。它对封建时期的军制进行了重要的改革。唐朝的兵制,就是从普通百姓中选拔一些精壮男子。

而宋代的兵役制度,更多地表现为民间的自觉性。他们专挑那些在本地土豪的逼迫之下只能等死的贫民、饥民下手。宋朝初期的兵役制度主要是招募流民和饥民,是宋朝为了防止农民起义而建立起来的。

一切当权者都认为,把壮丁都拉来,老弱不敢造反,自然就没有农民起义。而且,在必要的情况下,宋朝还会派一些实力强大的重刑犯入军,但大部分都是充当厢兵。

到了宋代,兵役制度就变成了国家的根本政策,所有的军饷和粮草,全部都是由各大藩镇统一分配。众所周知,北宋时期的兵役制度主要是“养兵”,而不是打仗。

什么意思?北宋有金,辽,宋三分天下,金国灭辽后,将主战场移至北宋,此时面临外敌,第一个念头,不是打仗,而是逃命。

当初,大金人进攻的时候,朝堂上也曾集体商议过,如何分配,如何赔偿。至于那冲在最前面的一支大军,更是直接被金国大军灭杀。一部份官员被放逐到南宋,由此建立了南宋王朝。

这一战,被称为“靖康之辱”,也是一种耻辱。而在南宋立国后,又开始了征募,由最初的“养兵”,逐渐地发展成为了一只强大的军队,一血靖康之耻。

而且,宋朝的兵役制度,也存在着很大的漏洞,被征募来的灾民,并非是弱者,而是因为被征用的田地,被征召来的灾民。

所以,在宋朝,才会有这样的征兵制度,将流民、饥民等,统统纳入军队,以士兵的身份,依靠国家发放的粮食来维持生活。再加上那些难民和饥民,他们的日子过得比那些军人要艰难得多。同时,也为大秦增添了不少兵力,使得大秦兵力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宋史》

0 阅读:4
菊兰说历史

菊兰说历史

观古今中外,望未来孜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