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580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太监在中国古代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太监之祸的一种重要形式。
明代是一个宦官当道的时代,当时有不少宦官在朝中作威作福,宦官刻书就是一种。
宦官,又称“奴才”,伺候皇家。
在明代前期,宦官的身份、职责都是如此,但从永乐时期起,明代就有了很大的“宦官干预”现象。
通过对明代宦官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明代宦官一般都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甚至还有一些文人雅士。
另外,明代宦官的介入,使宦官的地位大大提高,阉人的身份在明代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宦官刻书的出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首先,明代社会发展迅速,印刷技术、流通手段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张之洞曾作《劝刻书说》,曰:“凡有才之士,自觉德才兼备,欲求长生,当出一部古书。而刻书,则需要花费重金,请大师,挑选,雕刻。他的著作永远不会被摧毁,他的著作将永远流传。”
可见,这些宦官为何如此热衷于刻书,无非是抱着“终古不泯”的目的,希望自己死后也能留名青史,但要刻出一本书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更要花费大量的钱财。
本文将从宦官刻书的条件,出版的过程,以及在明朝时期的历史地位,来论述宦官的刻书。
上面说了,刻书这个活,费时费力,又费钱,并非人人都有这个本事,一个明代的宦官,如何配得上刻书的资格?
1、宦官刻书的首要条件是具有某种文化背景
所谓的刻书,其实就是把那些经文,刻在石头上,让它们变得更加的坚韧,而不会有什么损伤,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愿意用这种方法来刻书。
但刻书却有着极大的限制,先不说他们的财力如何,光是这方面的知识,就足以让那些明代宦官有充足的时间去钻研。
内书堂是明代宦官读书读书的地方,史籍上说:“内书堂始于宣德年间,以陈山为师,后又以文官为师。但凡接到命令,招收的,年龄不超过十岁者,二三百人,全部送入内院。”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明代宦官的读书并非出自宦官之手,而是被当权者所驱使,宦官除了读书之外,还会去学《千字文》、《百家姓》、四书等等。
万历年间,皇帝更加注重宦官的文化教育,《酌中志》载:“有士大夫,于学堂中念书,甚感惭愧,今曰曰:书好而羞,歌而不羞也。”
可见,在明代,宦官读书不仅是一种便利,而且是一种强制。
2、为改革社会政策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太监能在上面刻出字来,不仅仅是因为要有足够的文化背景,更多的是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在明代,由于皇帝已经不在了,所以,太监的权利才会越来越大。
据史籍记载:“宦官不参政,不掌兵权,但有严格的制度,百官之数,百官之数,九卿避道之数,”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宦官在明代的地位有多高。
而宦官的地位提高,自然也就有了其他的动因,比如集权,比如财政支持等等。
太监们都是深得皇上的器重,所以才会汇聚在一处,而这些人又都是靠着太监上位的,自然就有不少的太监被他们当成了下手的对象。
至于经济方面,则是宦官们仗着手中的权势,大肆敛财,许多宦官都是富甲一方。
史籍记载:“宣德和正统以后,宦官的收入逐步上升。武宗时期,更是益昌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这就为宦官刻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宦官刻书又以宦官自身的文化知识为前提。
宦官势力的不断扩大,为太监刻书提供了良好的经济与权利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宦官刻书的发展状况,是宦官刻书总体发展的一个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张之洞曾在《书目答问》中提出:“传圣贤之长,解后辈之迷,以济人之先,以善言之。”
1、宦官刻的内在和外在影响因素探析
宦官刻书的动力应从内在动力出发,也就是对国家和社会的一种责任感出发。
明代并非一片太平盛世,时局动乱,政局不稳,社会离稳定还差得很远。
所以,很多宦官都想用刻书传承自己优良的传统,这就是明代宦官刻书的最大价值。
而且宦官刻书,也是为了传扬圣贤,如《经书音释》,史书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知人善任,虽不为士大夫所用,却为后人所用。”
《经书音释》刻书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学习的便利,而且对前人的智慧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明代的宦官,大多信奉佛教,所以在雕刻的时候,就会将佛像上的文字,铭刻下来,所以佛教才会如此的流行。
2、宦官刻书流通过程
宦官刻书之所以受人青睐,固然是因为其权势与财力,但宦官居于皇宫,又有最丰富与最优质的藏书库,这也给宦官刻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于是太监们就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赞助人,作者,策划人,或者独资,或者多家合作者。
宦官刻书出版后,其读者群体也成为了一个重要方面,而宦官刻书的读者群体,在史籍中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是因为宦官刻了大量的刻书,二则是因为宦官刻书以“终古不泯”为宗旨,所以他们的刻书质量都很好。
明朝宦官刻书得以长盛不衰,与其自身鲜明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首先,从类别上看,明代的宦官刻书,以宦官刻书为主,然后是史部,然后是经部,由于宦官不能参与政务,因此出现了一些儒学典籍的现象。
明代宦官刻书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一,明代宦官刻书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
明代宦官刻书在数量上、种类上均较少,但质量较高,许多宦官刻书在历史研究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
另外,宦官刻书中也有不少佳作,这些佳作对于我国刻书技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这是因为当时宦官实力强大,又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在刻制上下足功夫,于是就有了不少精品,成为刻书的经典之作。
另外,宦官刻书与一般刻书相比,关注的重点也有所区别,这对于明末清初的刻书分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其他人刻书都是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宦官却是单纯的,不求任何利益,只求在刻书上面留名,因此刻出来的东西,也就更像是一个匠人。
宦官刻书还有利于图书、美术的流传,如宦官曾敏刻录《诸葛孔明心书》后,韩袭芳再将此刻书重印一次。
如果没有刻书,《诸葛孔明心书》可能早已失传,甚至绝迹,宦官刻书在文化和书籍的传承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通过对明代宦官刻书发展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明代宦官刻书产生的条件是:明代宦官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和一定的文化水平,因此他们能够阅读和书写。
在明代,宦官的地位逐渐上升,虽不能干涉朝廷事务,却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这让明代的宦官富甲们,有了更多的钱,可以用来雕刻文字。
在权利和金钱的诱惑下,宦官们自然会想方设法的往更高的方面想,想要名垂青史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明代宦官在这段时间里,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其著作之多,可谓是空前之多,为后世之人研究史学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参考文献:《明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