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将国都从南京改为北京,并不仅仅是为了防备边疆

菊兰说历史 2023-04-18 20:43:44

全文共1618字,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

自明成祖朱元璋至永乐,明朝的首都一直集中在北京,南京作为开国皇帝的首都,成为“陪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种处理方式,一方面是由于朱元璋的兴起,使得整个军政集团在北京扎下了根,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北京的兴起。

明朝以“孝”为尊,所以北京和南京,都是明朝的陪都,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之后,曾经有过迁都南京的打算,只是因为仁宗英年早逝,一直未能实现。

南京是南方的经济中心,也是南方的重镇,它把北京定为首都,有它自己的道理。大明皇上,除了让皇帝镇疆外,明显还有其他的打算。

朱棣在迁都北京之后,仍然喜欢带兵征战,让北方各部族不敢靠近长城,成祖对长城的修筑也很看重,以北京为都城,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了大宋的经验。

历史上以南京为都城的王朝,都是昙花一现。那么,北京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的国都呢?

1、病情加重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于北方的少数民族,所以朱棣一直主张,要保护好自己的国家,以抵御外来的侵略。

当他登基时,他把国都搬到了北京,以应对北边的危险。如果像宋国一样,放弃了北方边疆,哪怕死守长江,也只是白费心机,最多再创一个新的元朝罢了。

2、《皇帝镇边疆》一书

为了防御北方各族的进犯,需要训练一只能够作战的军队,而这些军队又都是在北疆,如果他们太过强大,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叛乱,或者与边陲势力勾结,从而危及大明的国运。

朱棣知道边塞的重要,为了巩固对边塞军队的掌控力,他不得不将都城设在北京,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控边塞,否则迁都之后,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压力,不是单纯的权势平衡可以解决的。

1、人口和食品

朱棣之将都城迁往北京,同样也是出于对经济发展的考量。自唐朝开始,北边就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主战场,谁占了北边,那么多年下来,北边的人口越来越少,而那些贵族、农商、商贾,都在伺机而动。

在长期的封建时代,在文化,人口,农商等各方面都处于分裂状态的今天,北京成为新的都城,无疑是一个进步的标志。

有了皇帝,自然就能吸引更多的南方商人前来,再加上更多的北地人口,自然也就能更好的抵御外敌的侵袭。

2、筑一道围墙

中国南部,自古就是税收重地,江南的税收,在南宋时期,堪称天下第一,而到了明朝,这里的税收,也越来越多,已经成了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北边修筑一道城池是必然的,因为南边地势太过平坦,而北边正好适合守城,南边又能为北边的防线提供补给,这才让大明国力强盛。

若不是朱棣为了抵御北方各民族的侵略而迁都北京,则东北和西北是否还在我国的版图内,尚属未知,若东北得不到控制,华北即失,而北方失了,南下也只是时间问题。

1、防范于未然

而且,迁都北京,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到了权力交接的时刻,通常来说,太子会留在京城,以防万一,而他则会在北京建都,将满朝文武全部“挟持”。

而南京一建,北京也就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一个两个政权,一个朱棣,就是一个典型的两极分化。

2、掌握朝廷大权

朝中大臣人数众多,想要稳定局势,自然要迁往北方,一旦开战,自己的妻儿老小都在北边,大臣们自然会奋起抵抗,毕竟是在北边,自然要向北边扩张。虽然南边的财力雄厚,但是一旦北疆失守,恐怕整个朝廷都要陷入动荡之中。

成祖朱棣登基后,迁都于北京,一方面是出于稳定边境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皇帝镇边的考虑。一是要解决边境问题这一最大的问题。二是让天子坐镇边关,能更好地掌控边关的兵马,防止自己势力过于庞大,引起叛乱。

三是为了恢复北方的人口和经济,把北方的政治中心转向北方,把北方的政治中心转向北方;四是在北面修筑防御,以抵御北面的侵略,以便南面可以放心地发展生产,供给粮草,互相补足;最重要的是,建立北京,可以统筹全局,方便改朝换代,既可以预防,又可以限制大臣们的行动。

朱棣从北京一路南下,将朱允炆从皇位上拉下来,他的势力全部集中到了北京,故而将都城设在了北京,至于南京,历来被视为江南经济中心,又是一国之都,自有一套官吏制度,这才导致了大明王朝的分崩离析。

参考文献:《明史》

0 阅读:8
菊兰说历史

菊兰说历史

观古今中外,望未来孜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