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将定向增加4万个新能源汽车指标。
今年的计划还是10万个指标名额:2万个油标、8万个电标。在这10万个基础上,定向增加4万个。
看似很“大方”,实则这在2024年已经实行过了。2024年,北京在10万个指标的基础上,定向增加了2万个电标。
2025年只是去年的升级版,再增加2万个名额而已。
即便如此,摇车牌依然难如登天。从去年的摇号结果来看:
去年5月份的新能源汽车摇号,30.6万个家庭竞争5.84万个指标,50.3万个个人竞争1.46万个指标。家庭中签率19%、个人中签率2.9%。
这种中签概率,多增加4万个名额影响又能有多大呢?
油标的竞争更加激烈。
2024年6月第一次油标9600个号,62.4万个家庭、259万个人一起摇号。5838个指标给了家庭,3762个给了个人。家庭中签率0.93%、个人中签率0.145%。12月第二次9600个油标号,超过66万个家庭、大约266万个人同池摇号。9600个指标中,5930个给了家庭,3670个给了个人。家庭中签率0.89%、个人中签率0.13%。
两次摇号,人数都在增加。家庭组增加了3.2万,个人组增加了7万。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中签率越来越低。2018年以后,北京每年车标总量都是10万个。
这两年多部门发布了关于逐步调整新能源汽车限购政策。
例如,2024年5月发布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提出,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限购。
2025年1月,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2025-2027年将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探索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政策,更好满足居民汽车购买需求。
但这类没有具体指向的政策,一到北上深这种大城市,似乎就不太管用了。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天津等几个城市控制新车总量。北京是唯一对油标、新能源标“双控”的城市。
2025年北京新能源汽车定向增发4万个,或许就是对这类政策的回应。而这种脱离实际需求的回应似乎很难让老百姓看到希望。据推算,北京新能源车家庭至少6年才能摇中,个人则需排队35年……
从北京实行摇号开始就一直在排队的大有人在。12年未中比比皆是。而从个人角度讲,人生不过3万天,能有几个12年呢?
当然,咱们也能理解。北京交通拥堵、汽车保有量多。截止到2024年11月,北京机动车总量787.0万辆;9月,新能源车近90万辆。可因为总量多,就要限制后来买车人的数量,似乎并不能真正体现“公平”。
当其他城市为扩大消费绞尽脑汁时,北京在想办法控制汽车消费。这是一个时代抹不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