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的杭州老陈,近年事业有成,计划再干两年后便退休。然而,从3月份开始,他不断感到身体疲惫,容易生病。亲友认为他的免疫力下降,纷纷建议他进行补充营养。于是,老陈开始尝试服用复合维生素来进行保健。
最初,老陈每天服用一颗,但两周后身体并未见好转。为了快速康复,他决定每天服用8颗,分为早晚各4颗。
然而,不到一周,老陈感到乏力、食欲减退,10天后甚至出现小便发黄和皮肤黄疸的症状。意识到事态不妙,他的家人立即将他送往医院就医。经过检查,发现老陈的肝功能出现异常。
医生在进一步检查后断定,老陈患上了药物性肝炎导致的肝衰竭。
维生素不能乱用,过量服用可能导致中毒维生素是一类有机化合物,虽然不提供能量,但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至关重要。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水溶性维生素则有维生素B1、维生素C、叶酸、生物素等。
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群通过饮食就能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然而,过量摄入会产生毒性反应,正如老陈的例子,服用过量维生素导致肝功能衰竭。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建议,成年人对维生素A的摄入量为男性800ug/天,女性700ug/天,最高耐受量为3000ug/天。而维生素D的摄入量为10ug/天,最高耐受量为50ug/天。超过这些量就可能导致一系列毒性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减退、视力模糊、嗜睡、头痛等症状。
缺乏维生素,身体会有哪些信号?又该如何补充?缺乏维生素会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信号,而及时补充维生素成为维护健康的关键。
1、维生素A:
功能:促进生长、繁殖,维持骨骼、上皮组织、视力和粘膜上皮正常分泌。
缺乏信号:眼睛干燥、夜盲、皮肤干燥、生长发育障碍、免疫功能低下、呼吸道感染等。
补充方法:食物来源包括动物肝脏、蛋黄、牛奶、胡萝卜、玉米、菠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2、维生素B:
包括B1、B2、叶酸、烟酸等。
缺乏信号:神经炎、脚气病、唇炎、口角炎、舌水肿、舌炎、眼角膜炎、胃功能障碍、巨幼红细胞贫血、神经系统损害等。
补充方法:可通过吞服B族维生素补充剂,避免在日常烹饪中加碱,减少煎炸食物的摄入。
3、维生素C:
又称抗坏血酸,水溶性维生素。
缺乏信号:轻度疲劳、全身乏力、皮肤瘀点、齿龈疼痛、骨质疏松等。
补充方法:食物来源包括辣椒、菠菜、番茄、柑橘、山楂、猕猴桃、鲜枣等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
4、维生素D:
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
缺乏信号: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症等。
补充方法:适当晒太阳有助于人体自身合成维生素D,同时食物来源包括鱼肝油、蛋黄、奶等。
5、维生素K:
又叫凝血维生素,包括K1、K2、K3、K4。
缺乏信号:凝血时间延长,严重者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老年人缺乏影响骨骼代谢,降低骨密度。
补充方法:食物富含维生素K1的有绿叶蔬菜,其次是奶及肉类。
如何正确服用维生素?维生素的补充是维护身体健康的一项关键措施,但并非一定要依赖药品或保健品。专家建议,除非极度缺乏,我们可以通过日常饮食摄取所需的维生素。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过量服用片剂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在补充维生素时,我们需要遵循三个原则,即“适合”、“适度”和“时间”。
首先是“适合”,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例如,喜欢运动的人可以适量摄取维生素B1和维生素C,而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可能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D。
其次是“适度”,强调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有一定限量。过量摄入可能导致中毒,因此在服用时必须遵循医嘱或说明书,切忌擅自增加药量。
最后是“时间”,维生素的最佳补充时间是在餐后。水溶性维生素会相对较快通过胃肠道,而空腹服用可能导致吸收不充分。
总而言之,维生素制剂属于一种药品,应当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而不应当视为普通保健品。同时,维生素缺乏可能是某些疾病引起的结果,因此最好能从根本上进行治疗,而非盲目地进行维生素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