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A股投机性强?相信很多人都知道,A股的波动性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有名的。自2000年至今,A股几大指数,在全球股指中,年化波动率都名列前茅~

当然了,很多人想当然就认为,是A股的股民投机性强,更有甚者,将A股的投机性上升到民族性上,认为中国人天生就喜欢投机。如果你也被这种说法骗了,那么今天我就要带你揭露A股投机性背后的真相。
1,在A股投机有利可图
A股投机性强,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投机有利可图。
在全球范围内,专业投资者想要跑过指数都是不容易的。
巴菲特曾经做过一个十年的赌局:2005年,巴菲特通过贝佐斯投资的Long Bets(一个管理长期赌注的非盈利组织)正式向全美基金经理发起赌注挑战。即:10年,无人管理几无费用(年费0.03%)的标普500指数基金,毫无疑问会战胜一堆投资精英管理的基金业绩(年费2/20,即每年2%管理费,20%收益提成)。

结果,从2008年1月1日开始于2017年12月31日截止。全华尔街的顶尖优秀基金经理,10年总收益36.3%(年平均复合收益率2.96%);标普500指数,十年总收益125.8%(年平均复合收益率是8.5%)。
但是,在A股市场上则不一样,自2009年至今,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涨幅高达253%,年化收益率达到8.4%,远超大盘指数的表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上也曾表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从成立到2023年,基金的整体年化收益率是7.4%,其中境内股票投资年化收益率达到10%。”

那么,为什么基金能够跑出比专业投资者更好的表现呢?
当然,这一点和指数失真有一些关系,比如中国以前有打新股的传统,但上证指数纳入标准为上市11日后,而新股11日正是炒作的高点,所以一进来就跌。更多有关指数的内容可以参考:《关于上证15年还是3000点的那些事儿》。
除了指数失真之外,专业投资者之所以能够跑赢市场,更多靠的就是在市场的大涨大跌中高抛低吸,因为从历史上来看,A股的那些高点和低点,都非常明显,只要稍微有一点专业知识的人,都能够鉴别。
比如,2007年大牛市,足足上涨了6倍,市场上全都是100倍PE的投资者,2015年大牛市,创业板指的PE达到了100多倍,这还不够明显嘛?
2,为什么投机性强?
看到了现象之后,我们要深入去研究,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才会知道未来会如何?那么,根据我的研究,A股投机性强有4点主要原因:
① 投资者成熟度不高
金融在中国市场还属于比较新鲜的事物,但金融投资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行业,可是这个行业的门槛又很低,导致大量的散户进入市场。
当散户对于投资的认知不足时,根本不知道如何投资,就会把股市当成赌场。如果投资者把股市当成赌场,就会用赌徒的方式去投机,也就是高抛低吸。在市场火热的时候,赚钱效应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进入,助推股市进入非理性状态,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投资者又会恐慌,追涨杀跌,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高估、什么时候低估。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就会放大非理性波动,因为他们贪婪、他们恐慌、他们害怕。
关于这一点,我们就不再多说,因为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
② 牛鞭效应
什么叫做牛鞭效应呢?牛鞭效应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术语,指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当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由于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导致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最终使得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这种现象在图形上很像一个甩起的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

举个例子,商场预计今年衣服的销量会上升10%,由于上一轮低迷时期消耗库存较多,这时候商场就会补库,真实下单增量可能是15%,下游的面料厂商一看需求这么多,肯定未来要涨价,有利可图,所以可能多备了5-10%的库存,再到棉花的采购,又会进一步放大需求。通过这个过程,真实的需求就会被放大。
在需求高点的时候,大家对未来有乐观预期,都在屯库存,很多非理性需求导致供需缺口放大,企业利润快速增长,等到非理性消退,大量的库存就会积累起来,为了现金流去库存,又大幅压低利润,甚至不惜亏损也要去掉存货。
在这个过程中,越接近客户,利润的波动性越小,因为客户需求下降了,商场可以通过去库存的方式消耗,不需要另外支付现金流,另外,通过减少员工、降低销售提成、降低、减少广告支出等等,各种方式来平衡收入与支出,但是越接近源头,成本控制越难,因为固定资产占比越高,机器买回来,一天不开就亏损一天。
那,是不是越接近源头,利润波动越大呢?利润上来说是这样的,其实不是,要看在这条供应链上,谁掌握定价权,谁的利润波动就小。比如四大矿山,他们的成本低,他们就可以通过降低供给的方面来控制价格下降的幅度。
最惨的就是中间的加工商,下游是客户,客户是上帝,得捧着,上游也是上帝,否则未来红火的时候不给你货怎么办?
看到这,大家应该就懂了吧,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恰恰就是那个中间商,特别是以前,主要做的就是来料加工的活,爹不疼、娘不爱,经济一下行,最先被抛弃。

如上图所示,中美各指数的净利润增速中,中国企业的利润波动性要比美国更高,当然2020年/2021除外,这是特殊情况。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企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更大,通常需要在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用财政政策来冲抵外需下降带来的问题,这也是所有出口导向型经济面临的问题。对应到股市上来,由于企业利润波动较大,估值波动也就比较大。
③,货币霸权
对于市场来说,影响最为直接的就是资金的流入与流出,而全世界的水龙头掌握在美国人手上。他们觉得有点高的时候,就收一收水龙头,他们觉得有点低的时候,就放一点水。
牛鞭效应在金融领域内同样也有效果,美联储属于水的上游,而各国央行就属于水的下游。

美国利用美元潮汐的作用,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资产价格的大波动,有利于美国资本在全球的高抛低吸。还记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泰国直接就被干懵了。
中国,也很难不受美元潮汐的影响,当美元加息的时候,资金流出到美国,支撑美国资产价格的同时,让中国的美元变得稀缺,资产价格自然也就出现了下跌。
④ 资本利得税
这一点是很多人都忽略的一点,就像很多人比较中美两国楼市的时候,习惯性忽略房地产税一样。
实际上,资本利得税对投资者的行为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也是中国市场投机性强的核心原因之一。
什么叫做资本利得税呢?
资本利得税(Capital Gains Tax,简称为CGT)是对指资本性商品,如股票、债券、房产、土地或土地使用权等,在出售或交易时取得的收益所征的税。
根据美股的税收规则,长期资本利得(持有时间超过一年)的税率通常为0%、15%或20%,具体税率取决于纳税人的收入水平和资本利得的金额短期资本利得(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税率则与个人所得税率相同,可能达到24%。不过,亏损的钱可以慢慢抵扣。
中国市场很搞笑的地方在于,对于安心持股赚股息的人,还要收取个人所得税,也叫做红利税。但是,对于频繁交易带来的交易价差,却丝毫不收取任何费用。比如持股1个月以内和1个月至1年的,实际税负仍为20%和10%。
这种制度安排天生就是鼓励投机的,安安稳稳按照价值投资理念持有公司的,需要收取红利税,那些天天高抛低吸却没什么成本。在这种制度背景下,短线交易的成本很低,自然投机性就很强了。
一边从政策、宣传上鼓励长线投资,另一边在交易制度、税收制度上,又鼓励短线投机,这就是中国A股的现状。
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是那句话,中国股市是为企业服务的,是一个融资市,而不是投资市,至少以前是这样的。既然是融资市,自然就需要持续的交易量,来吸引散户的注意力。
这也许就是中国的监管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原因吧。但,也正因如此,才让无数的散户前仆后继的冲入市场,在资本的无情绞杀之下,被动交出资金和筹码。
正应了那句话:免费的才是最贵的,税免费,本金留下。
谈到这里,很多人可能还不服,会拿印度作为例子,来说明为什么印度的股市能牛那么多年。其实,这个问题复杂又简单,首先,印度股市是有资本利得税的,另外,如果我们去看看印度卢比的贬值趋势,大家就会更清楚。如果从1990年算起,美元/印度卢比已经从20跌到了86,如果考虑到美元本身还在贬值,这种股市,不涨才坏呢?

再去看看印度国内的各种财阀垄断,你就会知道,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还是生活在中国这样的地方比较好,印度股市虽好,但那是属于少数人的印钞机,普通人根本没有钱。(参考《印度股市创历史新高!背后是血淋淋的垄断经济》)
3,未来的愿景:长牛在望
从长期来看,A股的这种特性,是特殊阶段的一种特殊形态,也并不是中国股市的常态。
比如,指数失真的问题,已经得到了纠正,在指数编制方案上面已经明显纠偏。又比如,出台了更加全面的长期投资指数,中证A500指数。
从长期来看,中国股市一定会走向成熟。
一方面,量化交易的规模化,正在无情的绞杀喜欢做短线的散户。你不是喜欢做短线嘛?量化交易在反应速度、信息来源、逻辑推理上面,全面超越散户,简直就是吊打。
最近大火的DeepSeek创始人,不就是做量化交易出身的嘛。消灭散户最好的方法,不是去教育,这些人头都很铁,说教是没有用的,而是让散户彻底无法盈利。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创造问题的人。短线投机者之所以多,恰恰是因为短线投机看起来有利可图,如果根本无利可图,自然就会消失,转向于其他能够赚钱的投资方式。
另一方面,随着投资者的日益成熟,投资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低成本的ETF交易正在逐步取代高费率的主动权益基金,成为投资者投资市场的主要方式。

如上图所示,短短的5年时间,中国ETF的规模从不到5000亿上升到了如今的3.5万亿元,ETF的数量从192只上升到了如今的866只。
可以估计的是,未来ETF的规模还会越来越多,2004-2022年,美国ETF规模占基金总规模的比例由2.7%大幅提升至22.4%。未来,中国的ETF也会越来越多,这是必然的趋势。
另外,随着中国产业不断升级,中国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且企业的机构也会发生变化,那些科技型企业具有赢家通吃的特性,也具有普遍的全球化基因,具备长线走牛的基础。
从更长周期来看,随着中国存量资产越来越多,资本利得税越来越多,不管是处于平衡国内分配的需要,还是处于资本长期发展的需要,房地产税和资本利得税的出台,都会是长期趋势,现在,恰恰只是缺少一个时机而已。
也就是说,导致我们投机性超强的四种原因,都会改变或者已经改变,中国股市未来的趋势性,也会越来越强。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我建议直接定投中证A500就好了,或者是定投医药类的ETF,都是很不错的选择,虽然说不可能大富大贵,但,超越通胀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当然,如果你现在就有钱的话,就不用定投,现在的整个A股还是处于历史低位,可以先买一点底仓,再慢慢定投,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