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决定全面开战!
特朗普决定征收对等关税,即让美国与贸易伙伴彼此征收的关税税率相等。关税计划将包括关税、增值税和其他壁垒。增值税将被视为关税,将会考虑对采用增值税税制的国家采取行动。
特朗普还表示,通过其他国家运输商品以规避关税的做法将不被接受。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表示,增值税是一种出口补贴,美国将对每个国家逐一处理。
1,为什么这样做?
我们都知道,此前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很多企业通过其他国家转口贸易或者在越南/墨西哥等国投资的方式规避关税,所以特朗普打算封堵缺口。
另外,备忘录说,美国的政策是要“减少庞大且持续的商品贸易逆差”,并解决与外国贸易伙伴之间“其他不公平和不平衡的贸易问题”。
美国商务部2月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额达到9184亿美元,比2023年的7849亿美元增加了1335亿美元,且为1960年以来第二高水平。
那问题来了,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以前的政府不觉得吃亏呢?
2,美国的关税和其他国家不一样?
在没有加征关税之前,美国的确是全球关税最低的地区之一,这一点不用查都知道。
因为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他们处在整个分工体系的上游,对市场的需求更高(交易是分工的前提)。所以,国际上的惯例是给发展中国家以关税优惠,目前WTO允许的发达国家的平均进口关税约为4%,而发展中国家则约为14%,高了整整10个百分点。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本身就处于贸易不平等的位置。
这就像一群10岁孩子和20岁的人打架,20岁的人恬不知耻地说:大家要公平单挑,不准一起上,也不准叫大人。
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商品多为低利润、低价格的消费品或者是资源品,甚至很多时候,这些企业就是发达国家自己投资的。
由于这些商品利润低,发达国家已经不生产了,比如现在的纺织业,不从这个国家进口,就得从另外一个国家进口。
免征关税,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和企业家。而发达国家的高技术商品,具有定价权,发展中国家的关税作用其实很有限。真正起作用的是那些和本土企业有竞争的中间商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大家都是生产同样的商品,发达国家会利用规模效应把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全部击垮,到时候还不是要啥是啥,规模本身就是不平等。
比如,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开始对原产于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适用税率为零的特惠税率。
所以,特朗普所谓的对等关税根本就是不靠谱的,也是站不住脚的,最终也不可能成为长期的现实,除非美国要自绝于世界。
我估计更多是一种谈判策略,以利用市场地位争取更加好的关税条件或者其他什么政治资产。
3,增值税是补贴?
目前,全球范围内主要有2种税制,一种叫做消费税,一种叫做增值税。
(1) 增值税:增值税是价外税,即税额不包含在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中。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除了支付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外,还需支付增值税。
(2) 消费税:消费税是价内税,即税额已经包含在商品的价格中。消费者在购买应税消费品时,支付的价格中已经包含了消费税。
中国,主要是增值税,美国主要是消费税,那么这个和出口有啥关系呢?关于这一点,之前有篇文章说过了《出口退税政策大调整!意味着什么?》。
因为增值税在国内可以用很多方式来抵扣,但是出口以后就没有了,所以为了鼓励出口,国际惯例都是有出口退税政策。
但是补贴的比例就很有讲究了,退多了就变成变相补贴出口,退少了,就相当于不鼓励出口,这都已经已经是世界惯例了。
PS,其实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由来已久,上世纪美国有个教授特里芬提出了一个美元悖论。
美元想要维持美元的贸易地位,就需要美元币值稳定,需要不断对外贸易逆差输出美元。
但是,如果美元长时间逆差,债务大幅增加,又势必会破坏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任。
而且,一旦美元成为全球货币,美国就有通过印钞来解决国内问题的动机,也会削弱美元的信任度。毕竟,谁也忍不住用废纸换真金白银的冲动。
这种美元作为贸易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也是引发美国持续贸易逆差的关键。

从净出口/GDP的比重来看,现在也并不是美国贸易逆差最严重的时候,2005年左右才是最严重的。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贸易逆差的增量虽然不是最多的,但积累的存量却不可忽视。
但是,这些美元又回流到美国,去购买美国的国债和美国的股票,相当于又把钱免费借给老美。
得了便宜还卖乖,减少贸易逆差不少很简单,少买点不就行了,又没人逼着你买,把自己的赤字好好的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