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一医生突然离世,年仅46岁!知情人透露死因,令人唏嘘...

营养均衡餐桌 2024-10-27 02:16:04

据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发布的讣告,该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张永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0月20日1时8分不幸逝世,享年46岁。

2005年,张主任带领两名护士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归来后,在宝鸡市率先成立重症监护室,开展重症医学危重病人救治工作,成功救治了众多疑难危重症患者,创造了多个生命奇迹,在业内赢得了高度评价,在社会受到广泛赞誉。

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无数同行在震惊之余,心中涌起难以言表的悲痛。

有媒体记者以最快速度与医院取得联系,试图求证这一噩耗的真实性。医院工作人员沉证实,张医生的确离世,但具体死因时,医院出于对家属悲痛情绪的考虑,选择了缄默。

据悉,张医生系主动脉夹层破裂去世。病发太突然,让人措手不及,甚至来不及实施抢救。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给医生内卷找合理性、喝彩的媒体。

鄙。

等医生猝死,英年早逝,也没见他们道歉。

一个46岁的重症医学科主任 ,自己摊上危急重症重的重症离世,令人唏嘘。

就在数月前,张主任还亲自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一例高难度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手术,挽救了一名重症患者的生命。那时的他,精神饱满,意气风发,仿佛有着使不完的劲。

然而,命运的残酷玩笑和生命的脆弱,往往就隐藏在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子里,突如其来的主动脉夹层破裂,如同一道闪电,瞬间夺走了这位医学巨匠的生命,留给世人无尽的遗憾与悲痛。

一个救死扶伤的医者,最终却未能救得了自己。这是怎样的人生悲剧?

毋庸置疑,重症医学科真的是超级超级累,心身俱疲。不能按时吃饭,不能及时休息,值夜班不能及时补觉,做不完的手术,学不完的习,睁开眼睛就是病人的生死,天天高度紧张高度疲惫。

张主任的突然离开,对于医院来说是一大损失,对于家人来说更是极其沉痛的打击。

在张主任去世两个小时后,他的同事在网上深情留言悼念:“现实总是这般残酷,好人未必能一生平安。他拯救了无数生命,为 ICU 奉献了一生,却终究无法挽救自己。他带着对 ICU 的挚爱离去,年仅 46 岁。在这个本应奋斗的年纪,他留下稚子、抛下妻子,也抛下了为之拼搏一生的 ICU。他回归自然,从小箱子换成小盒子,带着一身的精湛医术长眠地下。这是多少人的遗憾,又是多少人的悲痛。”

在医患比例紧张、工作强度大的现实下,医生迎难而上。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些默默奉献的医者,才撑起了我们这个社会的生命健康防线。

可医者仁心,不应成为透支生命的理由。

46岁英年早逝,重症医生自己死于重症,不得不让人深思:

我们的医疗体系是否存在问题?

医生们的工作强度是否过大?

医生牺牲自己的健康生命换取患者的生命健康,代价是不是未免太沉重了?

有数据显示,我国医生平均寿命只有60岁左右,比普通人少了近20年。过劳死、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

尤其是像张永利主任这样的重症医学科医生,常年高压工作、医患矛盾频发,身心俱疲。一边是救死扶伤的职业操守,一边是个人健康和家庭责任,他们每天都在天平两端艰难平衡。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反思的问题。

据讣告所说,张永利主任在重症医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成就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代价。

高强度的工作、巨大的压力,可能就是导致张永利医生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业内有一句老话:医生都是拿命在救人!

这句话虽然体现了医生的奉献精神,但同时也道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张永利医生走了,年仅46岁。一位医术精湛、救死扶伤的医者,就这样匆匆结束了自己的人生旅程,留给我们无限的惋惜和沉痛的反思。

那么多的身体力壮的年轻医生,为什么总有一部分,像张永利医生一样,英年早逝?

过分敬业。

掉进去了,没爬出来。

忘记了,自己就是一个打工的。离开了你,医院照样开,科室照样运营,地球照样转。

尤其是医院这样的公立组织,大家都是打工的,都没有股权,都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

偏偏就你,认真了。掉进去了。

江湖上,有一句话:只要学会了破罐子破摔,人生顿时豁然开朗。

可现实中,很多医生,明明已经很累了,明明可以少干点,也没啥,非不,仍然在拼命坚持。

《2023年医生倦怠和抑郁报告》,指出:有超过一半的医生产生了职业倦怠。主要原因,包括工作量太大,任务太多、同事间缺乏尊重和工作时间过长等。还有23%的医生,称自己患有抑郁症。

上海某大型三甲医院的一位副主任,曾吐槽:每天工作时长都在10小时以上,一周工作时间超60小时。到家也要忙工作相关的事情,基本需要全天候24小时在线。夜班的时候需要连续工作24小时,一周两个夜班就接近50个小时。

外行人,相信这个故事么?

把你们都累死,也不信的。

在他们的想象里,医生看病就是在赚钱,晚上就在泡女销售,灯红酒绿,夜夜笙歌。

外面还有人,拿着放大镜,手里拿着一双钢手镯,随时都要冲进来,把你带走,去问话。

这才是,真实世界吊轨的地方。

小医生,误以为,长大就好了。

就如同小学生,误以为考上大学就好,大学生误以为找到工作,就好了。

事实上,困难才刚刚开始。长大了,混好了,也可能会成为第二个张永利。

医生,这个被誉为白衣天使的职业,背后是常年累月的超负荷工作,是直面生死离别的巨大压力。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张医生的离去,如同一声惊雷,让大家意识到,即使是救死扶伤的英雄,也需要被呵护,也渴望被理解,被爱护。

医院管理者,不能仅仅停留在悲痛和惋惜中,更要以此为契机,深刻反思如何更好地关爱医生群体。

我们需要更多优秀的医生,但同时也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生待遇等,保障他们的休息权,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医者健康,才能更好地守护大众健康。

同时,我们医生自己,也要在每一个倒下的同行面前反思。

人生或许就是一次自己的西游。你要打破多少幻觉,欲望,恐惧和执念才能取得真经,而拿到那经文后,你会发现它是假的,它是无字的。最终,我们才会顿悟,一切的本质是“空”。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点事儿》的最后,讲了徐霞客,用这个人的故事来结束百万字的巨著。他说:我之所以写徐霞客,是想告诉你: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千万不要相信,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

你的压力,只会转化为病历。

人真正的动力,源自于内心深处,对快乐和兴趣的追求。

会工作的人,一定是会休息的人。

要做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也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而不是,给医院生作牛马。

春蚕到死丝方尽,这是扯淡的。

活着,工作事业家庭亲人,才会有所附丽。

-THE END-

来源:老叶说医

0 阅读:0

营养均衡餐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