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你可曾品尝过饥饿的滋味?我告诉你,人在饿肚子的时候,做什么都没有劲头,内心充满了恐惧和虚弱感。这时候什么道理都不管用,总而言之一句话: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我们看历朝历代的更迭,从来都是关乎大多数人的吃饭问题,所以吃饭是大事,不是小事。
当一个人肚子里没有粮食的时候,心会发慌,根本不敢奢求未来。当一个公司既没钱也不赚钱的时候,情况也差不多,“活在当下”就成了极为迫切的问题。
物质对人的压迫是现实的,不可心存幻想。
人有身体,身体要吃饭才能存活,这是人生最大的问题。要知道,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
尽管精神和意识有对物质和存在的反作用,但前提终究是保证人活着才有指望。
所以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人或家庭的经济层面决定其精神、思想和立场。从这个维度去看世界,很多问题就是简单明了。比如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矛盾,归根结底是物质存在(地理环境、气候、资源等)决定的,前者要草地养牛羊,后者要依水而居,两者的生产方式导致了各自的生活和文化观念的差异。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物质确实是基础。而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每天朝九晚五或“996”,为的大多是“碎银几两”,要吃饭,要养家糊口,要还房贷车贷,要消费……这些就逼迫人们必须去工作,哪怕是内心充满了抗拒。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想一想,我们究竟跟古人有多大的差别呢?
因此,受生活所迫的人都是内心委屈,自我被压抑,感觉自己跟奴隶一样不自由,他们自嘲为“牛马”,活得不自在。
终其一生,很多人都是为了“混口饭吃”。
很多人的“工作”都毫无意义,但他们又需要在那个位置“混着”,乃至于为了“保住饭碗”而千方百计、勾心斗角。
因为缺乏成就感和意义感,所以他们很容易虚弱,而虚弱的人又容易变得狠毒……在存量博弈的场所,人与人之间关于名利权情的“厮杀”(斗争、权谋、势利等)又容易极为热闹,并努力说服自己这一切都意味着“我”的成功。
古今中外,笼中鸟是最不堪的。越是无足轻重,越是平庸的人,就越要恶行恶相,以宣泄情绪来证明自己。自欺和受欺的人,是非要去欺人不可的。
富贵如将智力求,仲尼年少合封侯。世人不解青天意,空使身心半夜愁。
对于人世间的富贵和荣辱,还是古人看得透,“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
年轻一代人的抵抗:不合作。
有时候看到一些言论会觉得可笑,年轻人为什么不听话,思想工作为啥做不通?都21世纪了,人类都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了,就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假话说套话了吧。
如果游戏规则有问题,年轻人就会用脚投票,“这个游戏我不玩了还不行吗”。
多少年来,不管穷人还是富人,大家习以为常的一个观念就是:只要赚到足够多的钱就可以解决人生的绝大部分问题。
所以我们喜欢说“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哪怕买个房子要住几十年,也要把“以后好不好转卖”纳入决策参考项。可悲的是,很少有人对此有自己“被物化”的觉察。
我看过整整一代人无休止的忙碌,真的是一辈子受苦受累,到了六七十岁还是不安心,明明有了积蓄,还唯恐哪一天“没饭吃了”。所以当老人偶尔听到什么风吹草动,就要去超市、市场采购物资的时候,我心里是既好笑也理解。
但年轻人就不一样,他们确实是在进化(更聪明,更通透),没有人告诉他们道理,他们自然就做出了趋利避害的选择。老方认为他们是真正有希望跳出悲剧轮回的一代,这个世界会因为他们而改变。
AI时代,谁能逃脱物质的压迫?这篇文章告诉你:原来还可以这样活
打不过就加入,我喜欢马斯克的态度和策略。人工智能不管有多少人心存恐惧,都无法延缓它登上历史舞台的脚步。
没有情感是AI(人工智能)的缺点,但反过来说也是AI的优势。AI不会像人类一样软弱和糊涂,不会受情绪的干扰,不会被虚情假意的把戏所蒙蔽,AI天生就是理性的“基因”。
在老方看来,AI就是生产力,当生产力改变之后,生产关系必然会随之改变。人类数千年的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或将出现一个“黄金时代”。就是说大量的体力和部分的脑力劳动将会由AI来完成,人们可以有足够的物质条件来享受生命和生活。
当然这也面临人类好逸恶劳天性的考验,但终会有一批人的创造力会得到激发,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成为社会的基本原则。为此,一切束缚人、压迫人的障碍都应该被破除。
物质层面的某种“平权、平等”,会让“面子、虚荣”之类的东西弱化为可笑的玩意。然后人也会回归本质和本真: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和手段。
不是工作和KPI,人生的宗旨是快乐。唯有发自内心的快乐,才会让人克服这个世界的苦难和荒谬,快乐才是人这种碳基生物的终极胜利。最后,快乐包含了劳动的必要性,劳动和工作不同,后者是谋生,而前者是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