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宫廷那红墙黄瓦深处,诸多妃嫔一辈子寂寂无名,愉妃珂里叶特氏却以其独特的经历,与乾隆帝谱写了一曲长达六十五载的别样恋歌。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愉妃出生于内蒙古,与大众印象中豪爽的蒙古女子不同,她性格温柔、善解人意。
雍正初年,年仅 13 岁的她在宫女选秀中脱颖而出,被雍正帝赐给当时还是宝亲王的弘历,成为其府邸中的一名格格。彼时,弘历身边美人如云,众多妃嫔家世显赫。而愉妃出身平凡,父亲只是员外郎,容貌也并不出众。在众多女子争奇斗艳、渴望吸引弘历目光之时,她选择了佛系的生活态度,不争不抢,只求安稳度日。
雍正十三(1735年)雍正帝驾崩,弘历继位,为乾隆帝。王府旧人纷纷获得位分提升,愉妃被封为海常在,位分仅比宫女略高。即便如此,她依旧保持低调,为人和善,在后宫中默默生活。她的这份淡然,反倒在乾隆心中留下了一抹别样的印记。或许是见惯了后宫的争斗与算计,乾隆在她这里感受到了一份难得的宁静与质朴。
乾隆二年,海常在晋升为海贵人。此后,她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处世风格,从不恃宠而骄,在风云变幻的后宫中,宛如一泓平静的湖水。乾隆六年,她成功怀孕并生下了皇五子永琪。这个小生命的降临,不仅为她带来了为人母的喜悦,更彻底改变了她在后宫中的地位。
永琪的诞生,让乾隆龙颜大悦,沉浸在得子的喜悦中,乾隆很快将海贵人晋封为愉嫔。永琪自幼便展现出极高的天赋,小小年纪就精通满、蒙、汉三种语言,在骑射方面更是天赋异禀,每次皇家狩猎,都能崭露头角。除此之外,永琪对知识的领悟力极强,无论是诗书典籍,还是天文历法,他都能深入钻研,还著有《蕉桐賸稿》《凝瑞堂诗钞》传世。
永琪的优秀,让乾隆对他寄予厚望,不仅经常亲自教导他读书写字、骑射技艺,还在众多皇子中,将永琪视为重点培养对象。而愉妃,也因为儿子的出色,母凭子贵,于乾隆十年被册封为愉妃。愉妃悉心教导永琪,她深知自己出身平凡,无法为儿子提供强大的母族支持,便教导永琪要靠自身的努力赢得皇帝的认可。永琪也十分孝顺,对母亲敬爱有加,母子二人相互依靠。
乾隆二十八年,圆明园九州清晏殿突发大火,火势凶猛,将乾隆困在其中。在这危急时刻,永琪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冲进火海,将乾隆背了出来。永琪的这一英勇举动,让乾隆大为感动,也更加坚定了他对永琪的喜爱与器重。不久之后,乾隆册封永琪为和硕荣亲王,这一封号在乾隆一朝意义非凡。永琪的亲王爵位是在其生前所封,而不是死后追封。这种殊荣在乾隆帝的诸子中总共就只有三人,其他皇子的亲王之位,或是死后追封,或是嘉庆皇帝晋封。
这一封号意义非凡,众人皆知,这意味着永琪极有可能成为皇位的继承人。然而,命运却对这对母子极为残酷。永琪在被封为和硕荣亲王的同一年,不幸身患附骨疽,尽管太医全力救治,仍无力回天,年仅 25 岁便英年早逝。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重重地击垮了愉妃和乾隆。对于愉妃而言,永琪是她生命中的全部希望与寄托,失去儿子的痛苦让她整日以泪洗面,仿佛失去了生活的方向。而乾隆,不仅失去了一个优秀的皇子,也失去了精心培养的皇位继承人,内心的悲痛难以言表。
此后,乾隆陷入深深的自责与怀念之中,他不敢面对与永琪相关的一切,包括愉妃,很长一段时间都未曾踏入愉妃的宫殿。尽管乾隆不再频繁地出现在愉妃身边,但在内心深处,他始终无法忘记愉妃和永琪。而愉妃,即便遭受冷落,也依然默默坚守,将对儿子的思念深埋心底,继续在后宫中度过漫长的岁月。
时光荏苒,转眼间,乾隆步入了暮年。曾经热闹的后宫,旧人逐渐凋零,年轻的面孔不断涌现。但在这纷繁的后宫中,乾隆越发怀念那些曾经陪伴他走过漫长岁月的旧人,尤其是愉妃。乾隆七十岁那年,在一个平常的夜晚,他突然想起了永琪,也想起了永琪的生母愉妃。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让众人惊讶的决定 —— 翻愉妃的牌子。当太监小心翼翼地提醒乾隆,愉妃已经 67 岁,恐怕无法伺候好时,乾隆却坚持己见,他并非为了所谓的侍寝,只是想与愉妃一起回忆那些与永琪有关的过往。
这一夜,乾隆与愉妃相对而坐,他们回忆起永琪小时候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的瞬间仿佛就在眼前。这一次相聚,让他们之间多年的隔阂悄然消散,此后,乾隆时常召见愉妃,两人在岁月的余晖中相互陪伴,共同缅怀永琪。此后,乾隆依旧会时常翻愉妃的牌子,两人在深夜里,或是回忆往昔,或是聊聊当下,如同寻常的老夫老妻。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79 岁的愉妃在睡梦中安然离世,结束了她的一生。乾隆悲痛万分,追封她为愉贵妃,并以贵妃之礼将她下葬。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于养心殿逝世,终年89岁。愉妃的一生,与乾隆相伴六十五载,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她经历了后宫的冷落与恩宠,感受了为人母的喜悦与丧子的悲痛。她与乾隆之间的感情,虽不似一些帝妃那般轰轰烈烈,却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醇厚深沉,成为了清朝宫廷历史中一段独特而动人的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