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这位南宋时期带领岳家军抗击金朝、令金兵闻风丧胆的著名将领,却因奸佞当道,含冤而死。他一心抗金,打得金军节节败退,可就在北伐抗金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宋高宗赵构却在对待北伐抗金一事的态度上反复无常。秦桧乘机唆使其党羽殿中侍御史罗汝楫上奏说:“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飞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使赵构下定决心。赵构更是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班师诏的金牌,强行将岳飞召回。
岳飞刚回朝,秦桧一伙,包括万俟卨、罗汝楫等拼命弹劾岳飞,他们诬蔑岳飞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山阳(楚州)”,在众多奸臣的弹劾下,岳飞被陷入狱,万俟卨、罗汝楫对岳飞施以多种酷刑,为了不让人看到岳飞背上岳母所刺的 “精忠报国”四字,他们将整张麻布披在岳飞的背上,用针线缝合好,又用滚烫的油浇在麻布上,等血肉结痂再用力撕扯下来,岳飞被这帮奸臣残害得堪不忍睹。
秦桧,他为了迎合金人议和的条件,同时也出于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一手策划了对岳飞的陷害。从金国回来后的秦桧,极力主张议和,靠着宋高宗的信任,一路高升做到丞相之位。在位期间,他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大肆迫害抗金义士,而岳飞就是其中最令人痛心的受害者。
秦桧的夫人王氏,虽说看似在岳飞之死中好像没做什么实质性的大事,但实际上她在背后可没少给秦桧吹枕边风。当秦桧对是否要彻底除掉岳飞有所犹豫时,王氏那句 “老汉何一无决耶?捉虎易,放虎难也”,无疑是给秦桧下定了害死岳飞的决心,在这起冤案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可是谁又能想到,秦桧夫妇竟然跟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有亲戚关系。王珪的长女嫁给了文人李格非,生下的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清照。王珪第四子王仲岏之女王氏嫁与秦桧为妻,因此,王氏与李清照是姑表姊妹的关系。但是李清照与秦桧夫妻关系冷漠,未曾遭到攻讦。
万俟卨,作为岳飞一案的主审官,他和岳飞之死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他本就与岳飞有芥蒂,后来依附秦桧,在审理岳飞一案时,完全秉承宋高宗和秦桧的意思,对岳飞施以多种酷刑,甚至用上了残忍至极的 “披麻拷”,就是为了从岳飞口中得到他们想要的所谓 “罪证”。在找不到真实证据的情况下,还伪造证词,以 “莫须有” 的罪名,最终促成了岳飞父子和张宪等被害,实在是罪大恶极。
张俊,这位曾经也是南宋的一员大将,和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名将。可他看出了赵构想要收回兵权的心思,率先交出宣抚司兵权,之后更是紧紧抱住宋高宗和秦桧的大腿,积极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参与诬陷岳飞,制造伪证,在岳飞冤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全然不顾战友情谊,沦为了人们唾弃的对象。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俊去世,终年69岁,被追封为循王,谥号忠烈。可见大臣谥号的褒贬完全跟人品无关。
罗汝楫呢,他是安徽徽州歙县呈坎人,靠着巴结秦桧,做了不少令人不齿的勾当,成为秦桧的心腹,被提拔为监察御史等职。他听从秦桧的安排,搜集捏造岳飞犯罪的罪状,还劾黜岳飞旧幕及大理寺欲轻判岳飞者的数人,甚至在岳飞被害死后,还继续弹劾那些曾为岳飞辩白的人,不遗余力地帮着秦桧陷害岳飞。
绍兴十一年(1142年),万俟卨等通过秦桧上报奏状,提出将岳飞处斩刑,张宪处绞刑,岳云处徒刑。宋高宗赵构当日批复:“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最终,岳飞被以 “莫须有” 的罪名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时年39岁。长子岳云,部将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此后,岳飞、张宪的家产都被没收,家属被分送广南、福建路州、军拘管。 岳飞的死讯传出后,百姓们都为之哭泣。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后,张孝祥等人上书要求为岳飞平反。万俟卨、罗汝楫等奸臣千方百计阻止,万俟卨上书赵构说:“虏方顾和,一旦录故,将疑天下心,不可。”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后,才开始恢复岳飞的清白。
为了顺民意,明朝正德八年(1513 年),浙江都指挥使李隆命工匠铸造了三个反捆双手跪着的铜像,分别是秦桧夫妇和万俟卨。人们为了发泄他们害死岳飞的怨恨,也为了纪念含冤而死的岳飞,对他们进行拳打脚踢,吐口水等,年深日久,到了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时,三个铜像已被发泄的面目全非。浙江的按察副使范涞在查阅岳飞被害一案时,发现了张俊也是害死岳飞的重要奸臣,就让人重新用铁浇筑了这三个铜像,连带着张俊一起。万历三十年(1602 年),范涞升任浙江布政使,重返杭州,又见王氏和张俊铁像被击碎。范涞自取薪俸,再次将铁像跪像补齐。
到了清朝初期,罗汝楫的塑像也被浇筑出来,跪在岳飞墓前。到了雍正时期,岳飞墓前的这五个铸像的损坏更严重,浙江巡抚李卫被任命重新铸造。李卫看着罗汝楫的塑像陷入沉思,他虽然对岳飞蒙受的冤情感到很痛惜,但又认为让罗汝楫这样的小喽啰也跪在岳飞墓前又些不妥,因为像他这类陷害岳飞的人多了去了,如果都造出来估计岳飞墓前都跪不下,因而就决定选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四人作为代表跪在岳飞墓前赎罪。因而他就将罗汝楫的塑像撤去了。于是岳飞墓前就只剩下了四个跪像,这是为何呢?
一方面,李卫觉得罗汝楫在陷害岳飞的一众人物中,官职不算大,相比其他几人,在构陷岳飞的案件里,并没有起到那种能左右岳飞生死的关键作用,更像是个跟着秦桧后面的小喽啰罢了。毕竟参与陷害岳飞的人众多,如果都把他们的塑像立在墓前,那估计岳飞墓前都跪不下了呀。
另一方面,这和罗汝楫的儿子罗愿也有一定关系。罗愿聪颖好学,才华横溢,靠着父亲的 “荫补” 入朝为官,在任期间也颇有政绩,还编撰了很有影响力的《新安志》一书。可他在这件事上却犯了大错,他心里一直对父亲罗汝楫陷害岳飞一事耿耿于怀,却又出于私心,在编撰《新安志》时,违背事实真相,掩盖父亲的罪责,大费笔墨去美化罗汝楫的形象,对其陷害岳飞一事只字不提,试图让更多人接受他父亲没参与谋害岳飞的观点。
淳熙十年(1183年),罗愿去鄂州任知事,鄂州的岳飞庙建成后,每天都有很多人去拜谒,罗愿在鄂州为官一年多,自觉做了些好事,便怀着复杂的心情去岳飞庙祭拜。可当他走进庙中,对着岳飞像跪下参拜时,竟一跪不起,命丧此处。当时的人们都误以为是岳飞显灵,罗愿替自己老爹遭了上天的惩罚。不管怎样,罗愿的这一行为,也让撤去罗汝楫跪像似乎多了几分 “合理性”,在一些人看来,就好像是他们家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
虽然如今岳飞墓前只剩下四个跪像,但秦桧一伙害死岳飞的真相永远无法改变,他们的恶行早已被一笔笔记入历史,成为了遗臭万年的典型。爱国的忠臣,哪怕历经磨难,终究会流芳百世;而那些祸国殃民的奸佞、汉奸、卖国贼,即便曾一时得势,也终究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人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