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韬毙命之讯传来,粟裕为何激动晕倒?华野35万兵力已用至极限

癸妹聊历史 2023-06-06 10:43:06

1948年11月,“常胜将军”粟裕在碾庄圩,遭遇了他作战生涯中最艰难的一场战役。解放军淮海战役的胜局也差点被改写。

粟裕不仅碰上了异常顽固的死对头、国民党军将领黄百韬,而且他对敌军的判断上出现了一点偏差。

(粟裕大将)

当黄百韬战败自杀的消息传来时,粟裕竟晕倒而昏睡一天。

后来粟裕回忆起这场战役时,还心有余悸地表示,歼灭黄百韬,是他在淮海战役经历的最紧张的时刻。

粟裕还说,如果和黄百韬一对一挑战,他有可能打不赢。

黄百韬究竟有多狡猾和顽固?这场战役又为何让粟裕刻骨铭心?

(黄百韬)

一、解放军战神粟裕遭遇最强劲敌

粟裕大将被誉为“解放军一代战神”,他打仗战术灵活,作战勇猛。特别是在淮海战役中,粟裕更是立下不朽功勋,毛主席赞他是淮海战役“第一功”。

然而在这“第一功”背后,却是他在战争中殚精竭虑、无比煎熬的苦苦支撑,在碾庄圩围歼黄百韬一战中,粟裕血压一度飙升至220,头痛欲裂。

黄百韬可以说是国民党军中最忠心打仗的将领,也是给粟裕造成最大困难的对手。

黄百韬早年效命于旧军阀,后转投国民党军队。他一心想干出一番事业,无奈不是蒋介石黄埔弟子,只能被边缘化。

(黄百韬)

黄百韬依然忠心耿耿,一路横冲直撞,打仗相当卖命,靠着不断围剿新四军、解放军铺就晋升之路。

1941年的皖南事变,就是黄百韬亲任国民党军参谋长,参与策划、制造了这起背信弃义的新四军冤案。

国民党军队出动了80万人伏击了只有9000人的新四军,新四军战士大部分牺牲,新四军将领项英遇难,叶挺被捕,最后他们还被国民党诬陷叛变。

黄百韬一贯积极反共、打内战,渐渐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而且此人治军、打仗的确是有一手的。

(蒋介石与黄百韬)

黄百韬所在的25军,原本是一支杂牌军,战斗力很弱。他被调任25军军长后,开始大力整顿部队,扩充兵马和武器、勤练兵,并惩治贪官污吏,使25军成为国民党的一支主力部队。

和国民党绝大多数只图升官发财的将领不同,黄百韬尽忠职守,打仗异常凶猛。早在苏中战役时,粟裕就和黄百韬首次交手,而且此后两人多次对战,粟裕都没有占得上风。

粟裕在苏中战役的七战七胜,却并没有阻止黄百韬连续攻占多个城池,进而斩断了山东根据地和华中根据地的联系,粟裕只好率军撤退到了山东。

(国民党军队)

在南麻临朐战役中,华野更是遭到了黄百韬的打击,丢失了沂蒙山根据地和烟台等地。

豫东战役,粟裕领导的华野再次被黄百韬偷袭,我军虽然重创黄百韬,致其负重伤,但在黄百韬拼死顽强抵抗下,粟裕最终放弃了继续进攻,双方打成平手。

此战后,黄百韬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他不仅接受了蒋介石颁发的军人最高勋章,而且升任了第7兵团司令。

(黄百韬 影视图)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解放战争的关键战役,淮海战役,这场战役的第一战,粟裕就又遇上了他的死对头黄百韬。

这是两人最后的决战,战场前后方一次次惊心动魄的较量,谁才真正技高一筹?

二、粟裕声东击西迷惑敌军,黄百韬识破逃脱

1948年9月,解放军攻占济南后,粟裕随即向中央军委提议,我军可以即刻举行淮海战役,歼灭淮阴、淮安、海州等地的国民党军,进而夺取徐州。

(淮海战役示意图)

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很快同意了粟裕的提议。

淮海战役的第一步,就是歼灭黄百韬的第七兵团。至于为何要首先攻打黄百韬兵团,这与国民党的部署有关。

蒋介石似乎也猜到了解放军的战略意图,一面在徐州外围调集了四个兵团、设立了三个绥靖区,一面又迅速将黄百韬兵团调往江苏新安镇。

(黄百韬)

黄百韬兵团占领新安地区,既能控制徐海交通,也能割裂共产党山东解放区和苏北解放区的联系,使解放军无法顺利南下攻打徐州,并且相对而言,黄百韬军团的战斗力是国民党各兵团中较弱的一支。

因此,歼灭黄百韬是解放军最紧要、最容易突破的一环。

同时,中共中央军委认为,攻打黄百韬必须速战速决。因为黄百韬兵团离徐州并不远,如果攻打速度太慢,就会给徐州国民党军派兵增援留出了时间,届时我军便会陷入敌军包围,功亏一篑。

之后,歼灭黄百韬团的任务就落在了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肩上。

(解放军集结)

粟裕首先使出了“兵不厌诈”的计谋。

为隐藏首要攻打黄百韬兵团的意图,他抽调部分兵力伪装成华野主力,从山东西南方向出发,不断攻城掠地,一直向徐州西北部进发,这样做是让敌人误以为华野要直接进攻徐州。

果然,国民党军慌了,蒋介石的亲信顾祝同赶忙飞往徐州,召集各兵团司令黄百韬、邱清泉、李弥等人,以及“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开会,想要摸清华野真正的进攻目标。

不得不说,黄百韬的军事谋略和眼光要高人一等,他通过一遍遍推算,已察觉出华野的主攻目标,就是新安镇——他的第七兵团。

(刘峙)

就在其他人还在争论不休,连刘峙也认为华野的目标是徐州时,黄百韬抓住时机将华野的作战动机分析得头头是道。并说服上峰,目前当务之急是将各兵团回撤至徐州附近,重点守卫徐州,最后顾祝同和刘峙竟同意了黄百韬将第七兵团撤离新安。

会后,黄百韬越发预感到情势危急,返回新安紧急布置部队撤离,然而就在这种节骨眼上,有人来拖住了黄百韬的后退。

刘峙奉老蒋之命,命令黄百韬原地等待四十四军到来后,再一起撤离。

(黄百韬、刘峙、杜聿明)

原来,四十四军也接到命令撤往徐州,原本要走海路,但因船只有限无法通过,只能改陆路,跟着黄百韬走。

无奈这四十四军也是没有作战能力的杂牌军,且行动缓慢。为了等四十四军,黄百韬整整耗费了两天的宝贵时间,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忍不住破口大骂,刘峙是蠢材,让一个废物军连累了自己的四个军。

粟裕对黄百韬的灵敏反应也很惊讶,在发觉黄百韬有撤离的迹象时,他立刻下令提前发起进攻。

1948年11月6日晚间,粟裕下达命令后,几路纵队相互配合一齐向新安镇进发。

(粟裕在战场)

到了8日一早,已有一路纵队率先到达新安镇,但机警、狡猾的黄百韬还是抢先一步,在前一天就撤出了新安。

得知消息的粟裕显然也有些措手不及,但他“战神”的名号不是虚有的,粟裕迅速调整战术,组织大军奋力追赶黄百韬,但接下来我军却再次陷入了被动。

三、华野神兵天降围困黄百韬,兵力占优信心足

黄百韬兵团是机械化部队,行军速度快,再加上他玩命奔逃,11月8日,黄百韬率军团大部主力已顺利渡过运河。

(部队渡河)

粟裕和华野解放军立刻感到了压力重重,因为再有几个小时,黄百韬兵团就可以撤至徐州附近了,到时,黄百韬兵团就彻底逃脱了华野的追击,从此也为国民党保卫徐州增添了一支强劲力量。

华野要在这几小时之内拦截黄百韬的确难上加难,因为此时没有通道可以让我军包抄于黄百韬兵团之前。

然而,粟裕的深谋远虑和高瞻远瞩,在这危急关头便体现了出来。淮海战役前,粟裕就联系上了我党安插在国民党军的高级将领何基沣和张克侠。

何、张所在的国民党军队把守着徐州东北部地区,粟裕关照他们在必要时刻策动国军部队起义,接应我军顺利通过敌军封锁区。

于是,何基沣、张克侠得到华野求助信号后,他们在11月8日凌晨举行了起义。

(何基沣、张克侠)

这样谭震林等率领山东兵团得以及时通过贾汪地区,并与华野纵队南北配合占领了徐州以东的大许家、曹八集,彻底堵住了黄百韬兵团撤往徐州的通道。

粟裕在战前的精心策算,在关键时刻扭转了战局。

此时的国民党高层才终于相信,正如黄百韬当初的判断,解放军真正的目标是第七兵团,而不是徐州。

蒋介石火速下令黄百韬留在原地防守,等待徐州的邱清泉、李弥等兵团赶往救援。

死忠老蒋的黄百韬决定退守碾庄圩,建立防御工事,准备迎战。而就在黄百韬犹豫的时候,粟裕已完成围歼黄百韬的部署。

(我军进攻碾庄)

在碾庄圩战役之初,粟裕对攻打黄百韬很有信心,他认为碾庄圩位于黄淮平原,一马平川,敌军无法据险死守。

其次,从敌我双方兵力对比来看,黄百韬兵团在渡过运河之后,也只剩下7万余残兵,华野则有14个纵队共35万兵力可投入战斗。

当然,粟裕决定将8个纵队投入到阻击国民党援军上,1个预备纵队,剩下围歼碾庄圩敌军的5个纵队,兵力还有约14万人,我军依然有巨大的人数优势。再加上中野派出几路纵队协助华野打援,消灭黄百韬指日可待。

(粟裕)

毛主席也非常同意粟裕的分析,乐观估计拿下黄百韬只需要3天时间。

然而,现实很快证明粟裕的判断有些过于乐观了,他没有料到,黄百韬竟如此难打,以至于他在战时不得不一次次延长结束战斗的时间。连35万兵力也到了够用的极限。

后来粟裕回忆这段经历时也承认,我们犯了轻敌的毛病。

(粟裕)

四、华野遇敌顽抗伤亡惨重,粟裕一计扭转战局

碾庄圩之所以称为圩,是因为当地人民为了防洪,在村子周围修筑了很高的围墙,每家每户都建在高高的台子上,底下又挖了水壕。这样的防洪措施便称为圩子,在战时就成了相当厉害的现成防御工事,易守难攻。

黄百韬就利用这种有利地形,精心部署了防御体系。

他们在每堵围墙、每条壕沟、道路,乃至每个房屋里,都架设了火炮和各种机枪武器,在整个碾庄村落里,构筑起了密集的火力点。然后,又以子母堡式交通壕将整个村落连成铁桶一块。

(碾庄圩战役图)

起初,我军依然采取中间穿插、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打法,但当我军战士在毫无遮挡的正面发起进攻时,就会遭到隐藏在工事后的敌军一通疯狂扫射。

担任主攻任务的陈士渠后来回忆,敌人在不到100米宽的正面,架设了20多挺机枪,战士们迎着瓢泼的子弹雨强攻,又一批批地倒下。

华野解放军打了3天,付出了极大的伤亡,却未能在碾庄推进半分。

这时,中央军委认为,淮海战役进入第二阶段、攻打黄维兵团的时机已迫在眉睫,但是华野却迟迟拿不下碾庄圩,一定会延误整个淮海战役的战机。

(黄维)

因为淮海战役是华野和中野相互配合去打的,更令人忧心的是,中野可用于战斗的兵力不超过14万人,而他们要面对的是国军30多万人的对抗,几乎没有胜算的可能。

因此,毛主席下令中野撤出围歼黄百韬的阻援战场,并要求华野既要围歼黄百韬,也要阻击国民党四个兵团的援军,还必须抽调几个纵队到中野战场歼灭黄维兵团。

粟裕此时已焦头烂额,不得不按照军委指示,进行重新部署。

(电视剧中指挥淮海战役的粟裕)

首先,从碾庄圩战场抽调一个纵队赶往阻援阵地,只剩4个纵队围歼黄百韬。

其次,从阻援战场抽调3个纵队前往支援中野攻打黄维兵团。其他纵队则补充到阻援和打援战场上。

至此,华野的兵力部署空间已达到最大限度,再无兵可用。要想推进淮海战役进程,加快消灭黄维兵团,华野快速歼灭黄百韬,已成为唯一突破口。

粟裕因此血压异常飙升,头痛难忍,只能用雪来擦拭头部,可见他的压力之大。

随后粟裕召开司令部会议,果断调整战术,采用逐村攻破的战法,先打弱后打强,并且想出了一招近迫对壕作业的战法。

(我军战士挖战壕)

近迫对壕作业,就是不断向敌军的方向挖壕沟,等挖到离敌军阵地几十米处时,我军将士一涌而出,疾速攻向敌军。这样做可以有效减少我军暴露在敌军的眼皮底下进攻,而造成的巨大伤亡。

果然,这个绝妙的战法很快见效。在我军多轮炮火的掩护下,华野战士终于突破了黄百韬兵团阵地,并逐步向其核心阵地推进。

(碾庄圩战役航拍图)

而在打援战场,粟裕也绝不心慈手软,指挥军队将国民党援军牢牢锁在碾庄外围。

11月19日,粟裕对大势已去的黄百韬兵团发起总攻,第七兵团各军纷纷溃败逃散,黄百韬也向东北方向逃窜。

最后无路可退的黄百韬自知罪孽深重,在一处荒郊举枪自尽,被下官草草掩埋。

(我军缴获的黄百韬胸章和照片)

碾庄圩捷报传到华野司令部后,粟裕所有压力瞬间释放、晕倒在地。

战争输赢有时像一场豪赌,因为战场上瞬息万变,但战争胜负更是历史注定的结局。

黄百韬无疑是军事将才,战略眼光和手段都十分优秀,而且他作战顽强、为官清廉,为人忠诚耿直。

但黄百韬对反动集团愚忠,逆历史大势而行,顽固地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注定要惨败。粟裕不愧为“一代战神”、“百胜将军”,他能够在绝境处临危不乱,灵活变通战术。

0 阅读:39

癸妹聊历史

简介:传递有趣的文史知识